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旨緒余》~ 下卷 (25)
下卷 (25)
1. 藥性要旨
苦藥平升,微寒平亦升,甘辛藥平降,甘寒瀉火,苦寒瀉濕熱,苦甘寒瀉血熱
白話文:
苦味的藥性平和且有向上提升的作用,稍微寒性的藥性平和也有向上提升的作用,甘味和辛味的藥性平和且有向下沉降的作用,甘味和寒性的藥性可以瀉除火熱,苦味和寒性的藥性可以瀉除濕熱,苦味、甘味和寒性的藥性可以瀉除血熱。
2. 用藥升降浮沉補瀉法
肝、膽:味,辛補、酸瀉。氣,溫補、涼瀉。
心、小腸:味,咸補、甘瀉。氣,熱補、寒瀉。
脾、胃:味,甘補、苦瀉。氣,溫、涼、寒、熱,補瀉各從其宜。
肺、大腸:味,酸補、辛瀉。氣,涼補、溫瀉。
腎、膀胱:味,苦補、咸瀉。氣,寒補、熱瀉。
五臟更相平也,一臟不平,所勝平之,此之謂也。故云安穀則昌,絕谷則亡。水去則榮散,谷消則衛亡;榮散衛亡,神無所居。又仲景云:水入於經,其血乃成;谷入於胃,脈道乃行。故血不可不養,衛不可不溫,血溫衛和,榮衛將行,常有天命矣。
白話文:
用藥升降浮沉補瀉法
肝臟和膽囊:藥物的味道,辛味可以補益,酸味可以瀉除。藥物的性質,溫性可以補益,涼性可以瀉除。
心臟和小腸:藥物的味道,鹹味可以補益,甘味可以瀉除。藥物的性質,熱性可以補益,寒性可以瀉除。
脾臟和胃:藥物的味道,甘味可以補益,苦味可以瀉除。藥物的性質,溫、涼、寒、熱,補益和瀉除都依照它們各自適合的情況來使用。
肺臟和大腸:藥物的味道,酸味可以補益,辛味可以瀉除。藥物的性質,涼性可以補益,溫性可以瀉除。
腎臟和膀胱:藥物的味道,苦味可以補益,鹹味可以瀉除。藥物的性質,寒性可以補益,熱性可以瀉除。
五臟之間互相制約,保持平衡,如果有一個臟腑不平衡,就用它所能克制的臟腑的藥物來平衡它,這就是這裡所說的道理。所以說,能夠正常攝取食物就能夠身體健康,如果完全斷絕食物就會導致死亡。水分流失就會導致身體的精華散失,食物消化不良就會導致身體的防禦能力喪失;精華散失和防禦能力喪失,精神就沒有了寄託的地方。另外,張仲景說過:水進入經絡,就會化生成血液;食物進入胃,脈搏的運行就會順暢。所以血液不可以不滋養,身體的防禦能力不可以不溫養,血液溫暖,防禦能力和諧,這樣精華和防禦能力才能正常運行,身體就能夠保有天生的生命力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