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顧松園醫鏡》~ 卷六·射集 (1)
卷六·射集 (1)
1. 舉例
一,一人面黃唇白腹大,四肢倦怠無力。余投十寶丸,服至半斤痊愈。又治一婦,產後敗血流經,發黃腫脹,口唇淡白,亦投此丸,月餘亦全瘳。
二,一人陪客飲食後,忽口不能語,目不識人,四肢不舉,如中風狀。急令頓飲鹽湯探吐,吐出數碗而醒,後用保和湯加減治之而愈。要知飲食過傷,變為異常卒暴之症,前輩未曾明言。故人多不識。《內經》雖有暴病暴死,皆屬於火之說,然亦有因於食者,不可不審。
三,一婦年六十餘,頭痛作嘔,泄瀉純水,晝夜無度,手足麻冷,甚至面額亦麻,身難轉側。余診其脈則微,按其胃脘則痛,此挾虛傷食之候。用人參〔七分。〕益氣,白芍〔酒炒,一錢。〕圓肉〔六枚。〕養血,木香〔五分。〕砂仁〔一錢。〕和中化食。一劑諸症俱退,神氣遂爽。
復用香砂異功散,加歸、芍、元肉治之痊愈。或謂頭痛倘因風寒,而遽用參、芍,毋乃不宜乎?曰:外感頭痛,必惡風寒,挾虛之人,當用參、蘇。今不惡寒,是因食滿,胃中氣壅逆上之故。要知傷食,亦令頭痛也。按《明醫雜著》云:凡治諸病,須時常察其曾何飲食,有無傷積否?但見胸膈飽悶不安,胃脘按之硬痛等症,即當先調理脾胃,消導飲食,然後用本病藥治之。或於本病藥外,加入消導藥。
若不知審此,則用藥雖對症,而不獲效。蓋人以脾胃為主,胃氣既傷,則不能運化,雖有良藥,難以成功也。
白話文:
[舉例]
一、有一個人臉色蠟黃,嘴唇蒼白,肚子很大,四肢疲倦無力。我給他服用十寶丸,吃到半斤就好了。我又治療一位婦人,她生產後惡露不止,導致身體發黃腫脹,嘴唇也變得蒼白,同樣給她服用這種藥丸,一個多月後也完全康復。
二、有一個人陪客人吃飯後,突然口不能言,眼睛看不清人,四肢不能動彈,好像中風一樣。我趕緊叫他喝大量鹽水催吐,吐出好幾碗後就清醒了,之後用保和湯加減藥材治療,就痊癒了。要知道飲食過量會導致這種突然發生的異常病症,前人沒有明確說明,所以很多人不了解。《黃帝內經》雖然有說暴病暴死都屬於火氣旺盛,但也有是因為飲食引起的,不可不仔細審察。
三、有一位六十多歲的婦人,頭痛想吐,拉肚子拉的都是水,白天晚上都沒停,手腳麻木冰冷,甚至連臉頰額頭都麻木,身體難以翻身。我診斷她的脈象很微弱,按壓她的胃部又會疼痛,這是身體虛弱又吃壞東西的症狀。我用人參(七分)補氣,白芍(用酒炒過,一錢)和龍眼肉(六枚)養血,木香(五分)和砂仁(一錢)調和脾胃、幫助消化。服用一劑藥後所有症狀都消退,精神也恢復了。
後來又用香砂異功散,加上當歸、白芍、龍眼肉治療就痊癒了。有人說頭痛如果是因為風寒引起的,就直接用人參、白芍,難道不合適嗎?我說:外感風寒引起的頭痛,一定會怕風怕冷,而身體虛弱的人,可以用人參、蘇葉。現在她不怕冷,是因為吃太飽,胃部氣機壅塞向上導致的。要知道吃壞東西,也會引起頭痛。《明醫雜著》說:凡是治療各種疾病,都要時常檢查病人是否吃過什麼東西,有沒有積食?只要看到胸悶不舒服、胃部按下去又硬又痛等症狀,就應該先調理脾胃,幫助消化,然後再用治療本病的藥物。或者在本病的藥物中,加入幫助消化的藥物。
如果不知道仔細觀察這些,即使用的藥是對症的,也難以見效。因為人以脾胃為根本,胃氣一旦受損,就不能運化食物,即使有好的藥物,也很難成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