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杲

《脾胃論》~ 卷下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下 (6)

1. 半夏白朮天麻湯

黃柏(二分),乾薑(三分),天麻,蒼朮,白茯苓,黃耆,澤瀉,人參(以上各五分),白朮,炒曲(以上各一錢),半夏(湯洗七次),大麥糵面,橘皮(以上各一錢五分)

上件㕮咀。每服半兩,水二盞,煎至一盞,去渣,帶熱服,食前。此頭痛苦甚,謂之足太陰痰厥頭痛,非半夏不能療。眼黑頭旋,風虛內作,非天麻不能除;其苗為定風草,獨不為風所動也。

黃耆甘溫,瀉火補元氣;人參甘溫,瀉火補中益氣;二術俱苦甘溫,除濕補中益氣;澤、苓利小便導濕;橘皮苦溫,益氣調中升陽;曲消食,蕩胃中滯氣;大麥糵面寬中助胃氣;乾薑辛熱,以滌中寒;黃柏苦大寒,酒洗以主冬天少火在泉發躁也。

戊申有一貧士,七月中病脾胃虛弱,氣促憔悴,因與人參芍藥湯。

白話文:

黃柏(二分)、乾薑(三分)、天麻、蒼朮、白茯苓、黃耆、澤瀉、人參(以上各五分)、白朮、炒麥芽(以上各一錢)、半夏(用湯洗七次)、大麥芽粉、橘皮(以上各一錢五分)。

將上述藥材切碎。每次服用半兩(約15克),用水兩杯煎煮至一杯,去除藥渣,趁熱在飯前服用。這種頭痛非常劇烈,屬於足太陰經絡的痰厥頭痛,不用半夏是無法治癒的。眼睛發黑、頭暈目眩,是體內風虛引起的,不用天麻就無法消除;天麻的苗被稱為定風草,獨自不被風吹動。

黃耆味甘性溫,可以瀉火並補充元氣;人參味甘性溫,可以瀉火並補中益氣;白朮和蒼朮都味苦甘性溫,可以去除濕氣、補中益氣;澤瀉和茯苓可以利小便、排除濕氣;橘皮味苦性溫,可以益氣、調理中焦、升舉陽氣;炒麥芽可以幫助消化,消除胃中滯留的氣;大麥芽粉可以寬胸理氣、幫助胃氣運行;乾薑味辛性熱,可以驅除中焦的寒氣;黃柏味苦性大寒,用酒洗過後可以用來治療冬天體內虛火上炎的症狀。

戊申年有一個貧困的讀書人,在七月患病,是脾胃虛弱引起的,出現氣短、憔悴的症狀,於是給他服用人參芍藥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