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古今醫徹》~ 卷之四 (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四 (8)

1. 產後論

新產之後。丹溪謂大補氣血,雖有他症,以末治之。其說甚善。然此謂惡露下盡而言則可;惡露未盡而言,則不可也。妊娠十月依經而養,其精粹則為孕育,其滓穢則為惡露。分娩之日,年壯氣旺,惡露易行,以六七日為期者有之;雜病相侵,或為阻滯,以一二十日未盡者有之。

多產氣弱,時行時止,以一月淋瀝者有之。故其為患也:兩脅作疼,少腹脹滿,兒枕成塊,寒熱時作,甚至心神恍惚,發嘔不食,敗血流經等候。其害不一,故產後首重於此。其自行者所不待言。一或有阻而致他病,或因他病而致凝阻,必須芎歸益母楂肉去瘀為主,而佐以他藥。

無論虛實,皆不可缺。而參耆補氣之藥,切勿早投,恐惡露上攻,變異頃刻。若去血過多,惡露已盡,腹無疼痛硬滿之處,半月一月以來,但見虛候,又須大補氣血,兼溫暖藥,以復其生氣,則又何疑之有哉!

一產後惡露不下,少腹疼痛:用芎歸益母楂肉香附陳皮玄胡索;或加桃仁、紅花、丹皮、五靈脂。腰痛:加杜仲、續斷。外感:加紫蘇。嘔惡:加藿香、半夏、茯苓、甘草、砂仁、生薑。

一產後惡露少去:用四物湯加牛膝、山楂、杜仲、益母、茯苓、陳皮、香附。

一產後惡露未盡,脾氣又虛:破血則礙脾,補脾則礙血。用二陳湯入川芎、益母、香附、木香;少加炒當歸,或倍入車前子。

一產後惡露未止,血虛發熱:四物湯加炮姜、肉桂、茯苓、甘草、廣皮、杜仲、續斷。

一產後脾虛,不進飲食或浮腫:用白朮、茯苓、炙甘草、炮姜;入芎歸、益母、陳皮。

一產後心神恍惚:用遠志、茯神、棗仁、丹參、木香及芎歸、益母、杜仲、甘草。

一產後外感,頭痛身熱:用荊防、紫蘇、川芎、陳皮、香附、山楂;仍入當歸、茯苓。

一產後停食,或因臨產不化:用厚朴、枳殼、陳皮、山楂、青皮、香附、萊菔子、木香等,以輕重加減;仍入芎歸、益母、紅花。

一產後瘧疾,或因胎前所致:用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陳皮、半夏;加芎歸、益母、山楂。

一產後痢疾,或因胎前所致:用當歸、芍藥、川芎、木香、肉桂、白朮、茯苓、炙甘草、廣陳皮、阿膠。

一產後諸症,惡露未盡:必須遵以上法萬無一誤。但寒涼之藥,切不可用,恐伐其生生之氣也。

一產後惡露已透:凡有雜症,隨病制宜。血氣虧損,或發寒熱:十全大補湯;補中益氣湯。怔忡驚悸,自汗不寐:歸脾湯。中氣虛寒,飲食不進:六君子加炮姜、益智;或人參附子理中湯。血虛大便難:八珍湯加杜仲、續斷;或六味湯加蓯蓉、牛膝。

一胎前脈洪大滑疾為順,微小澀滯為逆。產後脈虛軟柔弱為順,弦大急疾為逆。故胎前宜清熱,而亦有用溫藥者,病之變也。產後宜溫補,而亦有用涼潤者,亦病之變也。治者守其常,而達其變,則病無遁情矣。

一丹溪云:「雖有他症,以末治之。」非不治也。如實症多,則瀉中帶補;虛症多,則補中帶瀉。如此則正氣不脫,而邪氣不熾矣。此用藥之權衡也。

白話文:

產後論:

剛生產完後,朱丹溪認為應該大補氣血,即使有其他症狀,也應該先用補氣血的藥物來治療,他的說法非常好。但這個說法適用於惡露已經完全排乾淨的情況。如果惡露還沒排乾淨,就不能這樣做。懷孕十個月期間,按照正常方法養胎,胎兒吸收的精華會轉化成孕育的力量,而剩下的廢物就會變成惡露。生產的時候,年輕力壯、氣血旺盛的產婦,惡露比較容易排出,大約六七天就能排乾淨。但如果產婦身體虛弱,或者有其他疾病干擾,惡露可能會排不順暢,甚至要十幾二十天才能排乾淨。

有些產婦,因為生產次數多、身體虛弱,惡露會時多時少,甚至拖到一個月都還沒完全排乾淨。惡露不淨會帶來許多問題,例如兩側肋骨疼痛、小腹脹滿、子宮內形成血塊、忽冷忽熱、甚至會出現精神恍惚、嘔吐、吃不下飯、敗血進入血液循環等問題,對身體的危害非常大。所以,產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處理惡露不淨的問題。如果惡露能順利自行排出,那自然沒問題。但如果因為其他原因導致惡露排出受阻,或者因為其他疾病導致惡露凝結,就必須使用川芎、當歸、益母草、山楂肉等藥物來化瘀,並搭配其他藥物來輔助治療。

無論產婦是虛證還是實證,這些化瘀藥都不可缺少。至於人參、黃耆等補氣的藥物,千萬不能太早使用,以免導致惡露上衝,病情在短時間內發生變化。如果產婦失血過多,惡露已經排乾淨,腹部沒有疼痛或硬塊,且在半個月或一個月後出現虛弱的症狀,就應該使用大補氣血,同時搭配溫補藥物來恢復元氣,這樣就不用擔心了。

以下列舉一些產後常見問題的處理方法:

  • **產後惡露不下,小腹疼痛:**使用川芎、當歸、益母草、山楂肉、香附、陳皮、玄胡索等藥物。如果疼痛嚴重,可以加入桃仁、紅花、丹皮、五靈脂。腰痛可以加入杜仲、續斷。外感風寒可以加入紫蘇。嘔吐可以加入藿香、半夏、茯苓、甘草、砂仁、生薑。

  • **產後惡露量少:**使用四物湯,並加入牛膝、山楂、杜仲、益母草、茯苓、陳皮、香附等藥物。

  • **產後惡露未盡,但脾胃虛弱:**如果使用破血藥會傷脾胃,如果使用補脾胃藥又會阻礙血瘀排出。可以使用二陳湯,並加入川芎、益母草、香附、木香,少量炒當歸,或加倍使用車前子。

  • **產後惡露不止,且有血虛發熱:**使用四物湯,並加入炮薑、肉桂、茯苓、甘草、廣陳皮、杜仲、續斷。

  • **產後脾胃虛弱,食慾不振或浮腫:**使用白朮、茯苓、炙甘草、炮薑,並加入川芎、當歸、益母草、陳皮。

  • **產後精神恍惚:**使用遠志、茯神、棗仁、丹參、木香,以及川芎、當歸、益母草、杜仲、甘草。

  • **產後外感風寒,頭痛發熱:**使用荊芥、防風、紫蘇、川芎、陳皮、香附、山楂,並加入當歸、茯苓。

  • **產後消化不良,或因臨產時飲食不消化:**使用厚朴、枳殼、陳皮、山楂、青皮、香附、萊菔子、木香等藥,可依病情輕重加減,並加入川芎、當歸、益母草、紅花。

  • **產後瘧疾,或因孕前所致:**使用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陳皮、半夏,並加入川芎、當歸、益母草、山楂。

  • **產後痢疾,或因孕前所致:**使用當歸、芍藥、川芎、木香、肉桂、白朮、茯苓、炙甘草、廣陳皮、阿膠。

產後各種疾病,只要惡露還沒排乾淨,就必須按照以上方法處理,絕對不會有錯。但切記不要使用寒涼藥物,以免傷害產後的生機。

產後惡露已經排乾淨後,如果有其他雜症,就要根據具體病情來治療。如果因為失血過多導致氣血虧損,或出現發冷發熱的症狀,可以使用十全大補湯或補中益氣湯來調理。如果出現心悸、驚嚇、盜汗、失眠等症狀,可以使用歸脾湯。如果出現中氣虛寒、食慾不振等症狀,可以使用六君子湯加炮薑、益智仁,或使用人參附子理中湯。如果血虛導致大便困難,可以使用八珍湯加杜仲、續斷,或使用六味地黃丸加蓯蓉、牛膝。

孕前的脈象洪大、滑利、有力是順象,微小、澀滯是逆象。產後的脈象虛弱、柔軟是順象,弦大、急促是逆象。所以,孕期宜清熱,但也有用溫藥的情況,這是因為病情變化所致。產後宜溫補,但也有用涼潤藥物的情況,這也是因為病情變化所致。醫生應該掌握常規的治療方法,並根據病情的變化靈活應變,這樣就能準確掌握病情,避免誤診誤治。

朱丹溪說,即使產婦有其他症狀,也應該先用藥物來補氣血,這並不是說其他病症就不管了,而是要先扶正固本。如果實證較多,就應該在瀉下的同時兼顧補益。如果虛證較多,就應該在補益的同時兼顧瀉邪。這樣才能確保正氣不被耗損,邪氣也不會更加囂張,這就是用藥的權衡之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