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顧松園醫鏡》~ 卷十一·書集 (2)
卷十一·書集 (2)
1. 虛勞
肉消瘦。此皆五臟虛勞之本症。經曰:治病必求其本。須審其因何致損,何臟受傷。如因於色者,則知其傷在腎,縱有他經現症,亦當以補腎為本,而兼治他經之症。其因於酒者,又當以清肺為先。標本即審,然病之傳變無窮,不可不察。如腎傳心、心傳肺、肺傳肝、肝傳脾、脾再傳腎,此傳其所勝之臟,侮而乘之,謂之賊克,大凶之兆。經云:諸病以次相傳者死。
謂五臟以次相傳而克遍也。《難經》云:七傳者死,謂如病始於腎,而脾復傳腎,是謂六傳,已盡一臟,不可再傷也。如腎病不傳心而傳肺,此間一臟,而傳於生我之母,以母子氣通,子病及母也。如腎病不傳心傳肺,而傳肝,此間二臟而傳於己生之子,母病及子也。如腎病不傳心、傳肺、傳肝,而傳脾,此間三臟而傳己所不勝之臟,經所謂輕而侮之也。
傳乘不明,豈能治病。虛勞一症,世之偏於陰虛者,比比皆是,而醫者每不深晰氣血陰陽,模糊調治,甚為夭亡者,何可數哉!試詳言之,其誤有七。一曰:引火歸元之誤。命門之火,謂之龍火,亦謂之真陽。如果衰弱,腎中陰盛,龍火不能安其位,浮越於上,而為上焦假熱,面赤煩躁口渴,甚者舌苔等症。
但口雖渴而不欲飲水,苔雖有而舌必滑軟,足冷過膝,小便清長,其右尺脈必沉小而遲,或浮大無根。此陰盛於下,逼陽於上之假症。如夏至一陰生,水底冷而天上熱,龍為陽物,故隨陽而上升,此正宜用八味之屬,冰冷與飲,假寒之藥,騙之下咽之後,冷性既除,熱性始發,浮游之火,可得引之歸原,如冬至一陽來復,地中水暖,而龍歸大海也。至若虛勞之症,是因腎水真陰虛極,水不攝火,火因上炎。
而致面赤唇紅,口鼻出血。齒痛齒衄,種種上焦虛熱之症,雖亦龍火上炎,與虛陽上浮不同,縱有下部惡寒足冷,此因虛火上升所致,非真陽衰而然。故其小便必黃赤,其脈必帶數,有內熱的症之可據。設誤用桂、附引火歸原之法,是抱薪救火,上焦愈熱,而咳喘燥渴益甚,咽痛喉爛諸症至矣。二曰:理中溫補之誤。
理中者,理中焦之虛寒也。虛寒腹痛,綿綿痛而無增減,喜熱手按,熱飲食,虛寒泄瀉,水穀不化,而澄澈清冷,必有虛寒之症脈可憑,然後用之有效。今人一見脹滿腹痛,食不消化,腸鳴泄瀉等症,便認為虛寒,而投以白朮之香燥,又濟以乾薑之辛熱,甚者更加桂、附;殊不知虛勞患在傷陰,再補其陽,則陽益亢,而陰益竭,諸熱悉加,是促之死也。
更有見其脹滿泄瀉,遂引經文清氣在下,則生飧泄,濁氣在上,則生䐜脹,而用補中益氣湯,以升清降濁,誤施升柴,反提陰火上逆,以致咳喘頻增,吐衄交至,而危亡見矣。然使其溫補得售者,亦病家不明有以致之耳。蓋助陽之藥,能使胃氣一時暫壯,飲食增加,彼此誇功,固執不改,至死不悟,良為可憫。
白話文:
身體消瘦,這些都是五臟虛損的根本症狀。醫書說:「治療疾病必須找出根本原因。」必須仔細審查是什麼原因導致虛損,哪個臟腑受損。如果是因為縱慾過度引起的,就知道是腎臟受損,即使有其他經脈的症狀出現,也應該以補腎為根本,同時治療其他經脈的症狀。如果是因為飲酒過度引起的,就應該以清肺為先。辨別病症的根本和枝節是診斷的關鍵,然而疾病的傳變是無窮無盡的,不可不仔細觀察。例如腎傳到心、心傳到肺、肺傳到肝、肝傳到脾、脾再傳到腎,這是傳到它所剋制的臟腑,欺侮並侵犯它,稱之為賊克,是大凶的徵兆。醫書說:「各種疾病按順序傳變的,會導致死亡。」
指的是五臟按順序傳變,且互相剋制直到遍及全身。《難經》說:「傳七次就死了」,指的是如果疾病開始於腎臟,而脾臟又再傳到腎臟,這就是傳了六次,已經遍及一個臟腑的所有傳變,不能再繼續損傷了。如果腎臟的疾病不傳到心臟而傳到肺臟,這是隔了一個臟腑,傳給了生我的母親(肺屬金,腎屬水,金生水),因為母子之氣相通,所以子女的疾病會影響到母親。如果腎臟的疾病不傳到心臟傳到肺臟,而傳到肝臟,這是隔了兩個臟腑,傳給了自己所生的子女(肝屬木,腎屬水,水生木),母親的疾病會影響到子女。如果腎臟的疾病不傳到心臟、肺臟、肝臟,而傳到脾臟,這是隔了三個臟腑,傳到自己所不能剋制的臟腑,這就是醫書所說的輕視而欺侮它。
如果對疾病的傳變和相互剋制關係不清楚,又怎麼能治療疾病呢?虛勞這種疾病,世人偏向於陰虛的情況非常普遍,而醫生往往不能深入了解氣血陰陽的道理,模糊地進行治療,導致死亡的人非常多,怎麼數得清呢?試著詳細說明,其中的錯誤有七種。第一種錯誤是「引火歸元」的誤解。命門的火,叫做龍火,也叫做真陽。如果它衰弱了,腎中的陰氣旺盛,龍火就不能安於本位,向上浮越,形成上焦的假熱,臉色發紅、煩躁口渴,嚴重時會出現舌苔等症狀。
但是口渴卻不想喝水,舌苔雖然有卻一定是滑軟的,腳部冰冷超過膝蓋,小便清澈量多,右尺脈一定是沉細而遲緩,或者浮大而沒有根基。這是陰氣在下旺盛,逼迫陽氣上浮的假象。就像夏至一陰生,水底寒冷而天上炎熱,龍是陽性的東西,所以隨著陽氣而上升,這時正好應該使用八味地黃丸之類的藥物,用冰冷的水服下,用假寒的藥物,騙它下咽後,冷性消除,熱性開始發作,浮游的火,就可以引回本源,就像冬至一陽來復,地中的水溫暖,而龍回到大海一樣。至於虛勞的病症,是因為腎水真陰極度虛弱,水不能制約火,火因此向上炎。
而導致臉色發紅、嘴唇紅潤、口鼻出血、牙齒疼痛出血,種種上焦虛熱的症狀,雖然也是龍火上炎,但和虛陽上浮不同,即使有下半身怕冷、腳冷的症狀,這是因為虛火上升導致的,並不是真陽衰弱。所以它的小便一定是黃赤色的,脈搏一定帶有數的徵象,有內熱的症狀可以作為依據。如果誤用桂枝、附子這種引火歸元的方法,就如同抱著柴火去救火,上焦會更加燥熱,咳嗽喘息、乾燥口渴會更加嚴重,咽喉疼痛潰爛等症狀也會出現。第二種錯誤是「理中溫補」的誤解。
理中湯,是治療中焦虛寒的。虛寒腹痛,隱隱作痛而沒有加劇或減輕,喜歡用熱手按壓,喜歡吃熱的食物,虛寒泄瀉,食物不消化,排出清澈冷冷的糞便,一定有虛寒的症狀和脈象可以依據,然後使用它才有效。現在的人一看到腹脹、腹痛、消化不良、腸鳴泄瀉等症狀,就認為是虛寒,而使用白朮這種性味香燥的藥,又加上乾薑這種辛熱的藥,嚴重的甚至加上桂枝、附子;殊不知虛勞是因為損傷了陰液,再補其陽氣,就會導致陽氣更加旺盛,而陰液更加枯竭,各種熱症都會加重,這是加速死亡的做法。
更有甚者看到腹脹泄瀉,就引用經典說的「清氣在下,就會產生飧泄;濁氣在上,就會產生膨脹」,而使用補中益氣湯,來升清降濁,錯誤地使用升柴,反而會使陰火向上逆行,導致咳嗽喘息更加頻繁,嘔血鼻血同時出現,從而危及生命。然而那些使用溫補方法有效的人,也是因為病家不明白導致的。因為助陽的藥物,能夠使胃氣一時暫時強壯,飲食增加,彼此誇功,固執己見,到死也不覺悟,真是令人可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