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靖遠

《顧松園醫鏡》~ 卷六·射集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六·射集 (1)

1. 舉例

一,一人夏月為炎威所逼,飲水十餘碗,歸家便悶脹不能食。旬日腹如抱甕,氣高而喘。士材曰:六脈堅實,皮薄而光,水停不化也。其病暴成,法當利之。用小胃丹,每服二錢,再劑而二便湧決如泉,後進一錢五分,腹減如故,用六君子湯,十帖痊愈。

二,一人大怒之後,復大醉。至明日目下微腫,七日而肢體皆腫,不能轉側,二便不通,煩悶欲絕。土材曰:脈沉且堅,當逐其水,用疏鑿飲子一服而二便快,再服而四肢寬,更以五皮飲服三日而愈。

三,一婦病鼓脹,遇方士,授一方,以陳葫蘆一枚去頂入酒,以竹筋松其子,仍用頂封固,重湯煮數沸,去子飲酒,一吐幾死。吐後腹漸寬,調理漸愈。蓋元氣有餘而有痰故也。

四,一少年,患單腹脹大,二便不通,口臭喉爛,齒牙動搖,兼時夢遺。余詢得由,知曾患黴瘡,中水銀藥毒所致。記仲淳有鉛收一法醫案,因仿其治,用銀花四兩,犀角、生地、麥冬、粉草各兩許。桔梗三錢,加黑鉛四兩,以土茯苓四兩,煎湯煎藥。外用黑鉛、銀花斤余,粉草四兩,煎湯洗浴漱口,服後二便去黑水甚多,二劑竟愈。

五,一人稟畀素壯,病餘肥甘過度,腹脹氣粗。士材診之,脈盛而滑,按之不甚虛,宜以利氣之藥,少佐參、術,病家畏疑。李曰:即畏參不用,攻擊之劑,決不可投,後仍用理脾疏氣之劑而安。

六,一人患鼓脹,脾氣消損,猶能飲食,第腹痛而暴脹。虞天民謂此火也,以香連丸、白朮湯下之,遂失氣甚多,而脹痛皆愈。一醫謂脾氣大虛,與補劑二、三服,脹痛仍作,脈反虛小。乃曰:脈小不補,病安能痊,乃大補之,竟成不救。又一人鼓脹,腹痛而兼吐,亦屬火也,與清涼降氣和中之劑,病尋愈矣。

一醫云:真元下陷,非大補不可,自後愈補愈脹,腹如裂狀頓死。由是觀之,則知治是病者,清補當適其宜,不可執一。

七,一人中年無子,患鼓脹,勢甚危。仲淳令其靜養別室,翛然獨坐獨宿,用歸脾湯,六味丸,朝暮間服不輟,食淡五年,連舉二子。

八,一人因肚腹鼓脹,飲食少思,服二陳、枳實之類,小便不利,大便不實,痰嗽腹脹。服破氣利水之劑,手足俱冷。立齋曰:此足三陰虛寒之症也。用濟生腎氣丸,不月而康。

九,一婦素有痰熱,治者多用寒涼,偶得小康,四年餘,屢進屢退,於是元氣消灼,忽患遍身浮腫,手足麻冷,日夜咳嗽,煩躁引飲,小水不利,大肉盡去,勢將危殆。立齋診其脈,洪大無倫,按之如無虛。此虛熱無火,當益火之源,以生脾土。與濟生腎氣丸料服之,小便湧決如泉,日服前丸,及補脾之藥,二十餘劑而愈。

白話文:

一,有個人在夏天被暑熱所逼,喝了十幾碗水,回家後就覺得胸悶腹脹,吃不下東西。過了十天,肚子像抱著一個甕一樣大,氣喘吁吁。醫生說,他的脈象強勁有力,皮膚薄而光滑,這是水液停留在體內無法化開。因為病發突然,應該用藥疏導。於是給他服用小胃丹,每次兩錢,吃了兩次,大小便就如同泉水般湧出。之後再服用一錢五分,肚子就恢復到原來的樣子。最後用六君子湯調養了十帖,病就痊癒了。

二,有個人在非常生氣之後又喝醉了酒,第二天眼睛下面微微腫起,過了七天全身都腫了,不能翻身,大小便不通暢,煩躁不安。醫生說,他的脈象沉而有力,應該用藥排除體內的水。於是給他服用疏鑿飲子,一次就讓大小便通暢,再服一次四肢就寬鬆了,接著服用五皮飲三天就痊癒了。

三,有個婦人患了腹部脹大的鼓脹病,遇到一個術士,給了她一個方子,把一個陳舊的葫蘆的頂部去掉,倒入酒,用竹籤攪鬆裡面的籽,再把頂部封好,隔水煮幾次,取出酒喝,結果吐得差點死掉。吐完後肚子漸漸鬆緩,調理後就逐漸康復。這是因為她元氣充足,體內有痰導致的。

四,有個年輕人,患了腹部單獨脹大,大小便不通,口臭喉嚨潰爛,牙齒鬆動,還經常遺精。醫生詢問後得知,他曾經得過梅毒,用過含水銀的藥物治療導致的。醫生想起仲淳有一個用鉛來收斂毒性的醫案,於是仿照他的方法治療,用了銀花四兩,犀角、生地、麥冬、甘草各兩錢,桔梗三錢,加上黑鉛四兩,用土茯苓四兩煎湯來煎藥。外用黑鉛、銀花各一斤多,甘草四兩煎湯洗澡和漱口。服用後大小便排出很多黑水,兩劑藥就痊癒了。

五,有個人天生體格強壯,病癒後又過度吃肥膩甘甜的食物,導致腹脹氣粗。醫生診斷後,發現他的脈象洪盛而滑,按下去不是很虛弱,認為應該用疏導氣機的藥,少佐用一些人參、白朮,病家卻很害怕。醫生說,就算害怕人參不用,也不能用攻伐的藥,後來還是用了調理脾胃疏通氣機的藥物而痊癒。

六,有個人患了鼓脹病,脾氣虛弱,雖然還能吃東西,但肚子疼痛並且突然脹大。醫生虞天民認為這是火熱所致,用香連丸、白朮湯給他服用,結果排了很多氣,腹脹和疼痛都好了。另一個醫生卻認為是脾氣大虛,給他服用補藥兩三次,腹脹和疼痛仍然發作,脈象反而變得虛弱細小。那個醫生說,脈象細小不補,病怎麼能好,於是就給他大量進補,結果導致病人死亡。另一個人患了鼓脹,腹痛且嘔吐,也屬於火熱,給他服用清涼降氣和中藥,很快就好了。

一個醫生說,這是真元下陷,必須大補才行,結果越補越脹,肚子像要裂開一樣,很快就死了。由此可見,治療這種病,清熱和補益應該恰當運用,不能執著於一種方法。

七,有個人中年沒有孩子,患了鼓脹病,病情十分危急。醫生仲淳讓他靜養在別的房間,獨自一人生活起居,用歸脾湯和六味丸早晚服用,飲食清淡五年,後來連續生了兩個兒子。

八,有個人因為肚子脹大,食慾不佳,服用二陳湯、枳實等藥,小便不暢,大便不成形,還有痰咳嗽和腹脹。服用破氣利水的藥後,手腳都變冷了。醫生立齋說,這是足三陰虛寒的症狀,用濟生腎氣丸,不到一個月就好了。

九,有個婦人平素有痰熱,醫生們大多用寒涼的藥物治療,偶爾有好轉,但四年多來反覆發作,元氣被耗損,突然患了全身浮腫,手腳麻木冰冷,日夜咳嗽,煩躁口渴,小便不暢,肌肉都消退了,病情危急。醫生立齋診斷她的脈象,發現脈搏洪大有力,按下去卻像沒有一樣,判斷為虛熱而無實火,應該補益火的根源,來生脾土。於是給她服用濟生腎氣丸,小便像泉水般湧出,每天服用這個藥丸,加上補脾的藥物,二十多劑就痊癒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