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丹臺玉案》~ 卷之五 (1)
卷之五 (1)
1. 產後諸症
娠妊既產之後。臟腑受傷。血氣俱積。為病甚多。不可不審。條列於後。
婦人新產。忽覺昏暈。口噤眼合。面如土色。欲倒者。乃惡血衝心也。名曰血運。令人持住。勿使臥下。即以熱醋向鼻噴之。即醒。
產後恍惚譫語。舞手掉頭。口流涎沫。少醒又發。有似敗血衝心。其實因痰犯心胞絡也。蓋敗血衝心。昏迷不能少醒而痰犯心胞。但昏迷有時而醒覺耳。
產後發狂。跳躍不顧羞恥。欲上屋者。非顛也。乃各經之血。一齊乘虛上升。迷其心竅。而下部惡血又相奔騰。其勢上而不下。故發狂跳躍。不能自禁也。
產後腹痛。不可盡作惡血不行。須看新久。若初產腹中有痛陣。如將產之狀。腹皮又寬軟。又若運轉不寧。乃是雙胎。若經一二日腹痛者。惡血停滯。而未盡去也。名曰兒枕塊。若惡血已收。而腹中如芒刺者。翕翕無力。乃空痛也。不可復以行血之劑治。惟養血而已。
產後腰痛。多是惡血停積於兩腎空隙之處。其痛重急。不能轉側。得熱物熨之則緩者是也。若兩腎疼痛翕翕然如不能呻氣者。虛也。
產後下血不止者。看其血之紅紫。紫為舊血。任其下。紅為新血。宜止之再補。然紫者既盡。必繼之以紅。紅者既盡。必繼之以淡。此必然之勢也。宜斟酌治之。
產後瘧疾。適值秋七八月間發者。方可以瘧治。若春夏。及冬時而發者。非其時而有其氣。謂之非瘧而似瘧。必是產後風食所傷。氣血兩虛也。
產後傷寒。決不可用汗下之劑。以其氣血俱虛。汗則亡陽。而傷氣。下則亡陰而傷血。若犯麻黃。大黃。多致不救。惟以和解為主治。而以血藥佐之。
產後中風。危疾也。若外有六經之形症。內有便溺之阻塞。皆難治之症。唯口眼喎斜者無事耳。若忽然角弓反張。目定項強者。必平素有痰。風邪乘虛而入。風痰交作壅塞經絡。致使榮衛不通。痰氣上逆。似中而非中也。若又汗出不止或遺尿不禁。其死必矣。
產後瀉痢甚者。死多生少。不甚猶可施治。然瀉比於痢則痢為猶難而瀉全在調理。大抵瀉者以補脾為主。而以消食藥佐之。痢則以扶脾消食為主。而以血藥佐之。
產後身熱不止。口乾煩渴。日晡尤甚者。血虛也。宜大補其血。不宜寒涼之劑。反佐以溫熱。則熱自除矣。
乍寒乍熱。不可便作外感治。先審其乳房脹痛。乳汁行否。乳汁不行。發寒熱者。氣滯也。乳汁行過而發寒熱者。必審其小腹痛否。痛若手不可近。必敗血不散。入於肺則熱。入於脾則寒。腹不作痛。而發寒熱者。實是氣血虛。氣虛則寒。血虛則熱也。若心胸飽悶。發寒熱者。非飲食所傷。必切其脈。若浮數者。方是感冒寒熱也。
四肢浮腫者。因敗血停滯不行。流入四肢。日久化血為水。若作水氣治。而用導水之劑。則虛而愈虛矣。或血停脾胃。必致腹脅脹悶。嘔逆噁心。或血入肺經。必致面黑。欲喘欲死。或血悶心竅。必致神志恍惚。語言不明。舌根強硬。
白話文:
婦女懷孕生產後,身體臟腑會受到損傷,導致氣血瘀積,引發許多疾病,必須仔細診察。以下將各種產後常見的病症條列出來:
產婦剛生產完,突然感到昏厥、口緊閉、眼睛閉合、臉色蒼白,像是快要倒下,這是因為惡露衝到心臟所引起的,稱為「血暈」。此時要趕緊扶住產婦,不要讓她躺下,然後用熱醋噴向她的鼻孔,她就會醒過來。
產後出現精神恍惚、胡言亂語,手舞足蹈、頭部搖晃,口水直流,稍微清醒一下又再度發作。這種情況看起來像是惡血衝心,但實際上是因為痰液侵犯了心包絡。惡血衝心會導致昏迷不醒,不會有短暫清醒的狀況,而痰犯心包絡則會有時昏迷有時清醒的現象。
產後發狂,不顧羞恥地跳躍,甚至想爬上屋頂,這不是精神失常,而是因為各經絡的血氣,同時趁虛上衝,迷惑了心竅。加上下部的惡露又奔騰而上,形成向上卻無法向下流動的趨勢,所以產婦才會發狂跳躍,無法控制自己。
產後腹痛,不能都當作是惡露排不出來。要看是剛生產完還是已經過一段時間。如果是剛生產完,腹部有疼痛陣痛感,像是要生產的樣子,腹部皮膚鬆軟,而且感覺胎兒在肚子裡轉動不安,那可能是懷了雙胞胎。如果產後一兩天才開始腹痛,那就是惡露停滯,尚未完全排乾淨,稱為「兒枕塊」。如果惡露已經排乾淨,腹中卻有刺痛感,感覺虛弱無力,那是空痛,不能再用活血化瘀的藥物治療,只能用補血的藥物。
產後腰痛,大多是惡露停留在兩側腎臟的空隙處,疼痛劇烈,無法轉動身體,用熱的東西敷在腰部會感覺舒服一些。如果兩側腎臟隱隱作痛,感覺虛弱無力,連呻吟都沒力氣,那就是身體虛弱。
產後持續出血,要觀察血的顏色。如果是紫色的,表示是舊血,可以讓它自然排出。如果是紅色的,表示是新血,應該要止血,並且補養身體。通常紫色的舊血排完後,會接著排出紅色的新血,紅色的新血排完後,會接著排出淡色的血。這是一種自然的現象,要根據情況來治療。
產後罹患瘧疾,如果剛好是秋天的七、八月發作,可以用治療瘧疾的方法治療。如果是在春夏或冬季發作,那並不是因為時令引起的,而是屬於類似瘧疾的症狀,很可能是產後感受風寒,飲食不當,導致氣血兩虛。
產後傷寒,絕對不能用發汗或瀉下的藥物。因為產後身體氣血虛弱,發汗會耗損陽氣,傷及元氣,瀉下會耗損陰液,傷及血液。如果誤用麻黃、大黃等藥物,大多會導致病情加重,甚至無法救治。應該以調和陰陽為主要的治療原則,並佐以補血的藥物。
產後中風是很危險的疾病。如果身體出現六經的症狀,同時伴隨大小便不通,都屬於難以治療的病症。只有口眼歪斜的情況比較沒事。如果突然出現身體向後彎曲,眼睛直瞪,脖子僵硬的症狀,一定是產婦平時有痰,風邪趁虛而入,導致風痰交錯,阻塞經絡,使得氣血運行不暢,痰氣上逆。這種情況看起來像中風,但實際上並不是真正的中風。如果又出現汗流不止或大小便失禁,那病情就非常危險了。
產後嚴重腹瀉或痢疾,死亡的機率很高,如果情況不嚴重,還可以治療。但痢疾比腹瀉更難處理,腹瀉主要以調理為主。腹瀉通常以補脾為主,輔以消食的藥物。痢疾則以扶助脾胃、幫助消化為主,輔以補血的藥物。
產後身體發熱不止,口乾舌燥,覺得煩躁口渴,尤其在傍晚時更加嚴重,這是因為血虛。應該要大量補血,不適合使用寒涼的藥物,反而要佐以溫熱的藥物,熱自然就會消除。
產婦出現忽冷忽熱的情況,不要馬上當成是外感風寒來治療,要先檢查乳房是否脹痛,乳汁是否順暢。如果乳汁不通暢,導致發冷發熱,那是因為氣滯。如果乳汁已經順暢,卻出現忽冷忽熱的症狀,就要檢查小腹是否疼痛。如果疼痛到無法觸碰,那必定是敗血沒有散去。如果敗血進入肺部,就會發熱;如果進入脾臟,就會發冷。如果腹部不痛,只是忽冷忽熱,那就是氣血虛弱,氣虛會導致發冷,血虛會導致發熱。如果感到胸悶,忽冷忽熱,那可能不是因為飲食不當引起的。要切脈診斷,如果脈象浮數,才是因為感冒引起的寒熱。
產後四肢出現浮腫,是因為敗血停滯,沒有正常排出,流入四肢,時間久了會化為水。如果當成水腫來治療,使用利尿的藥物,只會讓身體更虛弱。或者敗血停留在脾胃,就會導致腹部、兩脅脹悶,想吐噁心。或者敗血進入肺經,就會導致臉色發黑,呼吸困難,瀕臨死亡。或者敗血阻塞心竅,就會導致神智不清,言語模糊,舌根僵硬。
心痛,是因為產後氣虛,又受到外寒侵襲,寒邪與血液凝結,無法消散,氣往上衝,衝擊到心經所導致。
全身疼痛,腰背無法轉動,手腳不能動彈,這是因為敗血流動凝結不散,導致腹痛。如果是飲食停滯,就會不想吃東西,而且會打嗝吐酸水。如果是瘀血疼痛,就不能按壓腹部。如果是虛寒疼痛,就會感到四肢冰冷。如果小腹疼痛,那是因為瘀血沒有排乾淨。如果大便乾燥不通,是因為失血過多,大腸乾涸。如果小便不通,是因為身體津液枯竭。
喘有兩種情況,一種是氣血突然耗盡,另一種是瘀血凝滯。
咳嗽有血虛、肺氣虛、風寒和瘀血等幾種原因。
產門無法閉合,子宮下垂,陰戶及子宮脫出,都是因為氣血虛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