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類方》~ 第六冊 (35)
第六冊 (35)
1. 小便數
茯苓琥珀湯(《寶鑑》),治膏粱濕熱內蓄,不得施化,膀胱竅澀,小便數而少,臍腹脹滿,腰腳沉重,不得安臥,脈沉緩,時時帶數。
茯苓(去皮),白朮,琥珀(各半兩),炙甘草,桂心(各三錢),澤瀉(一兩),滑石(七錢),木豬苓(半兩)
上為細末,每服五錢,煎長流甘瀾水一盞調下,空心食前,待少時以美膳壓之。
《內經》曰:甘緩而淡滲。熱搏津液內蓄,臍脹腹滿,當須緩之泄之,必以甘淡為主,是用茯苓為君。滑石甘寒,滑以利竅,豬苓、琥珀之淡以滲泄而利水道,故用三味為臣。脾惡濕,濕氣內蓄則脾氣不治,益脾勝濕,必用甘為助,故以甘草、白朮為佐。鹹入腎,鹹味下泄為陰,澤瀉之咸以瀉伏水;腎惡燥,急食辛以潤之,津液不行,以辛散之。桂枝味辛,散濕潤燥,此為因用,故以二物為使。
煎用長流甘瀾水,使不助其腎氣,大作湯劑,令直達於下而急速也。
衛真湯(《本事》),治丈夫婦人元氣衰憊,榮衛怯弱,真陽不固,三焦不和,上盛下虛,夜夢鬼交,覺來盜汗,面無精光,唇口舌燥,耳內蟬鳴,腰痛背倦,心氣虛乏,精神不寧,驚悸健忘,飲食無味,日漸瘦悴,外腎濕癢,夜多小便,腫重冷痛,牽引小腹,足膝緩弱,行步艱難。婦人血海久冷,經候不調,或過期不至,或一月兩來,赤白帶下,漏分五色,子宮感寒,久不成孕,並皆治之。此藥大能生氣血,遇夜半子時腎水旺極之際,補腎實臟,男子攝血化精,諸病未萌之前,皆能制治,使不復為梗。
人參(一兩半),當歸(酒浸,一宿),青皮(去白),丁香(各一兩),生地黃,川牛膝(童便、酒各半盞浸一宿。各二兩),白茯苓,木香,肉豆蔻,熟地黃(溫水洗),山藥(各三兩),金釵石斛(五兩)
上為細末,每三大錢,酒調下,鹽湯亦得,空心食前一服,婦人諸病,童便同酒調,空心服。
又方,治男婦一切虛冷之疾,活血駐顏,減小便,除盜汗。治婦人久不生產,似帶疾而非,時有遺瀝。
山藥(二兩),蒼朮(切,焙),川楝子,茴香,吳茱萸(湯洗),破故紙(炒),胡蘆巴(炒。各一兩),川薑(炮),川烏(炮),草烏(炮。各半兩)
上各炮製如法,同為細末,醋糊丸,如梧子大。每服十五丸,空心溫酒、鹽湯任下,婦人艾醋湯下,日二服。耳目永不昏聾,髦發不白。
桑螵蛸散(《衍義》),能安神魂,定心志,治健忘,小便數,補心氣。
桑螵蛸,遠志,菖蒲,龍骨,人參,茯苓,當歸,龜板(醋炙。各一兩)
上為末,每服二錢,人參湯調下。
菟絲子丸(《濟生》),治小便多,或致失禁。
菟絲子(酒蒸,二兩),牡蠣(煅取粉),附子(炮),五味子,鹿茸(酒炙。各一兩),肉蓯蓉(酒浸,二兩),雞䏶胵(炙),桑螵蛸(酒炙。各半兩)
白話文:
小便頻繁
茯苓琥珀湯(出自《寶鑑》),用來治療因飲食過於豐盛導致體內濕熱積聚,無法正常代謝,使得膀胱功能阻塞,小便次數多但量少,同時感到肚臍周圍腹部脹滿,腰部和腿腳沉重,無法安穩入睡,脈象沉緩,有時會呈現快速的情況。
藥方組成:茯苓(去皮)、白朮、琥珀(各半兩),炙甘草、桂心(各三錢),澤瀉(一兩),滑石(七錢),木豬苓(半兩)。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五錢,用剛煮開的流動水(甘瀾水)沖調後服用,於空腹、飯前服用,稍待片刻再吃些美味的食物壓一下。
《內經》說:「甘味能緩和,淡味能滲透。」如果熱邪與體內津液互相搏擊而積蓄,導致肚臍周圍腹部脹滿,就必須用緩和的方法來疏導,並且要以甘淡的藥物為主。因此,方中以茯苓為君藥。滑石性甘寒,有滑利竅道的作用;豬苓和琥珀淡滲,可以利小便,所以這三味藥作為臣藥。脾臟厭惡濕氣,濕氣在體內積聚會使脾臟功能失調。要健脾勝濕,必須用甘味的藥物來輔助,所以用甘草和白朮作為佐藥。鹹味能入腎,鹹味下行可以泄陰,所以用澤瀉的鹹味來泄伏藏的水邪;腎臟厭惡乾燥,需要用辛味的藥物來滋潤,當津液不能正常運行時,可以用辛味的藥物來疏散。桂枝味辛,可以散濕潤燥,這是因病選擇用藥,所以這兩味藥作為使藥。
煎藥時用剛煮開的流動水(甘瀾水),目的是不助長腎氣,且大劑量湯藥能直接向下行,以求快速見效。
衛真湯(出自《本事》),用來治療男子和婦人因元氣衰弱、營衛功能虛弱、真陽不固、三焦功能不協調,導致上焦火旺而下焦虛寒,晚上做夢與鬼交合,醒來盜汗,面色無光,嘴唇和舌頭乾燥,耳內有蟬鳴聲,腰痛背部疲倦,心氣虛弱無力,精神不寧,容易驚嚇心悸,健忘,食慾不振,日漸消瘦,外陰濕癢,夜間小便頻繁,腫脹沉重且發冷疼痛,牽引小腹,腿腳膝蓋無力,行走困難。婦女若有血海虛寒,月經不調,或者月經過期不來,或者一個月來兩次,出現紅、白帶下,經血淋漓不盡,子宮因寒冷而久久不能懷孕,都可以用此方治療。此藥能夠大補氣血,在晚上子時腎氣最旺盛的時候,可以補腎實臟,男子可以攝血化精,在疾病尚未產生之前,就能夠預防治療,使其不再發生。
藥方組成:人參(一兩半),當歸(用酒浸泡一晚),青皮(去白),丁香(各一兩),生地黃、川牛膝(用童便和酒各半杯浸泡一晚,各二兩),白茯苓、木香、肉豆蔻、熟地黃(用溫水洗)、山藥(各三兩),金釵石斛(五兩)。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三大錢,用酒沖服,也可以用鹽湯沖服,於空腹、飯前服用。婦女的疾病,用童便和酒一起沖服,空腹服用。
又一方,用來治療男女各種虛寒疾病,可以活血養顏,減少小便,消除盜汗。也可用於治療婦女久久不能生育,好像有疾病又不是疾病的情況,以及時常有遺尿的情況。
藥方組成:山藥(二兩),蒼朮(切片後烘烤),川楝子,茴香,吳茱萸(用湯洗過),破故紙(炒),胡蘆巴(炒,各一兩),川薑(炮製),川烏(炮製),草烏(炮製,各半兩)。
將上述藥材按照各自的方法炮製後,一起研磨成細末,用醋調和成糊狀製成丸子,如梧桐子般大小。每次服用十五丸,用溫酒或鹽湯隨意送服,空腹服用,婦女用艾草醋湯送服,每日服用兩次。長期服用可以使耳朵和眼睛永不昏花,頭髮不變白。
桑螵蛸散(出自《衍義》),可以安定神魂,堅定心志,治療健忘,小便次數多,補益心氣。
藥方組成:桑螵蛸、遠志、菖蒲、龍骨、人參、茯苓、當歸、龜板(醋炙,各一兩)。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人參湯調服。
菟絲子丸(出自《濟生》),用來治療小便次數多,甚至導致失禁的情況。
藥方組成:菟絲子(用酒蒸,二兩),牡蠣(煅燒取粉),附子(炮製),五味子,鹿茸(用酒炙過,各一兩),肉蓯蓉(用酒浸泡,二兩),雞內金(炙),桑螵蛸(用酒炙過,各半兩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