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類方》~ 第五冊 (17)
第五冊 (17)
1. 顫振
星附散,治中風,雖能言,口不喎斜,手足嚲曳。
天南星(薑製),半夏(薑製),人參,黑附子(去皮臍),白附子,茯苓,川烏(去皮臍),殭蠶沒藥(各等分)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、酒各一盞,煎八分,熱服,並進得汗為度。
獨活散(見瘛瘲。)
金牙酒,療積年八風五疰,舉身嚲曳,行步跛躃不能收持。
金牙(碎如米粒,用小絹袋盛),地膚子(無子,用莖葉,方用蛇床子),熟地黃,蒴藋根,附子防風,細辛,莽草(各四兩),川椒(四合),羌活(一斤,一方用獨活)
上十味,㕮咀,盛以絹袋,用酒四斗,於瓷器中漬,封固勿令泄氣,春夏三四宿,秋冬六七宿,酒成去滓,日服一合。常令酒氣相接,不盡一劑,病無不愈。
摧肝丸,鎮火平肝,消痰定顫。
牛膽南星,釣鉤藤,黃連(酒炒),滑石(水飛),鐵華粉(各一兩),青黛(三錢),殭蠶(炒,五錢),天麻(酒洗,二兩),辰砂(飛,五錢),大甘草(二錢)
上末,以竹瀝一碗,薑汁少許,打糊丸,綠豆大。食後及夜茶下一錢五分。忌雞、羊肉。
參朮湯,治氣虛顫掉。
人參,白朮,黃耆(各二錢),白茯苓,炙甘草,陳皮(各一錢),甚者加附子(童便制,一錢。)
水二盅,煎八分,食前服。
秘方補心丸,治心虛手振。
當歸(酒洗,一兩半),川芎,粉甘草(各一兩),生地黃(一兩半),遠志(去心。二兩半),酸棗仁(炒),柏子仁(各三兩,去油),人參(一兩),硃砂(五錢,另研),金箔(二十片),麝香(一錢),琥珀(三錢),茯神(去皮木,七錢),牛膽南星(五錢),石菖蒲(六錢)
上為細末,蒸餅糊丸,如綠豆大,硃砂為衣。每服七八十丸,津唾嚥下,或薑湯送下。
導痰湯(見痰飲。)
秘方定振丸,治老人戰動,皆因風氣所致,及血虛而振。
天麻(蒸熟),秦艽(去蘆),全蠍(去頭尾),細辛(各一兩),熟地黃,生地黃,當歸(酒洗),川芎芍藥(煨。各二兩),防風(去蘆),荊芥(各七錢),白朮,黃耆(各一兩五錢),威靈仙(酒洗,五錢)
上為末,酒糊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七八十丸,食遠,用白湯或溫酒送下。
白話文:
星附散:
這個藥方治療中風,雖然患者還能說話,但嘴巴沒有歪斜,手腳卻會顫抖拖曳。
藥材包含:天南星(用薑製過)、半夏(用薑製過)、人參、黑附子(去除外皮和臍部)、白附子、茯苓、川烏(去除外皮和臍部)、殭蠶、沒藥(每種藥材等量)。
將以上藥材搗碎,每次服用五錢,用水和酒各一杯一起煎煮,煮到剩八分,趁熱服用,服藥後以能出汗為度。
(另外提到一個「獨活散」的藥方,但說詳細內容請參考治療抽搐的章節。)
金牙酒:
這個藥酒治療多年積累的「八風」、「五疰」等疾病,這些病症會導致全身顫抖拖曳,走路跛腳不穩。
藥材包含:金牙(磨碎如米粒,用小絹袋裝)、地膚子(沒有種子的,用莖葉代替,如果有的話則用蛇床子)、熟地黃、蒴藋根、附子、防風、細辛、莽草(每種藥材各四兩)、川椒(四合)、羌活(一斤,有的藥方用獨活)。
將以上十味藥材搗碎,裝入絹袋中,用四斗酒泡在瓷器裡,密封好不要漏氣,春夏浸泡三四天,秋冬浸泡六七天,泡好後去渣,每天服用一合。要保持酒氣相連不斷,如果沒喝完一劑,病就能治好。
摧肝丸:
這個藥丸可以鎮定肝火、平息肝氣,消除痰液、穩定顫抖。
藥材包含:牛膽南星、釣鉤藤、黃連(用酒炒過)、滑石(用水飛過)、鐵華粉(每種藥材各一兩)、青黛(三錢)、殭蠶(炒過,五錢)、天麻(用酒洗過,二兩)、辰砂(飛過,五錢)、大甘草(二錢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一碗竹瀝和少量薑汁攪拌成糊狀,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。飯後或晚上喝茶時服用一錢五分。服用期間忌吃雞肉和羊肉。
參朮湯:
這個藥方治療因氣虛引起的顫抖。
藥材包含:人參、白朮、黃耆(每種藥材各二錢)、白茯苓、炙甘草、陳皮(每種藥材各一錢),如果症狀嚴重可以加入附子(用童子尿處理過,一錢)。
用水兩盅煎煮至剩八分,飯前服用。
秘方補心丸:
這個藥丸治療因心虛引起的手抖。
藥材包含:當歸(用酒洗過,一兩半)、川芎、粉甘草(每種藥材各一兩)、生地黃(一兩半)、遠志(去除心部,二兩半)、酸棗仁(炒過)、柏子仁(去除油脂,每種藥材各三兩)、人參(一兩)、硃砂(另外磨成粉,五錢)、金箔(二十片)、麝香(一錢)、琥珀(三錢)、茯神(去除木質部分,七錢)、牛膽南星(五錢)、石菖蒲(六錢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用蒸餅糊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,外層裹上硃砂粉。每次服用七八十丸,用口水吞服,或者用薑湯送服。
(另外提到一個「導痰湯」的藥方,但說詳細內容請參考治療痰飲的章節。)
秘方定振丸:
這個藥丸治療老年人顫抖,大多是由於風邪侵入或是血虛導致的。
藥材包含:天麻(蒸熟)、秦艽(去除蘆頭)、全蠍(去除頭尾)、細辛(每種藥材各一兩)、熟地黃、生地黃、當歸(用酒洗過)、川芎、芍藥(煨過,每種藥材各二兩)、防風(去除蘆頭)、荊芥(每種藥材各七錢)、白朮、黃耆(每種藥材各一兩五錢)、威靈仙(用酒洗過,五錢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酒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七八十丸,在飯後用白開水或溫酒送服。
2. 攣
薏苡仁散(《心印》),治筋脈拘攣,久風濕痹。
薏苡仁(一升)
搗散,以水二升,取末數匙,作粥,空腹食之。
烏頭湯(《本事》),治寒冷濕痹,留於筋脈,攣縮不能轉側,冬月服之。
大烏頭,細辛,川椒,甘草,秦艽,附子,官桂,白芍(各一兩七錢半),乾薑,白茯苓,防風(炙),當歸(各一兩),獨活(一兩二錢半)
上為粗末,每服三錢,水一盞半,棗二枚,同煎至八分,去渣,空心食前服。
《千金》薏苡仁湯,治筋攣不可屈伸。
白蘞,薏苡仁,芍藥,桂心,酸棗仁,乾薑,牛膝,甘草(各一兩),附子(三枚)
以醇酒二斗,漬一宿,微火煎三沸,每服一升,日三。扶杖起行。不耐酒,服五合。
養血地黃丸,春夏服之。
熟地黃,蔓荊子(各二錢半),山茱萸(五錢),黑狗脊(炙),地膚子,白朮,乾漆(炒),蠐螬(炒),天雄,車前子(各七錢半),萆薢,山藥,澤瀉,牛膝(各一兩)
上為細末,煉蜜和杵,丸如梧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溫酒下,空心臨臥服。
煨腎散
用甘遂末三錢,豶豬腰子細批破,少鹽椒淹透,摻藥末在內,荷葉包裹燒熟,溫酒嚼服之。
活血通經湯
桂枝,酒柏(各二錢),葛根,升麻,炙甘草,當歸,人參(各一錢),芍藥(五分)
水二盞,煎至一盞,去渣熱服。
羚羊角湯,治筋痹,肢節束痛,秋宜服之。
羚羊角,肉桂,附子,獨活(各一兩三錢半),白芍藥,防風,芎藭(各一兩)
上為粗末,每服五大錢,水一盞半,生薑三片,同煎至八分,取清汁服,日可二三服。
防風散,治風虛勞,筋脈拘攣,腰膝疼痛。
防風(去蘆),五加皮,萆薢(酒浸),薏苡仁,海桐皮,枳殼(去瓤,麩炒),赤芍藥,桂心,熟乾地黃,黃耆(去蘆),杜仲(炒去絲),牛膝(各一兩,酒浸),續斷,鼠黏子,羚羊角屑(各七錢半)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溫酒調下,日三四服。忌生冷、油膩、毒、滑、魚肉。
麥門冬散,治風虛勞,筋脈拘攣,四肢疼痛,心神煩熱,不得睡臥。
麥門冬(去心),茯神(去木),柴胡(去蘆),黃耆(去蘆),白朮(去蘆。各一兩),防風(去蘆),赤芍藥,枳殼(去瓤,麩炒),芎藭,酸棗仁,羚角屑(各七錢半),甘草(炙,半兩)
每服五錢,水一中盞,生薑五片,煎至七分,去渣溫服。
黃耆丸,治風虛勞,四肢羸瘦,心神虛煩,筋脈拘攣疼痛,少得睡臥。
黃耆(去蘆),人參(去蘆),熟乾地黃,白茯苓(去皮),薏苡仁,山茱萸(各一兩),酸棗仁,羌活(去蘆),當歸(去蘆),桂心,枸杞子,羚羊角屑(各七錢半),防風(去蘆),遠志(去心。各半兩)
白話文:
[攣]
薏苡仁散,出自《心印》,用來治療筋脈拘攣,以及久病風濕引起的痺痛。
藥材:薏苡仁(一升)
製法:將薏苡仁搗成散末,用水兩升,取藥末數匙,煮成粥,空腹食用。
烏頭湯,出自《本事》,用來治療寒冷濕氣侵入筋脈,導致筋脈拘攣、無法轉動身體,適合冬天服用。
藥材:大烏頭、細辛、川椒、甘草、秦艽、附子、官桂、白芍(各一兩七錢半),乾薑、白茯苓、防風(炙)、當歸(各一兩),獨活(一兩二錢半)
製法: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水一盞半,加紅棗兩枚,一同煎煮至剩八分,去除藥渣,空腹飯前服用。
《千金》薏苡仁湯,用來治療筋脈拘攣導致無法屈伸。
藥材:白蘞、薏苡仁、芍藥、桂心、酸棗仁、乾薑、牛膝、甘草(各一兩),附子(三枚)
製法:用醇酒兩斗浸泡藥材一晚,用微火煎煮三次,每次服用一升,每日三次。可以扶著拐杖行走。若不勝酒力,可服用五合。
養血地黃丸,適合春夏服用。
藥材:熟地黃、蔓荊子(各二錢半),山茱萸(五錢),黑狗脊(炙)、地膚子、白朮、乾漆(炒)、蠐螬(炒)、天雄、車前子(各七錢半),萆薢、山藥、澤瀉、牛膝(各一兩)
製法: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煉蜜混合搗成丸,大小如梧桐子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用溫酒送服,空腹睡前服用。
煨腎散
藥材:用甘遂末三錢,把公豬腰子剖開,用少許鹽和花椒醃透,將藥末摻入其中,用荷葉包裹後燒熟,用溫酒送服,邊嚼邊吞。
活血通經湯
藥材:桂枝、酒柏(各二錢),葛根、升麻、炙甘草、當歸、人參(各一錢),芍藥(五分)
製法:用水兩盞,煎煮至剩一盞,去除藥渣,趁熱服用。
羚羊角湯,用來治療筋脈痺痛、肢體關節疼痛,適合秋季服用。
藥材:羚羊角、肉桂、附子、獨活(各一兩三錢半),白芍藥、防風、芎藭(各一兩)
製法: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末,每次服用五大錢,用水一盞半,加生薑三片,一同煎煮至剩八分,取清汁服用,每日可服用二三次。
防風散,用來治療風虛勞損、筋脈拘攣、腰膝疼痛。
藥材:防風(去蘆)、五加皮、萆薢(酒浸)、薏苡仁、海桐皮、枳殼(去瓤,麩炒)、赤芍藥、桂心、熟乾地黃、黃耆(去蘆)、杜仲(炒去絲)、牛膝(各一兩,酒浸),續斷、鼠黏子、羚羊角屑(各七錢半)
製法: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溫酒調和送服,每日服用三四次。忌食生冷、油膩、有毒、滑膩的食物及魚肉。
麥門冬散,用來治療風虛勞損、筋脈拘攣、四肢疼痛、心神煩熱、無法入睡。
藥材:麥門冬(去心)、茯神(去木)、柴胡(去蘆)、黃耆(去蘆)、白朮(去蘆。各一兩),防風(去蘆)、赤芍藥、枳殼(去瓤,麩炒)、芎藭、酸棗仁、羚角屑(各七錢半),甘草(炙,半兩)
製法:每次服用五錢,用水一中盞,加生薑五片,煎煮至剩七分,去除藥渣,溫服。
黃耆丸,用來治療風虛勞損、四肢消瘦、心神虛煩、筋脈拘攣疼痛、難以入睡。
藥材:黃耆(去蘆)、人參(去蘆)、熟乾地黃、白茯苓(去皮)、薏苡仁、山茱萸(各一兩),酸棗仁、羌活(去蘆)、當歸(去蘆)、桂心、枸杞子、羚羊角屑(各七錢半),防風(去蘆)、遠志(去心。各半兩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