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宗己任編》~ 卷七 (2)
卷七 (2)
1. 口渴
傷寒邪傳裡(里字當作胃腑看)則渴。故渴為陽明本病。昔人用黃連、滑石粉、葛根及白虎。(無汗,則雖渴忌與白虎。)加人參清之。甚者,大柴胡湯、承氣湯下之,是也。若夫腎虛火不歸經,渴飲冷水者,為十全大補湯、八味丸之症。(此症亦有水虧不能配火,而火乘於上者,當從六味地黃丸、左歸丸,以滋其陰,而火自降矣。)又有陰虛煩躁而渴者,不能飲水也。宜冷服四逆湯。(此等症,最易混入白虎湯症去,一或誤投,死生立判。臨症時當細心體認。)又有傷寒食少而渴者,當以和胃之藥主之。白朮、茯苓是也。如用涼藥,胃愈損矣。(四君子湯或補中益氣湯,然必合生脈散,其效乃捷。)
又有得之勞倦內傷者,乃脾胃元氣大虛而渴也。舌雖干煩,以陽藥為主。四君子湯重加炙甘草,更佐以熟地黃、枸杞子、五味子。有守服至二三十劑大汗而解者。(此非醫家真知,病家篤信,焉能取效。)此皆不得以陽明正治治。(有一等中氣虛寒,寒水泛上,逼其浮游之火於咽喉口舌之間者,渴欲引飲,但飲水不過一二口即厭,少頃復渴飲,亦不過若此。蓋上焦一段,欲得水救,至中焦則以水見水,正其所惡也。如面紅煩躁者,理中湯送八味丸,或用附子理中湯加麥冬、五味子亦效。又有一等口欲飲水,但飲下少頃即吐,吐出少頃復求飲,藥食毫不能下。此是陰盛格陽,腎經傷寒之症。仲景以白通湯加人尿、膽汁,熱藥冷探之法,一服即愈。女人多此症。此二症俱系陰症,但一屬太陰,一屬少陰,不得混看。)
白話文:
傷寒病邪傳入胃腑(裡),就會感到口渴。所以說口渴是陽明經的主要病症。過去的醫者會用黃連、滑石、花粉、葛根以及白虎湯來治療。(如果沒有出汗,即使口渴也不能用白虎湯。)可以加入人參來清熱。如果病情嚴重,就用大柴胡湯或承氣湯來瀉熱。
如果是腎虛,火氣無法歸於本位,導致口渴想喝冷水,這是十全大補湯或八味丸所能治療的病症。(這種情況也有可能是陰液虧損,無法制約火氣,導致火氣上炎,應當從滋陰的六味地黃丸或左歸丸著手,滋養陰液,火氣自然就會下降。)
還有陰虛引起煩躁而口渴,卻喝不下水的情況,適合用冷服的四逆湯。(這種情況很容易跟白虎湯症混淆,一旦誤用藥物,生死立判,臨床時必須仔細辨別。)
另外,傷寒病導致食慾不佳而口渴,應該用調和脾胃的藥物來治療,例如白朮、茯苓。如果用寒涼藥物,只會更加損傷脾胃。(可以用四君子湯或補中益氣湯,但必須搭配生脈散,才能更快見效。)
還有一種情況是因過度勞累或內傷引起的口渴,這是因為脾胃元氣嚴重虛弱。即使舌頭乾燥煩躁,也應該以溫補陽氣的藥物為主,例如四君子湯再加重用炙黃耆,並搭配當歸、枸杞、熟地、五味子。有人長期服用二三十劑藥後,會大量出汗而痊癒。(如果不是醫者真知灼見,病人又沒有堅定的信心,很難見效。)以上這些情況都不能用治療陽明經的常規方法來處理。(還有一種情況是中氣虛寒,寒水上泛,迫使浮游的虛火上炎到咽喉和口舌之間,導致口渴想喝水,但喝一兩口就感到厭煩,過一會又渴想喝,也是喝不多。這是因為上焦需要水來解渴,但水到了中焦反而造成反感,是中焦不喜水。如果面色發紅煩躁,可以用理中湯送服八味丸,或者用附子理中湯加麥冬、五味子也有效。另外還有一種情況,口渴想喝水,但喝下去不久就會吐出來,吐完又想喝,藥物和食物都無法下嚥,這是陰盛格陽,屬於腎經傷寒的症狀。張仲景用白通湯加人尿、豬膽汁,以熱藥冷服的方法,一服就見效。這種情況在女性中比較常見。這兩種症狀都屬於陰症,但一個屬於太陰經,一個屬於少陰經,不能混淆。)
2. 譫語
胃中熱甚。上乘於心。心為熱冒。則神昏而言語謬妄也。宜白虎解毒及承氣等劑。看微甚用之。然必大便秘。小便澀。脈洪數有力者方可。(東莊治一人感症。六七日不解。熱甚胸滿不大便。發狂譫語。用熟地八錢。生地麥冬白芍各二錢。黃芩錢半。黃連枳實厚朴各八分。茯苓知母各一錢。
石膏五錢。甘草五分。生薑三片。竹葉三十片。煎成入蘆根汁小半鍾。又方用熟地八錢。生地麥冬各二錢。花粉枳實黃芩黃連知母各一錢。石膏八錢。栝蔞霜玄明粉各錢半。姜三片。竹葉三十片。此用白虎承氣之準的也。)若其人手足逆冷。脈微細。或洪大而數。按之無力者。
乃神不守舍。語言失次耳。須用參耆歸術等。甚者加附子。或附子理中湯。或附子湯加人參。(敗症往往有此。若誤投解毒等劑。立斃。)有已出汗身和而有妄者。此是汗後津液不和。乃非陽非陰者。慎不可下。宜小柴胡和建中湯各半帖和榮衛通津液。(分明不爽)有病後血氣未復。
精神未全。多於夢寐中。不覺失聲如魘。此不繫譫語鄭聲。宜六君子湯。溫膽湯去竹茹加人參半錢。(究竟不如六君加歸芍為穩)
附子湯
附子(臣),人參(君),茯苓(佐),白朮(臣),白芍
上以水八升。煮取三升。溫服一升。日三服。
建中湯
肉桂(佐),白芍(君),甘草(臣),生薑(使),大棗(引)
上方宜加膠飴。乃合建脾土義。否則無以異於桂枝矣。
六君子湯
陳皮(佐),半夏(臣),人參(君),茯苓(佐),白朮(臣),甘草(使)
溫膽湯
竹茹(君),枳實(佐),陳皮(佐),半夏(臣),茯苓(臣),甘草(使)
上方加生薑。
白話文:
胃裡熱氣太盛,向上侵擾到心臟,心臟被熱邪蒙蔽,就會神智不清,胡言亂語。應該用白虎湯解毒,或是承氣湯之類的藥方,要看病情的輕重來使用。但必須是大便不通、小便澀滯、脈象洪大且快而有力時才能使用。(有個叫東莊的醫生,治療一個感冒病人,六七天沒好,熱氣很盛、胸悶、大便不通,以致發狂說胡話,就用了熟地八錢、生地、麥冬、白芍各二錢、黃芩一錢半、黃連、枳實、厚朴各八分、茯苓、知母各一錢、石膏五錢、甘草五分、生薑三片、竹葉三十片,煎好後加入少量蘆根汁。另外一個藥方用了熟地八錢、生地、麥冬各二錢、花粉、枳實、黃芩、黃連、知母各一錢、石膏八錢、栝蔞霜、玄明粉各一錢半、生薑三片、竹葉三十片。這就是使用白虎湯和承氣湯的標準用法。)
如果病人手腳冰冷、脈象微弱細小,或是脈象洪大但快而按下去卻無力,這表示是神氣無法固守,導致說話語無倫次。這時必須用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白朮等藥材,嚴重的話要加附子,或用附子理中湯、附子湯加人參來治療。(虛弱的病症常常會這樣,如果誤用了解毒的藥,會立刻死亡。)
如果已經出汗、身體狀況有好轉,但還是有胡言亂語的情況,這是因為出汗後津液不調和,屬於非陰非陽的情況,絕對不可以使用攻下的藥物。應該用小柴胡湯和建中湯各一半的劑量,來調和榮衛之氣、通暢津液。(如果效果不明顯,就要再想其他方法)。
有些人在生病後,氣血還沒恢復,精神也還沒完全恢復,常常在睡夢中,不自覺地失聲喊叫,像是作惡夢一樣,這不屬於胡言亂語的情況,應該用六君子湯或溫膽湯去除竹茹,再加人參半錢來治療。(但效果不如用六君子湯加當歸、白芍來的穩妥)。
附子湯
附子(臣藥),人參(君藥),茯苓(佐藥),白朮(臣藥),白芍
以上藥材用水八升,煮到剩下三升,溫服一升,一天服用三次。
建中湯
肉桂(佐藥),白芍(君藥),甘草(臣藥),生薑(使藥),大棗(引藥)
這個方子應該要加麥芽糖,才能符合建脾土的意義,否則就跟桂枝湯沒什麼差別了。
六君子湯
陳皮(佐藥),半夏(臣藥),人參(君藥),茯苓(佐藥),白朮(臣藥),甘草(使藥)
溫膽湯
竹茹(君藥),枳實(佐藥),陳皮(佐藥),半夏(臣藥),茯苓(臣藥),甘草(使藥)
這個方子要加生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