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瘍醫》~ 卷之二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 (7)

1. 外治

聖濟方,治疔瘡。

蜣螂(心腹下肉,稍白者)

上捕取不以多少,貼瘡上半日許,未可,再上之。血盡根出神效。

治疔瘡最有功效。用蟬蛻、殭蠶為末,酸醋調塗,四圍留瘡口,俟根出稍長,然後拔去。再用藥塗瘡。海藏方,單用殭蠶為末,津調塗,亦佳。

又方,治疔瘡。

螵蛸為末,敷頭上,四邊針刺碎紅腫上,用鐵鏽水、紫花地丁草末,圍四邊腫上。即紫花鹿蹄草。紅腫外好肉上,用生薑自然汁,調船灰末,敷好肉上。

又方,治疔腫。

先以針撥破四畔中間,用海螵蛸末,水丸豆大敷於瘡頭上,再用箭頭草末,敷四畔紅肉上。外又用舊船灰燒末,為生薑自然汁調敷後,再用濕絲綿貼,中間用手揭去疔蓋,再將螵蛸末,水調敷之。

又方,治疔瘡。

大黃一大塊及東壁土,汲新井水入於砂碗內,磨濃厚塗腫上。中心留一竅如錢眼大,出熱氣,經宿立愈,如干再用水潤之。

又方,治疔瘡。

雄黃一錢,就瓦上煆焦黃為末。以病人尿調敷疔上一時拔出。如發熱欲死者,將大黃、菊花研汁,灌上。若冬間取根搗汁亦可。

玉山韓光方,治疔腫。

上以艾蒿一擔,燒作灰。於竹筒中淋取汁,以一二合和石灰如麵漿。以針刺瘡中至痛,即點之。點三次其根自拔,亦大神效。正觀中,用治三十餘人得瘥。

〔衍〕,苦苣搗汁,敷疔瘡殊驗。青苗陰乾,以備冬月,為末,水調敷。(《本草》云:取苦苣壟中白汁,敷疔腫出根。又取汁滴癰上,立潰。)

疔瘡,用白蘞為末,水調敷之。(《聖惠方》)

〔聖〕,治疔瘡。甚者用附子末,醋和塗之,干再塗。(《千金方》同。)

〔丹〕,琥珀膏(方見癰疽下雜方條。)

水沉膏,治疔瘡。

白果根(新鮮生者佳)

上以米醋磨濃澄腳,以油紙攤貼及用酒磨服。

敷疔膏,治疔瘡及無名腫毒、瘴氣等證。

生藍葉(不拘多少,洗淨)

上葉以搗爛敷貼患處,以梗煎酒服。

又方

毛屎梯葉

上生採新鮮者擂米泔水暖刷,及以根磨米泔水,暖服。

又方,治一切惡瘡、毒肉不出。

用烏梅一味,燒灰為末敷上,惡肉立盡矣。

灸疔瘡法

取掌後橫紋後五指,男左女右,七壯即瘥,屢效。

,法

初虞世云:疔瘡於所屬經絡,各瀉之。疔瘡者必發於手足之間,生黃疱,其中或紫黑色。有一條如紅線直上,食卒之際,急宜以針於紅線所至處,刺出毒血。然後以蟾酥乳香膏等藥,於正瘡上塗之。針時以病者知痛出血為好,否則紅線入腹攻心,必致危困矣。

百一治疔腫,以針刺四畔,用石榴皮末,著瘡上,調面圍四畔,灸痛為度。調末敷上,急裹,經宿連根自出。

松針法

取向北松枝上葉極硬者,頓齊作一束,扎令極緊。緩緩以意消詳,毒氣所經,行虛軟處針之,須令出血。時先用酒潤,下針處必小痛,令病人稍忍,仍用雄黃末入麝香少許,以溫酒調下,一二服與之。服後方下松針針之。

白話文:

[外治]

聖濟總錄記載治療疔瘡的方法:用蜣螂(取其腹部稍白的肉)適量貼在患處,半日後若未見效則再次貼上,直到膿血排出,疔瘡根部出來,療效顯著。

治療疔瘡最有效的方法是用蟬蛻和殭蠶研磨成粉末,用酸醋調和後塗抹,只留瘡口周圍,待瘡根長出後再拔除,然後繼續塗藥。海藏方則單用殭蠶粉末,以唾液調和塗抹,效果也很好。

另一種方法:將螵蛸研磨成粉末,敷在患處上方,並在紅腫處四周用針刺破,再用鐵鏽水和紫花地丁草(或紫花鹿蹄草)粉末圍繞在紅腫處。在好的肉上,用生薑汁調和船灰末敷上。

另一種治療疔腫的方法:先用針刺破紅腫四周及中間,用海螵蛸粉末加水製成豆粒大小的藥丸敷在瘡頭上,再用箭頭草粉末敷在四周紅腫的肉上。然後用舊船灰燒成粉末,用生薑汁調和敷上,再用濕潤的絲棉貼上,用手揭去疔瘡的蓋子,再次用海螵蛸粉末加水調和敷上。

另一種治療疔瘡的方法:取大黃一大塊和東壁土,用新井水在砂碗中磨成濃稠狀,塗抹在腫脹處,只留一個像銅錢大小的孔,讓熱氣排出,經過一夜就能痊癒,如果藥膏乾燥了再加水潤濕。

另一種治療疔瘡的方法:將雄黃一錢在瓦片上焙燒至焦黃,研磨成粉末,用病人的尿液調和後敷在疔瘡上,很快就能拔出膿毒。如果病人發熱,幾乎危及生命,則將大黃和菊花研磨取汁服用。冬天可以用大黃和菊花根搗汁服用。

玉山韓光方記載治療疔腫的方法:將艾蒿一擔燒成灰,用竹筒收集艾灰汁液,取一到二合艾灰汁與石灰調和成麵糊狀。用針刺入瘡中至病人感到疼痛,再將艾灰糊點在瘡口上,點三次,瘡根就會自行脫落,療效非常神奇。正觀中曾用此法治療三十多人,都痊癒了。

苦苣搗汁敷在疔瘡上效果顯著。將青苗陰乾備用於冬季,研磨成粉末,加水調和後敷用。(《本草》記載:取苦苣壟中白色汁液敷在疔腫上,能使瘡根排出;滴在癰瘡上,能使膿腫迅速潰破。)

用白蘞研磨成粉末,加水調和後敷在疔瘡上。(《聖惠方》)

治療嚴重的疔瘡,可用附子粉末加醋調和後塗抹,乾了再塗。(《千金方》記載相同。)

琥珀膏(方子見癰疽下雜方條)

水沉膏可以治療疔瘡,用新鮮的白果根磨成濃稠狀,以米醋澄清後,用油紙攤開貼在患處,也可磨成粉末用酒服用。

敷疔膏可以治療疔瘡、無名腫毒、瘴氣等疾病。用生藍葉搗爛敷在患處,莖煎酒服用。

另一種方法:用毛屎梯葉(取新鮮的),搗爛後用米泔水溫熱後刷在患處,並將根磨碎用米泔水溫熱後服用。

治療一切惡瘡、毒肉不出的方法:用烏梅燒成灰,研磨成粉末敷在患處,惡肉就能很快去除。

灸疔瘡的方法:在手掌後橫紋後五指處(男左女右),灸七壯即可痊癒,屢試不爽。

灸法:初虞世云:疔瘡應在相應的經絡上瀉血。疔瘡通常發生在手足之間,會長出黃色水泡,其中可能呈紫黑色,並有一條紅線向上延伸。在緊急情況下,應立即用針刺入紅線所到之處,排出毒血,然後用蟾酥乳香膏等藥物塗在瘡口上。針刺時應使病人感到疼痛並出血,否則紅線深入腹腔,危及生命。

治療疔腫的方法:用針刺破紅腫四周,將石榴皮粉末敷在瘡口上,再用麵糊圍繞在四周,灸至疼痛為度,然後再敷藥,迅速包紮,經過一夜,疔瘡就會連根拔出。

松針療法:取向北生長的松樹枝上最硬的葉子,修剪整齊紮成一束,用力扎緊。緩緩地用針刺入毒氣經過的柔軟部位,直到出血。事先用酒潤濕針刺部位,下針時會稍微疼痛,讓病人稍加忍耐。然後服用雄黃末加少量麝香,用溫酒調服一到兩次,服藥後再用松針針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