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張氏醫通》~ 卷十六 (13)
卷十六 (13)
1. 四逆湯(玉函)
羌活附子散,治胃冷呃逆。
四逆湯去甘草。本方用附子半兩。乾薑二錢。加羌活、茴香各半兩。木香一錢。為散。每服二錢。入鹽一字。水煎微溫服。
木香散,治虛寒滑泄不止。
四逆湯本方用甘草、乾薑各二兩。附子一兩。加丁香、木香、肉豆蔻、廣藿香、訶子肉、赤石脂各一兩。為散。每服三錢。
陳米湯上。(世本。無炮姜。多當歸。)
冷香飲子,治中暑內挾生冷飲食。腹痛瀉利。
四逆湯去乾薑。本方甘草、附子各一錢。加草果仁、橘紅各一錢。生薑五片。浸冷服之。
漿水散,治中暑泄瀉。多汗脈弱。
四逆湯本方三味各用五錢。加肉桂五錢。良薑、半夏各二錢五分。(二味俱醋炒),漿水煎。去滓冷服。按漿水乃秫米和曲釀成。如醋而淡。今人點牛乳作餅用之。或用真粉作。納綠豆者尤佳。
茵陳四逆湯,治陰黃脈沉細。肢體逆冷。腰以上自汗。
四逆湯本方用炮姜一錢五分。附子、甘草各一錢。加茵陳蒿一錢五分。
茵陳附子乾薑湯,治陰黃脈沉細。
四逆湯去甘草。用熟附三錢。炮姜二錢。加白朮二錢。豆蔻、枳實、半夏、茯苓、澤瀉、橘紅各八分。茵陳蒿一錢。生薑五片。
白話文:
**羌活附子散:**治療胃部虛寒引起的打嗝。
這個方子是在四逆湯的基礎上,去掉甘草,原方附子用半兩,乾薑用二錢,再加入羌活、茴香各半兩,木香一錢,一起磨成散劑。每次服用二錢,加一點鹽,用水煎煮後稍微溫熱時服用。
**木香散:**治療因虛寒引起的腹瀉不止。
這個方子是在四逆湯的基礎上,原方甘草、乾薑各用二兩,附子用一兩,再加入丁香、木香、肉豆蔻、廣藿香、訶子肉、赤石脂各一兩,一起磨成散劑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陳米湯送服。(有些版本沒有使用炮姜,而是加入較多的當歸。)
**冷香飲子:**治療中暑且體內有生冷食物導致的腹痛腹瀉。
這個方子是在四逆湯的基礎上,去掉乾薑,原方甘草、附子各用一錢,再加入草果仁、橘紅各一錢,生薑五片。將這些藥材用冷水浸泡後服用。
**漿水散:**治療中暑引起的腹瀉、多汗、脈搏虛弱。
這個方子是在四逆湯的基礎上,原方三味藥各用五錢,再加入肉桂五錢,良薑、半夏各二錢五分(這兩種藥材都要用醋炒過),用漿水煎煮後去渣,放涼後服用。漿水是用秫米和酒麴釀造而成,味道像醋但比較淡。現在的人用牛奶做成餅使用,或者用真粉製作,加入綠豆的更好。
**茵陳四逆湯:**治療陰黃(黃疸的一種,多屬虛寒)脈象沉細、四肢冰冷、腰部以上自汗。
這個方子是在四逆湯的基礎上,原方炮姜用一錢五分,附子、甘草各用一錢,再加入茵陳蒿一錢五分。
**茵陳附子乾薑湯:**治療陰黃脈象沉細。
這個方子是在四逆湯的基礎上,去掉甘草,使用熟附子三錢,炮姜二錢,再加入白朮二錢,豆蔻、枳實、半夏、茯苓、澤瀉、橘紅各八分,茵陳蒿一錢,生薑五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