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文胤
《丹臺玉案》~ 卷之六 (2)
卷之六 (2)
1. 發背門
陰發難治。陽發易醫。為治之法。或疏散。或消毒。或針烙。或內托。或外消。或瀉。或補。隨其虛實寒熱。而調治之。又當辨其五善七惡。如痛息自寧。飲食有味。一善。便利調勻。二善。膿腫自消。色鮮不臭。三善。神彩光明。聲音清朗。四善。體氣平和。為之五善。腹痛而渴。
瀉利無度。小便如淋。一惡。膿大潰掀腫猶甚。臭敗莫近。二惡。喘粗氣促。恍惚嗜臥。三惡。毒氣攻心。藥食嘔逆。四惡。聲嘶色脫。面目如垢。唇青鼻黑。四肢浮腫五惡。
小便不通。煩燥時咳。六惡。四肢沉重。未潰先黑陷下為之七惡。
白話文:
背部疔瘡,陰性的難以治療,陽性的容易醫治。治療的方法,有疏散、消毒、針灸或燒灼、內服托毒、外敷消腫、瀉法、補法等,要依照它的虛實寒熱情況來調理治療。還要辨別它的五種好轉跡象和七種惡化跡象。像是疼痛減輕,心情平靜,飲食有味道,這是一種好轉跡象。大小便順暢,這是第二種好轉跡象。膿腫自然消退,顏色鮮豔不臭,這是第三種好轉跡象。精神飽滿,聲音清晰洪亮,這是第四種好轉跡象。身體氣息平和,這是第五種好轉跡象。如果出現腹痛口渴、腹瀉不止、小便淋漓不暢,這是一種惡化跡象。膿腫潰爛更加嚴重,惡臭難聞,這是第二種惡化跡象。呼吸急促、意識模糊、嗜睡,這是第三種惡化跡象。毒氣攻心、藥物食物都難以嚥下,甚至嘔吐,這是第四種惡化跡象。聲音沙啞、臉色蒼白、面色晦暗、嘴唇發青、鼻孔發黑、四肢浮腫,這是第五種惡化跡象。小便不通、煩躁不安、時常咳嗽,這是第六種惡化跡象。四肢沉重、還沒潰爛就出現黑色凹陷,這是第七種惡化跡象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