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杏軒

《醫述》~ 卷十·雜證匯參 (23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·雜證匯參 (23)

1. 喘(附短氣少氣)

仲景論短氣皆屬飲。《金匱》云:夫短氣有微飲,當從小便去之。又云:咳逆倚息,短氣不得臥,其形如腫,謂之支飲。又云:支飲亦喘而不得臥,加短氣,其脈平也。又云:膈上有留飲,其人氣短而渴,四肢歷節痛。脈沉者有留飲。又云:肺飲不弦,但苦喘短氣。(《證治準繩》)

《金匱》云:短氣有微飲,當從小便去之,苓桂朮甘湯主之,腎氣丸亦主之。仲景並出二方,分呼、吸之短而治,妙義益彰。呼氣之短,用苓桂朮甘湯以通其陽,陽氣化則小便能出矣;吸氣之短,用腎氣丸以通其陰,腎氣通則小便之關門利矣。(趙以德)

白話文:

張仲景認為短氣的症狀都屬於體內有痰飲的緣故。《金匱要略》提到:短氣是因為體內有輕微的痰飲,應該要從小便排出。又說:咳嗽氣逆、呼吸困難,以致無法平躺,身體看起來像腫脹,這種情況稱為支飲。還說:支飲也會導致呼吸急促而無法平躺,加上短氣,但脈象卻是平和的。又說:橫膈膜上方有停滯的痰飲,這個人會感到呼吸短促且口渴,四肢關節也會疼痛。脈象沉的也代表體內有停滯的痰飲。又說:肺部有痰飲的話,脈象不會弦緊,但會感到呼吸急促和短氣。(以上出自《證治準繩》)

《金匱要略》說:短氣是因為有輕微的痰飲,應該要從小便排出,可以服用苓桂朮甘湯來治療,腎氣丸也可以。張仲景同時提出這兩個方子,是區分呼吸和吸氣的短促來治療,更顯其精妙之處。呼氣時感到短促,要用苓桂朮甘湯來疏通陽氣,陽氣通暢就能幫助小便排出;吸氣時感到短促,要用腎氣丸來疏通腎陰,腎氣通暢則小便的排泄就能順利。(以上出自趙以德的說法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