楊乘六輯,王汝謙補註

《醫宗己任編》~ 卷六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六 (2)

1. 感症總論

變症次之。兼症又次之。而一症之中。又分攻補之兩途。以便業是科者之觀覽焉。

白話文:

疾病的變化是其次要考慮的,同時出現多種疾病的狀況又再次之。而單一一種疾病,又可分為攻邪和補虛兩種治療方向,以便讓從事這個醫科的人能夠參考觀看。

2. 感症本病

太陽以下。正治法也。養陰以下。從治法也。

白話文:

感冒這個病,如果病邪侵犯到身體表層,屬於太陽經的範圍,就應該用正面的方法來治療;如果病邪侵犯到身體的深層,需要滋養陰液,就應該採用從旁輔助的治療方法。

3. 太陽症

初起一二日內。凡遇頭痛惡寒。項強脊痛。四肢拘急。身大熱。脈浮而緊者。是太陽表症也。九味羌活湯主之。(不解。即當用清解藥。兼陽明以治。一二日屬太陽症。乃仲景示以規矩準繩耳。不可板定日數。若照此脈症見端。即過旬日。仍太陽症也。不必拘泥猶疑。)

九味羌活湯

羌活(君),防風(臣),細辛(使),白芷(君),蒼朮(臣),川芎(佐),生地(君),黃芩(佐),甘草(臣),薑蔥水煎。通身得汗愈。

上方去細辛蒼朮加黃耆白朮名加減沖和湯。治傷風自汗惡風脈緩者。

白話文:

剛開始一兩天內,凡是遇到頭痛、怕冷、脖子僵硬、背部疼痛、四肢拘束緊繃、全身發熱、脈搏浮在表面且跳動有力的人,就是太陽表症。可以用九味羌活湯來治療。(如果沒有改善,就要用清熱解毒的藥,同時兼顧陽明經來治療。說一兩天是太陽症,只是張仲景給的標準,不能死板的認定時間。只要出現這種脈象和症狀,就算過了十天,仍然是太陽症,不必拘泥於時間而猶豫。)

九味羌活湯

羌活(主要藥),防風(輔助藥),細辛(引導藥),白芷(主要藥),蒼朮(輔助藥),川芎(佐助藥),生地(主要藥),黃芩(佐助藥),甘草(輔助藥),加薑蔥用水煎煮。服藥後全身出汗就會痊癒。

把上面的藥方去掉細辛和蒼朮,加上黃耆和白朮,就叫做加減沖和湯。可以治療因為傷風而自汗、怕風、脈象緩和的人。

4. 太陽兼陽明症

火盛者大白朮湯主之。(或涼膈去硝黃。合白虎。加升麻柴胡主之。涉虛者更合當歸黃耆。)

天熱症熱者桂枝石膏湯主之。(天熱症熱。則人之一身血液燔爍。陰汁易干。不得以風燥劫之。)石膏湯主之。梔子升麻湯主之。(升麻湯下。當加亦字。)

傷寒心法云。見今世甚少太陽症。蓋胃為萬物所歸。熱邪最容易逼入。故有不傳少陽及三陰之傷寒。必無不犯陽明之傷寒。所以治法在二三日內。無論汗出不徹。(如汗出只在頭面。或半身以上)或發汗不得。或未經發汗。但見口乾煩悶。縱有太陽表症。亦是邪漸入府。此時急屏風藥。

惟宜清解。以存津液。陰汁既充。則汗自湧出肌表而解。所謂金令一行。酷熱頓散也。勢甚者白虎湯加芩連柴葛。嘔者加薑製厚朴。

大白朮湯

和解四時傷寒。混解六經。不犯禁忌。(四時六經傷寒。豈有一方混解之理似此等說一出。則混行發散之禍。又從此起。而肆用寒涼之弊。更自此開矣。不無可議。)

白朮(君),石膏(君),羌活(臣),防風(臣),川芎(佐),枳實(佐),黃芩(佐),知母(臣),白芷(臣),細辛(使),甘草(使)

上為末。每服半兩。水煎大溫服。未解再作。

春倍羌活。夏倍芩知。季夏雨霪倍芷術。秋加桂枝五錢。冬加桂枝八錢或一兩。

桂枝石膏湯

桂枝(君),黃芩(佐),梔子(佐),升麻(使),葛根(君),白芍(臣),生薑(引),石膏(君),甘草(臣)

此方夏至後代桂枝症用。若加麻黃半兩。可代麻黃大青龍症用也。

上每服五錢。得汗停後服。

石膏湯

石膏(君),柴胡(臣),白芍(臣),黃芩(佐),升麻(使),甘草(佐)

上㕮咀。每服五錢。水一盞半。豉一合。煎八分熱服。如三五服後。(當加未解二字)加知母一兩。又未解。加大黃一兩。

梔子升麻湯

生地(君),梔子(臣),升麻(使),柴胡(臣),石膏(佐)

上每服五錢。水煎頓服。不解更作。

白虎湯

石膏(君),知母(臣),生薑(使),粳米(佐),甘草(佐)

白話文:

太陽兼陽明症

如果體內火氣旺盛,就用大白朮湯來治療。(或是用涼膈散去掉芒硝和黃連,再合併白虎湯,加上升麻和柴胡來治療。如果體質虛弱,還要加上當歸和黃耆。)

如果天氣炎熱,導致身體發熱,就用桂枝石膏湯來治療。(天氣炎熱,身體發熱,就會使人全身血液沸騰,陰液容易耗乾,不能再用發散風燥的方式來治療。)可以用石膏湯治療,也可以用梔子升麻湯治療。(服用升麻湯時,應該加上「亦」字,意指也可用。)

《傷寒心法》中說,現在很少看到單純的太陽症,因為胃是萬物歸屬的地方,熱邪最容易侵入。所以即使有不傳至少陽或三陰的傷寒,也一定會有侵犯陽明的傷寒。因此,治療方法應該在兩三天內,無論是汗出不完全(如汗只出在頭面部,或半身以上),或是發汗不出,或是沒有發汗過,只要出現口乾煩悶,即使有太陽表症,也表示邪氣正在進入體內。這時要趕快停用發散的藥物。

應該要用清熱解毒的方式來保存津液。當陰液充足後,汗自然會從肌膚表層湧出而解熱。這就是所謂的「金氣運行,酷熱頓消」。如果病情嚴重,可以用白虎湯加上黃芩、黃連、柴胡、葛根。如果嘔吐,可以加上薑製厚朴。

大白朮湯

可以調和四時的傷寒,混合治療六經的病症,沒有禁忌。(關於四時六經的傷寒,哪有一種藥方可以混合治療的道理,這種說法一出,就可能引起混亂發散的禍害,而濫用寒涼藥物的弊端,也會因此開始,這點值得商榷。)

藥方組成: 白朮(君藥),石膏(君藥),羌活(臣藥),防風(臣藥),川芎(佐藥),枳實(佐藥),黃芩(佐藥),知母(臣藥),白芷(臣藥),細辛(使藥),甘草(使藥)

用法: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半兩,用水煎煮溫服。如果沒有痊癒,可以再服用一次。

加減: 春天加倍羌活;夏天加倍黃芩和知母;季夏梅雨季節加倍白芷和白朮;秋天加入桂枝五錢;冬天加入桂枝八錢或一兩。

桂枝石膏湯

藥方組成: 桂枝(君藥),黃芩(佐藥),梔子(佐藥),升麻(使藥),葛根(君藥),白芍(臣藥),生薑(引藥),石膏(君藥),甘草(臣藥)

用法: 這個藥方是夏至之後,代替桂枝湯症狀使用的。如果加入麻黃半兩,可以代替麻黃大青龍湯症狀使用。 每次服用五錢,出汗後就停止服用。

石膏湯

藥方組成: 石膏(君藥),柴胡(臣藥),白芍(臣藥),黃芩(佐藥),升麻(使藥),甘草(佐藥)

用法: 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五錢。用水一碗半,加入豆豉一合,煎煮至八分熱時服用。如果服用三五次後(應該加上未解兩字),沒有痊癒,就加入知母一兩。如果仍然沒有痊癒,就加入大黃一兩。

梔子升麻湯

藥方組成: 生地(君藥),梔子(臣藥),升麻(使藥),柴胡(臣藥),石膏(佐藥)

用法: 每次服用五錢,用水煎煮後一次服下。如果沒有痊癒,可以再服用一次。

白虎湯

藥方組成: 石膏(君藥),知母(臣藥),生薑(使藥),粳米(佐藥),甘草(佐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