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璐

《張氏醫通》~ 卷十五 (26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五 (26)

1. 婦人門下

枳實芍藥散(金匱),治產後腹痛。煩滿不得臥。

枳實(燒令黑。勿太過),芍藥(等分)

上二味。杵為散。服方寸匕。日三服。並主癰膿。以麥粥下之。方中枳實燒黑。全是散逐瘀積。故癰膿亦能主之。

竹葉湯(金匱),治產後中風。發熱面赤。喘滿而頭痛。

竹葉(一把),葛根,防風,桔梗,桂枝,人參,甘草(炙。各一錢),大棗(四枚。),生薑(三片)

上九味。水煎服。溫覆使汗出。項強。加附子。嘔者。加半夏。此桂枝湯去芍藥、加竹葉、葛、防、桔梗、人參。因方後所加附子。向來混入方內。故此著明。不便歸入方祖。以混檢閱。

竹皮大丸(金匱),治產後虛煩嘔逆。

生竹茹,石膏(各半兩),甘草(炙。一兩),桂枝,白薇(各二錢半。)

上五味。末之。煮棗肉和丸。彈子大。以飲服一丸。日三夜二服。有熱。倍白薇。煩滿。加柏實。

千金三物黃芩湯(金匱),治產後煩熱。

黃芩(一錢),苦參(二錢),乾地黃(四錢)

上三味。水煎熱服。上三味。皆純陰苦寒傷胃滯血之藥。產後雖有煩熱。難以輕用。當時立方。必有質壯氣盛。脈證俱實。能食便硬者。始堪任此。用者審之。(千金。義見中風門千金三黃湯下)

抵聖散,治產後腹脅滿悶嘔吐。

人參,半夏(各一兩),赤芍藥(六錢),澤蘭葉(四錢),橘皮(三錢),甘草(炙。三錢)

為散。每服四五錢。水煎。入薑汁數匙。和滓熱服。日二三度。以嘔吐止為效。有瘀。加炮黑山楂肉半兩。按方中赤芍。

性味酸寒。非產後嘔吐者所宜。宜易赤茯苓下水止嘔為當。此必傳寫之誤耳。

千金遠志湯,治產後心悸恍惚。語言錯亂。

遠志肉,麥門冬,人參,甘草(炙),當歸,桂心,芍藥(各一錢),茯苓(一錢半),生薑(三片),大棗(四枚)

上十味。水煎。去滓溫服。心胸逆氣。加半夏七枚。

嚴氏清魂散,治產後氣虛血暈。

人參,川芎(各一兩),荊芥穗(二兩),澤蘭葉,甘草(炙。各八錢)

為散。沸湯、溫酒各半盞。調服二錢。童便尤良。

辰砂七珍散,治產後血虛不語。

人參,菖蒲(各一兩),川芎(七錢半),細辛(二錢半),防風(四錢),甘草(炙。三錢半。一作生地),辰砂(水飛。三錢)

為散。每服三錢。薄荷湯調服。肥人。加半夏、茯神、殭蠶。瘦人。加當歸、蠍尾、鉤藤。

局方調經散,治產後敗血乘虛停積於五臟。循經流入於四肢。留滯日深。腐壞如水。漸致身體面目浮腫。或因產敗血上干於心。心不受觸。致心煩躁。臥起不安。如見鬼神。言語顛倒。並宜服之。

赤芍藥,沒藥(別研),桂心,琥珀(別研),當歸(各一兩),麝香(別研),細辛(去苗。各半錢)

白話文:

枳實芍藥散(出自《金匱要略》),治療產後腹痛,感到煩躁、胸悶而無法入睡。

藥材:枳實(燒到變黑,但不要燒過頭)、芍藥(等量)。 製法:將以上兩味藥材搗成粉末。 用法:每次服用一方寸匕(古代量器名稱,約一小撮),一天服用三次。此方也主治癰瘡膿腫,用麥粥送服。方中枳實燒黑的目的,完全是為了散開瘀積,所以癰瘡膿腫也能治療。

竹葉湯(出自《金匱要略》),治療產後中風,出現發熱、臉色潮紅、喘氣胸悶且頭痛的症狀。

藥材:竹葉(一把)、葛根、防風、桔梗、桂枝、人參、炙甘草(各一錢)、大棗(四枚)、生薑(三片)。 製法:用水煎煮後服用。 用法:煎好後溫熱服用,蓋上被子讓身體微微出汗。如果出現脖子僵硬的症狀,可以加入附子;如果出現嘔吐,可以加入半夏。這個方子是桂枝湯去掉芍藥,加上竹葉、葛根、防風、桔梗、人參。因為方後提到的附子,過去常常混在原方之中,所以在此特別說明,不把它歸入原方之中,以免影響查閱。

竹皮大丸(出自《金匱要略》),治療產後虛弱煩躁、噁心嘔吐。

藥材:生竹茹、石膏(各半兩)、炙甘草(一兩)、桂枝、白薇(各二錢半)。 製法:將以上五味藥材磨成粉末,用煮熟的棗泥調和成丸,大小如彈丸。 用法:用溫水送服一丸,一天服用三次,晚上服用兩次。如果發熱嚴重,將白薇加倍;如果煩躁胸悶,可以加入柏實。

千金三物黃芩湯(出自《金匱要略》),治療產後煩躁發熱。

藥材:黃芩(一錢)、苦參(二錢)、乾地黃(四錢)。 製法:用水煎煮後溫熱服用。 用法:以上三味藥材都是性質寒涼、苦味的藥,會損傷脾胃、阻礙氣血運行,產後雖然有煩熱症狀,但也不能輕易使用。當時開立此方,必定是針對體質強壯、氣血旺盛、脈象和症狀都屬於實證,而且食慾正常、大便硬實的產婦,才適合使用。使用者務必謹慎審視。(關於“千金”的含義,參見中風篇的千金三黃湯。)

抵聖散,治療產後腹部、脅肋脹滿悶痛,並有噁心嘔吐。

藥材:人參、半夏(各一兩)、赤芍藥(六錢)、澤蘭葉(四錢)、橘皮(三錢)、炙甘草(三錢)。 製法: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。 用法:每次服用四五錢,用水煎煮,加入幾匙薑汁,連同藥渣一起熱服,一天服用二三次,直到嘔吐停止為有效。如果有瘀血,可以加入炮製過的黑山楂肉半兩。按方中赤芍藥,性味酸寒,不適合產後有嘔吐的產婦,應該改成赤茯苓,利水止嘔比較恰當。這可能是傳抄時的錯誤。

千金遠志湯,治療產後心悸、精神恍惚、言語錯亂。

藥材:遠志肉、麥門冬、人參、炙甘草、當歸、桂心、芍藥(各一錢)、茯苓(一錢半)、生薑(三片)、大棗(四枚)。 製法:用水煎煮,去掉藥渣後溫熱服用。 用法:如果胸中氣逆,可以加入半夏七枚。

嚴氏清魂散,治療產後氣虛血暈。

藥材:人參、川芎(各一兩)、荊芥穗(二兩)、澤蘭葉、炙甘草(各八錢)。 製法: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。 用法:用沸水和溫酒各半杯調服二錢,用童便調服效果更佳。

辰砂七珍散,治療產後血虛,導致說不出話。

藥材:人參、菖蒲(各一兩)、川芎(七錢半)、細辛(二錢半)、防風(四錢)、炙甘草(三錢半,一說用生地)、辰砂(水飛過,三錢)。 製法: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。 用法:每次服用三錢,用薄荷湯調服。體型肥胖的人,可以加入半夏、茯神、殭蠶;體型瘦弱的人,可以加入當歸、蠍尾、鉤藤。

局方調經散,治療產後惡露(敗血)因虛滯留在五臟,循經脈流入四肢,停滯日久,腐敗如水,逐漸導致身體面部浮腫,或者因為產後敗血上擾心神,導致心煩意亂、坐立不安,甚至出現看到鬼神、言語顛倒等症狀,都適合服用此方。

藥材:赤芍藥、沒藥(另研)、桂心、琥珀(另研)、當歸(各一兩)、麝香(另研)、細辛(去苗,各半錢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