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類方》~ 第五冊 (1)
第五冊 (1)
1. 第五冊
2. 癘風
樺皮散(《保命》),治肺壅風毒,遍身癮疹瘙癢。
荊芥穗(二兩),枳殼(去瓤,燒存性),樺皮(各四兩,炒存性),甘草(炙,半兩),杏仁(二兩,去皮尖,水一碗,煎令減半,取出令乾,另研)
上為末,每服二錢,食後溫酒調下。
二聖散(《保命》),疏風和血。
大黃(半兩),皂角刺(三錢)
上將皂角刺燒灰研細,用大黃半兩,煎湯調下二錢。早服樺皮散,中以升麻湯下瀉青丸,晚服二聖散。(此為緩治。)
補氣瀉榮湯(東垣)
升麻,連翹(各六分),蘇木,當歸,全蠍,黃連,地龍(去土),黃耆(各五分),黃芩(生,四分),甘草(一分半),白豆蔻(二分),人參(二分),生地黃(四分),桃仁(三粒),桔梗(五分),麝香(少許),梧桐淚(一分),水蛭(三條,炒令煙盡),虻蟲(去翅足,微炒,三個)
上銼如麻豆大,除連翹另銼,梧桐淚研,白豆蔻二分,為細末,二味另放,麝香、虻蟲、水蛭三味為末另放外,都作一服,水二大盞,酒一匙,入連翹,煎至一盞六分,再入梧桐淚、白豆蔻二味並麝香等三味,再上火煎一二沸,去渣,稍熱,早飯後午飯前服。忌酒、濕面、生冷、硬物。
醉仙散(《寶鑑》),治癘風遍身麻木。
胡麻子(炒),牛蒡子(炒),枸杞子,蔓荊子(炒。各一兩),白蒺藜,苦參,防風,栝蔞根(各五錢)
上為細末,每一兩五錢,入輕粉二錢拌勻。每服一錢,茶清調,晨、午各一服。至五七日,於牙縫中出臭涎,令人如醉,或下膿血,病根乃去。仍量人病之輕重虛實用,病重者須先以再造散下之,候元氣將復,方用此藥。忌一切炙爆厚味,止可食淡粥時菜。諸蛇以淡酒蒸熟食之,可以助藥勢。
通天再造散,治大風惡疾。
鬱金(半兩),大黃(煨),皂角刺(黑大者,炒。各一兩),白牽牛(六錢,半生半炒)
上為末,每服五錢,日未出時,面東以無灰酒調下。
瀉黃散(見發熱。),小柴胡湯(見往來寒熱。),黃連解毒湯(見發熱。),犀角地黃湯(見諸血。),七味白朮散(見消癉。)
加味逍遙散,治血虛有熱,遍身瘙癢,心煩目昏,怔忡頰赤,口燥咽乾,發熱盜汗,食少嗜臥。
當歸,芍藥(酒炒),茯苓,白朮(炒。各一錢),柴胡(五分),牡丹皮,甘草(炙),山梔(炒。各八分)
上作一劑,水煎服。
《室鑑》換肌散,治癘風久不愈,或眉毛脫落,鼻梁崩壞,其效如神。
白花蛇,黑花蛇(各三兩,酒浸),地龍(去土),當歸,細辛,白芷,天麻,蔓荊子,威靈仙,荊芥穗,菊花,苦參,紫參,沙參,木賊草,白蒺藜(炒),不灰木,甘草,天門冬(去心),赤芍藥,九節菖蒲,定風草,何首烏(不犯鐵),胡麻子(炒),川芎,草烏頭(炮,去皮臍),蒼朮,木鱉子(各一兩)
白話文:
癘風
樺皮散:此藥方用於治療肺部積熱引起的風毒,導致全身出現疹子搔癢。
藥材包含:荊芥穗(二兩)、枳殼(去除內瓤,燒至性存,四兩)、樺樹皮(炒至性存,四兩)、炙甘草(半兩)、杏仁(二兩,去除外皮尖端,用一碗水煎煮至剩一半,取出晾乾再研磨成粉)。
使用方法: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飯後用溫酒送服。
二聖散:此藥方用於疏通風邪,調和氣血。
藥材包含:大黃(半兩)、皂角刺(三錢)。
使用方法:將皂角刺燒成灰研磨成粉,用大黃半兩煎煮的湯來送服二錢皂角刺灰粉。早上先服用樺皮散,中午服用升麻湯配瀉青丸,晚上服用二聖散。(此為較緩和的治療方式)
補氣瀉榮湯:
藥材包含:升麻、連翹(各六分)、蘇木、當歸、全蠍、黃連、地龍(去除泥土)、黃耆(各五分)、生黃芩(四分)、甘草(一分半)、白豆蔻(二分)、人參(二分)、生地黃(四分)、桃仁(三粒)、桔梗(五分)、麝香(少許)、梧桐淚(一分)、水蛭(三條,炒至冒煙)、虻蟲(去除翅膀和足,稍微炒過,三個)。
使用方法:將藥材切成如麻豆般大小,連翹另外切,梧桐淚研磨成粉,白豆蔻研磨成細粉,這兩味藥另外放置。將麝香、虻蟲、水蛭三味藥研磨成粉另外放置。剩餘藥材加水兩大碗,酒一匙,放入連翹煎煮至剩下一碗六分,再加入梧桐淚、白豆蔻以及麝香等三味藥,再次加熱煮沸一兩次,去除藥渣,稍微溫熱後,於早飯後午飯前服用。服藥期間禁忌酒、濕麵、生冷食物、硬物。
醉仙散:此藥方用於治療癘風引起的全身麻木。
藥材包含:炒過的胡麻子、炒過的牛蒡子、枸杞子、炒過的蔓荊子(各一兩)、白蒺藜、苦參、防風、栝蔞根(各五錢)。
使用方法: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,每一兩五錢的藥粉加入二錢輕粉混合均勻。每次服用一錢,用茶水送服,早、午各一次。服用五到七天後,牙縫中會出現臭涎,讓人感覺像喝醉一樣,或者會排出膿血,這是病根去除的跡象。藥量須根據病情的輕重虛實調整,病情嚴重者需先服用再造散,等到元氣恢復後再使用此藥。服藥期間忌食所有燒烤油膩食物,只可食用清淡粥和時令蔬菜。可以將蛇用淡酒蒸熟後食用,以幫助藥效發揮。
通天再造散:此藥方用於治療大風惡疾。
藥材包含:鬱金(半兩)、煨過的大黃、炒過的皂角刺(大而黑的,各一兩)、生和炒過各一半的白牽牛(六錢)。
使用方法: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五錢,在太陽未出來的時候,面向東方用無灰酒送服。
- 瀉黃散(說明見發熱篇)、 小柴胡湯(說明見往來寒熱篇)、黃連解毒湯(說明見發熱篇)、犀角地黃湯(說明見諸血篇)、七味白朮散(說明見消癉篇)
加味逍遙散:此藥方用於治療因血虛有熱引起的全身搔癢、心煩、眼睛昏花、心悸、臉頰發紅、口乾咽燥、發熱盜汗、食慾不佳、嗜睡等症狀。
藥材包含:當歸、酒炒過的芍藥、茯苓、炒過的白朮(各一錢)、柴胡(五分)、牡丹皮、炙甘草、炒過的梔子(各八分)。
使用方法:將上述藥材做成一劑,用水煎服。
《室鑑》換肌散:此藥方用於治療癘風久治不愈,或眉毛脫落、鼻梁塌陷等症狀,效果極佳。
藥材包含:用酒浸泡過的白花蛇、黑花蛇(各三兩)、地龍(去除泥土)、當歸、細辛、白芷、天麻、蔓荊子、威靈仙、荊芥穗、菊花、苦參、紫參、沙參、木賊草、炒過的白蒺藜、不灰木、甘草、天門冬(去除中心)、赤芍藥、九節菖蒲、定風草、何首烏(不接觸鐵器)、炒過的胡麻子、川芎、炮製過且去皮臍的草烏頭、蒼朮、木鱉子(各一兩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