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靖遠

《顧松園醫鏡》~ 卷十三·書集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三·書集 (1)

1. 卷十三·書集

2.

痿者,痿弱無力,舉動不能也。經言:五臟皆能使人痿。以五臟各有所主,如肺主皮毛,心主血脈,脾主肌肉,肝主筋膜,腎主骨髓。所主不同,故有脈痿、肉痿、筋痿、骨痿之異。然經又謂五臟因肺熱葉焦,發為痿躄。〔足弱不能行也。〕言五臟之痿,皆因於肺氣之熱,致五臟之陰俱不足,而為痿躄。

五痿雖異,總曰痿躄,悉因肺熱。其論肺熱之由,謂有所失亡,所求不得,則肺志不得伸,鬱而生火,發為肺鳴,而喘息有聲;鳴則肺熱葉焦,皮毛虛弱,而為急薄,熱氣留著不去,而及於筋脈骨肉,則生痿躄。此自肺而病及他臟也。而心脾、肝、腎亦各有因熱致痿之由。謂大經空虛,發為肌痹,傳為脈痿者,生於心氣之熱。

又謂居處濕地,肌肉濡漬〔侵也。〕發為肉痿者,生於脾氣之熱。又謂入房太甚,宗筋馳縱,發為筋痿者,生於肝氣之熱。又謂水不勝火,骨枯髓虛,發為骨痿者,生於腎氣之熱。此自他臟而病及於肺也。其辨五痿之色症,謂肺熱者,色白而毛敗;心熱者,色赤而絡脈溢,脾熱者;色黃而肉蠕動;肝熱者,色蒼而爪枯;腎熱者,色黑而齒稿。夫病而毛敗爪枯齒稿等症,則勢已頻危,而治之誠難。

考其論治之法,則言治痿獨取陽明。以陽明為五臟六腑之海,主潤宗筋,宗筋聚於前陰,為諸筋之會。凡一身之筋,皆屬於此,主束節骨而利機關。故陽明虛則宗筋縱;腰間帶脈不能收引,故足痿不用,此所以獨取陽明也。按士材云:痿為重疾。

經言病本五臟各有,而獨重太陰肺經者,以五臟之火熱熏蒸,則金必被克,經言治法,亦隨五臟見症各調,而獨取陽明胃經者,以胃主納水穀,化氣血以灌溉於四肢,陽明虛則五臟無所稟,不能行血氣,濡筋骨,利關節,故肢體中隨其不得受水穀處,即不用而為痿,不獨取陽明而何取哉。取陽明者,或清胃火以救肺熱,或培胃土以生肺金,皆是也。

丹溪有云:瀉南方則肺金清,而東方不實,何胃傷之有;補北方則心火降,而西方不虛,何肺熱之有。斯言意實相同。蓋瀉南則金不受邪,而水有所生;補北則金不受竊,而火有所制,同一救肺也。故學者誠能本此施治,其於痿症,思過半矣。至若方書所論,痿因有多端。如氣虛、血虛。

脾虛、腎虛、濕熱、濕痰、死血、積食之不一,臨症制方,是貴望、聞、問、切之詳明,以通其變,非筆舌之所能罄也。

清燥救肺湯,〔見燥。〕治肺熱葉焦,發為痿躄,仿此加減用之。原方〔清肺潤燥,降氣和胃。

參、甘合治痿取陽明之義。〕宜加生地、龜甲〔補北方則火有所制。〕牛膝,石斛〔壯筋骨。〕羚羊角〔舒筋脈。肺熱為本,痿躄為標。故標本兼治。〕

白話文:

所謂的「痿」,指的是身體軟弱無力,無法自由活動。中醫認為,五臟都可能導致痿症。因為五臟各有職司,例如肺主管皮膚毛髮,心主管血液循環,脾主管肌肉,肝主管筋膜,腎主管骨髓。由於主管的功能不同,所以痿症會有脈痿、肉痿、筋痿、骨痿的區別。但另一方面,中醫又認為五臟的痿症都與肺熱有關,因為肺熱會導致肺葉焦枯,進而引發痿躄(腳軟無法行走)。也就是說,五臟的痿症,大多是因為肺氣過熱,導致五臟的陰氣不足而產生的。

雖然五種痿症表現不同,但總稱為痿躄,而且都與肺熱有關。至於肺熱的原因,是因為人們有失落、求而不得的情況,導致肺的情志無法舒展,鬱積而生火。肺火發作時,會出現肺鳴,呼吸有聲,肺熱導致肺葉焦枯,皮膚毛髮變得虛弱,皮膚變得乾燥、急迫,熱氣滯留不去,進而影響到筋脈、骨骼和肌肉,最終引發痿躄。這是從肺臟開始,病及其他臟腑的情況。

然而,心、脾、肝、腎也各有因熱導致痿症的原因。例如,心氣過熱,會導致經脈空虛,進而產生肌肉麻木,最後發展為脈痿;脾氣過熱,會因為居住在潮濕的環境,使肌肉浸泡在濕氣中,產生肉痿;肝氣過熱,會因為性生活過度,導致筋脈鬆弛,產生筋痿;腎氣過熱,會因為腎水無法抑制腎火,導致骨枯髓虛,產生骨痿。這些是從其他臟腑開始,病及肺臟的情況。

從痿症的顏色和症狀來看,肺熱的人,皮膚會變白,毛髮會脫落;心熱的人,皮膚會變紅,血管擴張;脾熱的人,皮膚會變黃,肌肉會蠕動;肝熱的人,皮膚會變青,指甲會枯槁;腎熱的人,皮膚會變黑,牙齒會鬆動。當疾病出現毛髮脫落、指甲枯槁、牙齒鬆動等症狀時,病情通常已經很危急,治療也相當困難。

關於痿症的治療方法,中醫認為應該重視陽明經。因為陽明經是五臟六腑的能量來源,主管滋養筋脈,筋脈匯聚於前陰部位,是全身筋脈的會合處,負責約束骨骼、運轉關節。所以,陽明經虛弱會導致筋脈鬆弛,腰部帶脈無法收縮,導致腿腳痿軟無力。這也是為什麼治療痿症要重視陽明經的原因。

有些醫師認為,雖然痿症的病因來自五臟,但特別強調肺經的原因,是因為五臟的火熱會損傷肺金。治療方法雖然會根據五臟的具體症狀進行調理,但特別重視陽明胃經,是因為胃負責消化食物,將食物轉化為氣血,滋養四肢。如果陽明經虛弱,五臟就無法獲得能量,氣血無法運行,筋骨無法得到滋養,關節無法靈活,身體各部位就會因為無法得到水穀的滋養而導致痿症。所以,治療痿症必須重視陽明經。重視陽明經的做法,可能是清瀉胃火來救治肺熱,或是培補胃土來滋養肺金。

有醫家認為,瀉心火可以清肺金,補腎水可以降心火。這種說法與前面所說的原則其實是一致的。瀉心火能讓肺不受邪氣侵擾,並使腎水得以生成;補腎水能讓肺不受耗損,並使心火得以控制。這些做法都是為了救治肺臟。因此,學習醫術的人如果能理解這些原則並加以應用,對於痿症的治療就會有很大的幫助。

此外,醫書上關於痿症的病因還有很多,如氣虛、血虛、脾虛、腎虛、濕熱、濕痰、瘀血、積食等等。臨床診斷和治療時,必須詳細地透過望、聞、問、切四診來了解病情,靈活應變,這些是無法透過文字就能完全說明的。

「清燥救肺湯」這個方劑,適用於治療肺熱導致肺葉焦枯,進而引發痿躄的病症,可以參考這個方劑並根據具體情況加減藥物。此方劑的主要功效是清肺潤燥、降氣和胃。

「參、甘合治痿取陽明之義」這種觀點認為,可以加入生地、龜甲(用於補腎水以抑制心火),牛膝、石斛(用於強壯筋骨),以及羚羊角(用於舒緩筋脈)。由於肺熱是痿躄的根本原因,而痿躄是其外在表現,因此治療時要標本兼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