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顧松園醫鏡》~ 卷十二·書集 (3)
卷十二·書集 (3)
1. 肺癰
《金匱》云:若口中辟辟燥,咳則胸中隱隱痛,脈數實者,此為肺癰。始蔭可救,膿成則死。又云:咳而胸滿,振寒脈數,咽不乾渴,時出濁唾腥臭,此為肺癰,久之吐膿如米粥者死。嘉言云:凡見咳逆上氣,即宜防癰痿之症。肺受火熱熏蒸,即血為之凝,血凝即痰為之裹,遂成小癰。
若能初起即識,當血結而膿未成之時,急瀉其肺,方為恰當。迨至血化為膿,瀉之無益,肺葉朽壞,傾囊吐出而死。間有癰小,氣壯胃強善食,其膿不從口出,或順趨肛門,或旁穿脅肋,仍可得生,然亦不過十中二、三耳。
《金匱》葶藶大棗瀉肺湯,治肺癰,喘不得臥。
甜葶藶〔瀉其肺實,下其敗濁,不致腐潰吐膿。二、三錢。〕大棗〔固脾胃之元,數枚。〕或合甘桔湯。〔亦治肺癰之劑。〕如連翹〔能散血結氣聚。〕牛蒡〔能散諸癰腫毒。〕金銀花〔解毒聖藥。〕陳年芥滷〔肺癰神丹。〕貝母〔散結消腫。〕花粉〔清熱消腫。〕皆可採用。
此治肺癰吃緊方也,隨症加減治之。
咳嗽之脈,浮濡易治,〔嗽乃肺病,脈浮為宜,兼見細軟,病將退也。〕沉、浮而緊者死。〔與症相反,病必深矣。〕久嗽脈弱者生,實大數者死,上氣喘嗽,面腫息肩,脈浮大者死。
白話文:
《金匱要略》說:如果口中乾燥發出劈啪聲,咳嗽時胸部隱隱作痛,脈象快速有力,這就是肺癰。剛開始發病還可以救治,一旦化膿就難以救活。又說:咳嗽且胸悶,發冷顫抖,脈象快速,喉嚨不乾渴,時常吐出腥臭的濃稠痰液,這就是肺癰,如果久了吐出像米粥般的膿液就會死亡。
醫家說:凡是看到咳嗽、氣喘的,就要提防肺癰或肺痿的病症。肺部受到火熱之氣的熏蒸,就會導致血液凝結,血液凝結後痰液就會將其包裹,進而形成小小的癰瘡。
如果能在發病初期就辨識出來,當血液凝結但還沒化膿的時候,趕緊瀉肺火,才是正確的治療方式。等到血液已經化成膿液,再瀉肺就沒有用了,肺部組織會腐壞,傾瀉膿液而死。偶爾有癰瘡比較小,身體強壯、胃口好,膿液不從口中排出,而是順著肛門排出,或者從肋骨旁穿出,這樣還有可能存活,但這種情況也不過十個裡面只有兩三個而已。
《金匱要略》裡面的葶藶大棗瀉肺湯,可以用來治療肺癰,以及喘氣嚴重到無法躺臥的情況。
甜葶藶(可以瀉肺部的實熱,排出體內腐敗的濁物,避免潰爛化膿。用量約二、三錢)加上大棗(可以鞏固脾胃的元氣,用幾顆即可),或者可以合併甘桔湯一起使用(也是治療肺癰的藥方)。也可以使用像連翹(可以散開血瘀氣滯)、牛蒡(可以散開各種癰腫毒)、金銀花(是解毒的良藥)、陳年芥滷(治療肺癰的神藥)、貝母(可以散開結塊、消除腫脹)、花粉(可以清熱消腫)等藥材。
這些都是治療肺癰很重要的藥方,可以根據患者的症狀來加減用藥。
咳嗽的脈象如果是浮濡,是容易治療的(咳嗽是肺部的疾病,脈象浮是正常的,如果同時出現細軟的脈象,表示病情快要好轉)。如果脈象沉又浮又緊,就表示病情嚴重(與症狀相反,表示病情已經很深)。咳嗽很久脈象虛弱的可以存活,如果脈象實大而數,則可能死亡。如果呼吸急促、咳嗽、臉部腫脹、肩膀聳起,脈象浮大,也表示情況危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