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顧松園醫鏡》~ 卷十四·數集 (3)
卷十四·數集 (3)
1. 胃脘痛(胸痛、心痛、腹痛。)
雞心檳榔、雄黃、制綠礬〔皆主殺蟲。等分為末,飯丸米大,空心每服一錢至三錢,量人虛實用之。〕
萬應丸,下蟲積如神。
雷丸〔醋煮。〕檳榔〔殺蟲。〕黑醜〔下蟲積之迅藥。〕大黃〔攻積滯之要品。各六兩。〕木香〔一兩。〕沉香〔氣芳引蟲食,氣利使積行。五錢。〕
〔共為末,用皂莢、苦楝根各四兩,煎湯泛為丸,綠豆大,外用二香末為衣。每服一錢至三錢,五更時砂糖湯下。〕
異功散,〔見中風。〕
歸脾湯,〔見虛勞。〕胃脘心腹因虛而痛者,宜主此加減治之。
此數方或因食、因痰、因熱、因寒、因蟲、因虛,宜各審明而採用之。
《金匱》大黃丹皮湯,治腸癰小腹堅腫如掌而熱,〔癰勢已成。〕疼痛拒按,肉色如故。〔癰不在軀殼也。〕或焮赤微腫,小便頻,〔火逼下行之故。〕汗出憎寒,〔因衛氣為熱毒壅遏,不行於表,表失其固護也。〕或發熱,〔經言熱盛於中,故熱遍於身。〕或肌膚甲錯如鱗,〔血瘀成癰,不充肌膚之故。〕脈數者,宜此方急下之。
大黃,芒硝〔均能蕩熱,散結,逐血。各錢許,量加。〕丹皮〔涼血,二錢。〕桃仁〔破瘀。〕栝蔞仁〔利腸胃,消癰腫,各二錢。〕冬瓜仁〔散瘀毒,治腸癰。五錢。〕加宜犀角〔散邪清熱,涼血解毒,五錢。〕豬懸蹄甲〔祛腹中伏熱,能治腸癰。酒炙研末三錢。〕苡仁〔利腸胃,消毒腫。
〕鮮金銀藤〔數兩。〕煎湯煎藥。〔再加紫花地丁一、二兩同煎更佳。〕
此方雖為下藥,實內消藥也,故稍有膿則從下去,未成膿,即下出瘀熱毒血而腫消矣。按立齋云:如脈洪數,以手掩腫上熱極者,血已成膿,下恐傷腸胃之氣,宜苡仁湯排之,即本方去硝、黃加苡仁。
會膿湯,治腹中腫毒。
大黃〔瀉血分之熱極。二兩。〕乳香,沒藥〔通血氣之壅滯。〕五靈脂〔散血化瘀。〕穿山甲〔破血逐瘀。〕殭蠶〔化痰散結。〕白芷〔散腫排膿。各五錢。〕
〔為末,每服五錢,酒下。膿從大便出,幼者服三錢。〕
《金匱》排膿散,諸瘡癰毒皆可宗用。
生雞子〔解熱毒。〕枳殼〔破結氣為君。〕赤芍〔行瘀血為臣。〕桔梗〔開提肺氣,〕宜加桑皮。〔清利肺氣。蓋肺主周身之氣,氣利血行,則膿成毒化。〕
立齋云:余治胃脘癰,每用前方加清胃藥亦效。若吐膿血,飲食少思,則壯胃氣為主,而佐以前藥,不可專治其癰。又言腸癰不可驚之,驚則腸斷而死。故坐臥轉側,務宜徐緩,時少飲薄粥,及服固元氣藥,靜養調理,庶可得生。
痛甚者脈多伏,伏脈有因火者,有因氣鬱、血瘀、食滯、痰滯,亦有因寒者。〔陰氣盛,陽氣衰故也。〕促脈因火亢,亦有因氣血食痰停滯,阻其運行之機,皆致歇止。如止數漸稀,則為病瘥;止數漸增,則為病劇。代脈痛家不忌。滑伯仁曰:無病而瘦羸脈代者危候也。暴病而氣血乍損,只為病脈。
白話文:
胃脘痛(胸痛、心痛、腹痛。)
雞心檳榔、雄黃、制綠礬(這些藥物都主要用於殺蟲。將它們等份磨成粉末,用米飯捏成米粒大小的藥丸。在空腹時,每次服用一錢到三錢,用量要根據個人體質的虛實情況調整。)
萬應丸,能非常有效地驅除體內的蟲積。
雷丸(用醋煮過)、檳榔(有殺蟲作用)、黑醜(是快速驅除蟲積的藥物)、大黃(是攻破積滯的重要藥物。以上各用六兩)、木香(一兩)、沉香(它散發的香氣能引誘蟲子食用,而它疏通氣機的作用又能促進積滯排出。用五錢)。
(將以上藥物一起磨成粉末,用皂莢、苦楝根各四兩煎煮成湯,將藥粉做成如綠豆大小的藥丸,外面再裹上一層二香粉。每次服用一錢到三錢,在早晨五更天時,用砂糖湯送服。)
異功散(相關內容請參閱中風篇)。
歸脾湯(相關內容請參閱虛勞篇)。對於因虛弱而導致的胃脘、心腹疼痛,應以這個方子為主,並根據具體情況加減藥物來治療。
以上這些方子,有的適用於飲食不當引起的疼痛,有的適用於痰濕引起的疼痛,有的適用於熱引起的疼痛,有的適用於寒引起的疼痛,有的適用於蟲積引起的疼痛,有的適用於虛弱引起的疼痛。要仔細辨別病因,然後選擇合適的方子來治療。
《金匱》大黃丹皮湯,可以用來治療腸癰,也就是小腹部堅硬腫大如同手掌,並且發熱,疼痛難以按壓,皮膚顏色和原來一樣(說明病症不在皮膚表面)。有的會有輕微的紅腫,小便頻繁(這是因為熱邪下逼所致),出汗怕冷(這是因為衛氣被熱毒阻塞,無法在體表正常運行,導致表衛功能失固),有的會發熱(《黃帝內經》說,熱盛於內,所以全身都發熱),有的皮膚會像魚鱗一樣粗糙(這是因為血瘀形成癰腫,無法滋養皮膚)。如果脈象呈現數脈,就應該立即服用此方來瀉下。
大黃、芒硝(這兩味藥都能夠清除熱邪,消散結塊,驅逐瘀血。各用一錢左右,可根據情況增加用量)、丹皮(涼血,二錢)、桃仁(破除瘀血)、栝蔞仁(疏通腸胃,消除癰腫。各二錢)、冬瓜仁(散瘀解毒,治療腸癰。用五錢)。可以加犀角(能散邪清熱,涼血解毒,用五錢)、豬懸蹄甲(能祛除腹中的伏熱,可以治療腸癰。用酒炙後研末,三錢)、薏苡仁(能疏通腸胃,消除腫毒)。
可以用新鮮的金銀藤(數兩)煎湯來煎藥。(如果再加入紫花地丁一、二兩一起煎煮,效果會更好。)
這個方子雖然是瀉下的藥物,但實際上也是內消的藥物,所以如果已經有膿,就會從大便排出;如果還沒有形成膿,就會將瘀熱毒血瀉出,從而消除腫脹。按照李時珍的說法,如果脈象洪大而數,用手按在腫脹的部位感覺到非常燙熱,說明血已經化膿,如果用瀉下的方法,可能會損傷腸胃之氣,應該用薏苡仁湯來排膿,也就是這個方子去掉芒硝、大黃,加入薏苡仁。
會膿湯,用來治療腹部的腫毒。
大黃(瀉血分中的極熱,二兩)、乳香、沒藥(疏通血氣的壅滯)、五靈脂(散血化瘀)、穿山甲(破血逐瘀)、殭蠶(化痰散結)、白芷(消腫排膿,以上各用五錢)。
(將以上藥物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五錢,用酒送服。膿會從大便中排出,小孩子服用三錢。)
《金匱》排膿散,各種瘡癰腫毒都可以參考使用。
生雞蛋(解熱毒)、枳殼(破除結氣,作為主要藥物)、赤芍(活血化瘀,作為輔助藥物)、桔梗(宣開肺氣),最好加入桑白皮(可以清理肺氣。因為肺主全身的氣,氣機順暢則血運行暢,膿腫就會化解)。
李時珍說:我治療胃脘癰,常常用這個方子加上清胃的藥物,也有效。如果出現吐膿血,食欲不佳的情況,就應該以健壯胃氣為主,同時輔助使用前面的藥物,不能只專注於治療癰腫。他又說,治療腸癰不可以驚動病人,驚動則腸可能會斷裂而死。所以病人坐臥轉動身體都要緩慢,並且要時常少量飲用稀粥,同時服用固元氣的藥物,靜心休養調理,才可能康復。
疼痛劇烈的,脈象多為伏脈。伏脈的出現,有的因為火邪,有的因為氣鬱、血瘀、食積、痰滯,也有因為寒邪的(陰氣盛,陽氣衰弱的緣故)。促脈是因為火氣亢盛,也有的是因為氣血、飲食、痰液停滯,阻礙了氣機的運行,導致出現停頓。如果停頓的次數逐漸減少,說明病情好轉;如果停頓的次數逐漸增加,說明病情加重。代脈對於疼痛的病人來說不屬於禁忌。滑伯仁說:沒有病卻身體瘦弱,脈象呈現代脈的是危險的徵兆。突然生病而導致氣血暫時受損的,這種代脈只是病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