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顧松園醫鏡》~ 卷十五·數集 (1)
卷十五·數集 (1)
1. 小便不禁
小便不禁,內經有責之膀胱,〔宜分寒熱。〕責之腎者,〔分水衰火衰〕有責之肺,〔分氣盛氣虛。〕責之肝者。〔分實火虛火〕按趙氏云:天暖衣厚則多汗,天寒衣薄則多溺,多溺者寒也。至於不禁,虛寒之甚。又戴氏云:睡。著遺尿者,此係下元冷所致。又言:遺尿此屬於虛,所以嬰兒脬氣不固,老人下元不足,多有此症。
河間獨以為旋溺遺失,此係熱症。《明醫雜著》亦云:因腎水不足,膀胱火邪妄動,水不得寧,故不能禁,而小便頻數也。老人每多患此。當補陰〔地、冬、龜甲。〕瀉火〔知、柏、白薇。〕為主,佐以收澀〔萸肉、牡蠣。〕引導之劑,〔豬膽雞腸。〕毋用溫藥。諸說不一。
惟晚村則言:多溺不禁,有熱有寒,臨症細審,不可執一。旨哉斯言。
固脬丸,〔自制,亦可煎湯〕經曰:膀胱不約為遺溺。又曰:水泉不止者,是膀胱不藏也。宜此固之。
熟地,枸杞〔補腎益陰。〕山萸,五味〔酸以收之〕。龍骨,牡蠣〔澀以固之,〕覆盆子,續斷〔益腎臟,縮小便。〕雞腸〔專治溺數不禁遺尿。煅存性〕豬脬〔鹹寒引導入脬。挾寒宜用羊腸。〕可加紫河車、〔嘉言云:取以脬補脬,而助膀胱之化原,只宜入丸藥。〕人參、柏仁〔仲淳云:小便不禁,屬氣血虛。
〕挾熱加知、柏、二冬、白薇〔益陰除熱。〕挾寒加破故紙,益智仁〔暖下焦,縮小便。糯米糊為丸,桐子大,空心白湯下。〕
此方補腎益陰斂澀,以助其封藏,固其脬氣為主,當因症寒熱,而隨宜加減之。
左歸丸飲,〔見虛勞。〕
宜參固脬丸諸藥加之。
此方因腎水衰而火迫,遺失不禁者用之。
八味丸,〔見不能食。〕
宜去澤瀉〔嫌其滲泄。〕加收澀引導諸藥,及鹿茸、鹿角膠〔鹿角補督脈,經言:督脈生病為遺溺,故也。〕
此方因真火衰而陽虛失禁,遺尿旋溺者用之。
竹葉石膏湯,〔見傷寒。〕治肺熱,溺數不禁。〔經言:肺氣盛則小便數。蓋氣有餘便是火,火熱入肺,高原之水,為暴虐所逼,病趨而下,故溺數甚則不禁。〕
宜加蘆根、生地、知柏、白薇。
此方清其肺熱,固為先務,然除下焦熱藥,如知柏、生地之屬,亦不可少。
生脈散,〔見中暑。〕治肺氣虛,溺數不禁。〔東垣云:小便頻數,肺氣虛也,宜安臥養氣,禁勞役,以參補之,不愈,當責之腎。〕
宜加黃耆、覆盆,續斷、雞腸,或合補中益氣湯加益智仁。
此方一補一清,一斂肺氣,虛而有熱者甚宜。按薛氏云:若系脾肺虛,宜補中益氣湯加益智之類。
加味逍遙散,〔見虛勞。〕治肝經熱甚,陰莖失職,溺數不禁,虛火加二冬、白薇,實火加膽草、黃連,〔豬膽汁炒。〕俱加雞腸。
白話文:
小便失禁,中醫認為有幾種原因:
- 膀胱問題:可能因為寒或熱引起。
- 腎臟問題:可能是腎的精氣不足(水衰)或腎陽不足(火衰)。
- 肺臟問題:可能是肺氣太盛或太虛。
- 肝臟問題:可能是肝火過旺(實火)或肝陰不足(虛火)。
有人認為,天氣暖和衣服穿太厚會多汗,天氣冷衣服穿太少會多尿,多尿通常是身體寒冷的表現,而小便失禁更是虛寒到極點的症狀。睡覺時遺尿,也是因為下元(指下腹部)寒冷。小孩和老人容易遺尿,是因為小孩膀胱功能不夠強健,而老人則是下元不足。
但也有人認為小便失禁是熱症,可能是腎陰不足,導致膀胱火邪妄動,水液不能安穩,所以小便頻繁且不能控制。這種情況多見於老人,應以滋補腎陰(用藥如熟地、枸杞、龜甲等)並瀉火(用藥如知母、黃柏、白薇等)為主,再佐以收澀(用藥如山茱萸、牡蠣等)和引導藥(用藥如豬膽汁、雞腸等),不宜使用溫熱藥。
各種說法不一,但晚村先生認為,小便失禁有寒熱之分,要仔細辨別,不能一概而論。
固脬丸:
這個藥方出自「膀胱不約束,導致小便失禁」的觀念。這個方子主要在於固澀膀胱。
主要成分包含:
- 熟地、枸杞:滋補腎陰。
- 山茱萸、五味子:以酸味收斂。
- 龍骨、牡蠣:澀精固澀。
- 覆盆子、續斷:益腎縮尿。
- 雞腸:專治小便頻繁、失禁、遺尿。(需燒過後使用)
- 豬膀胱:引導藥,幫助藥物進入膀胱。(寒症可用羊腸代替)
- 紫河車:幫助膀胱機能恢復。(適合加入藥丸)
- 人參、柏子仁:治療因氣血虛弱引起的小便失禁。
如果是熱症,可以加入知母、黃柏、麥冬、天冬、白薇等藥材來滋陰清熱;如果是寒症,可以加入補骨脂、益智仁等來溫暖下焦、縮小便。將這些藥材磨成粉,用糯米糊做成藥丸,早晚用白開水吞服。
這個藥方以補腎益陰、收斂固澀為主,來增強膀胱的封藏能力,固住膀胱之氣。要根據個人寒熱狀況,適當加減藥材。
左歸丸飲:
此方用於治療因腎水不足、虛火妄動而導致小便失禁的狀況。可搭配固脬丸的藥材一起使用。
八味丸:
用於因腎陽虛衰、真火不足而導致小便失禁或頻尿的狀況。要去掉澤瀉(因其滲濕利尿),並加入收澀和引導的藥物,以及鹿茸、鹿角膠等。(鹿角能補益督脈,督脈與遺尿有關)
竹葉石膏湯:
用於治療因肺熱導致的小便頻繁、失禁。因為肺氣太盛就會化為火熱,火熱進入肺臟,使身體中的水液被逼迫向下流動,所以小便頻繁甚至失禁。
此方可加入蘆根、生地、知母、黃柏、白薇等藥材,清泄肺熱,同時清泄下焦的熱。
生脈散:
用於治療因肺氣虛弱導致的小便頻繁、失禁。若肺氣虛弱,就要安靜休息、補養肺氣。可加入黃耆、覆盆子、續斷、雞腸等藥材,或合併補中益氣湯,並加入益智仁。此方既能補氣又能清熱,且具有收斂肺氣的作用,適合虛弱又有熱的人。若屬於脾肺虛弱,可使用補中益氣湯並加入益智仁。
加味逍遙散:
用於治療因肝經熱盛,影響陰莖功能而導致的小便頻繁、失禁。虛火可加入麥冬、天冬、白薇等,實火可加入龍膽草、黃連(需用豬膽汁炒過)。這些藥方都要加入雞腸。
此方要分辨虛火或實火,再加減藥材使用。
如果遺尿出現在其他絕症中,則無法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