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顧松園醫鏡》~ 卷六·射集 (1)
卷六·射集 (1)
1. 舉例
一,一人服五加皮酒,遂患大便秘結,四、五日來,腹中脹悶。用大黃〔一錢。〕通後又結。士材曰:腎氣衰少,津液不充,誤行疏利,是助其燥矣。以六味加人乳,〔一杯。〕白蜜〔一兩。〕三劑而通。
二,一老人大便燥結,胸中作悶。仲淳曰:此血液枯槁之候。用肉蓯蓉三兩,煎湯頓飲,大便通,胸中快然。
三,一人患脾約便艱。嘉言用胡麻、首烏、蓯蓉、山藥等,四劑即潤。蓋緣腸中少血多氣,與藥適宜,故效敏捷。
四,一宗室婦人,年幾六十,平生苦腸結病,旬日一行,甚於生產。服養血潤燥藥,則泥膈不快:服硝、黃通利藥,則若罔莫知,如此三十餘年。時珍診之,其人體肥盛而多憂鬱,時吐酸痰碗許,乃寬。又多火病。此乃三焦之氣壅滯,有升無降,津液皆化為痰,水飲不能下潤腸間故也。
用牽牛末、皂莢煎湯泛丸與服,即便通利。自後但覺腸結,一服即順,亦不妨食,且復精爽。蓋牽牛能走氣分,通三焦,氣順則痰遂飲消,上下通快矣。
五,一人多素酒色病,下極脹痛,二便不通,不能坐臥,立哭呻吟者七晝夜。用通利藥不效。時珍曰:此乃濕熱之邪在精道,壅滯隧路,病在二陰之間,故前阻小便,後阻大便,病不在大腸、膀胱也。乃用楝實、茴香、穿山甲諸藥,入牽牛加倍,水煎服之,一劑而減,三劑而平。牽牛能達右腎命門,走於精隧,人所不知。
白話文:
[舉例]
一、有個人喝了五加皮酒後,便秘,四、五天都沒排便,肚子脹悶。用了大黃(一錢)來通便,但之後又便秘。醫生士材說:這是腎氣衰弱,體內津液不足,誤用疏瀉藥,反而加重乾燥。改用六味地黃丸加上人乳(一杯)和白蜜(一兩),服用了三次就好了。
二、有位老人家便秘,胸口悶。醫生仲淳說:這是血液枯竭的現象。用肉蓯蓉三兩煎湯一次喝下,就順利排便,胸口也感到舒服。
三、有個人患了因脾虛導致的便秘。醫生嘉言用胡麻、何首烏、肉蓯蓉、山藥等藥,四劑就改善了。這主要是因為腸道內血少氣多,藥物對症,所以見效快。
四、有一位宗室婦人,年紀將近六十歲,長年受便秘所苦,常常十幾天才能排便一次,痛苦程度像生產一樣。服用養血潤燥的藥物,會感到胸膈悶不舒服;服用瀉藥,又好像沒什麼效果。這樣持續了三十多年。醫生時珍診斷後認為,這個人體態肥胖,又多憂慮,時常吐出很多酸痰,這樣才會覺得舒服一些,而且還常有火氣大的症狀。這是因為三焦的氣機壅塞,只有上升沒有下降,體內的津液都變成痰,水液無法潤澤腸道所導致的。
所以用牽牛子粉和皂莢煎湯做成藥丸給她服用,馬上就排便順暢。之後只要覺得便秘,吃一次藥就好,也不會影響食慾,而且精神也變得很好。這是因為牽牛子能行氣分,疏通三焦,氣機順暢,痰液和水濕就能消除,上下通暢。
五、有個人因為縱慾過度,加上飲酒,導致下腹部脹痛,大小便都不通暢,無法坐立,痛苦地呻吟了七天。用了通便藥也沒效。醫生時珍說:這是因為濕熱之邪侵入精道,阻塞通道,病在陰部之間,所以小便和大便都被阻礙,並不是大腸或膀胱的問題。於是用了苦楝實、茴香、穿山甲等藥,加入加倍的牽牛子,煎湯服用,一劑就減輕症狀,三劑就痊癒了。牽牛子能到達右腎命門,走於精道,這是很少人知道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