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痘疹全集卷三十四 (1)
痘疹全集卷三十四 (1)
1. 潤腸湯
治虛秘。
歸梢,甘草,生地,火麻仁,桃仁泥
水煎服。
白話文:
這份古方「潤腸湯」是用來治療因體虛導致的便祕。
所需藥材包括:當歸尾、甘草、生地、火麻仁、以及研磨成泥的桃仁。
使用方法為用水煎煮這些藥材後服用。
2. 仙方活命飲
治痘癰毒。去薄荷、連翹,即十三味敗毒散。
白芷,防風,乳香,沒藥,甘草,連翹,赤芍,穿山甲(炙焦),歸梢,天花粉,薄荷,角刺,貝母(各一錢),金銀花(三錢),陳皮(一錢),水酒各半煎服。
白話文:
這是在治療痘痘或膿包型的痤瘡的處方。去掉薄荷和連翹,就會變成十三味的敗毒散。
成分包括:白芷、防風、乳香、沒藥、甘草、赤芍、炮製過的穿山甲、當歸尾、天花粉、薄荷、角刺、貝母(這些都各取一錢),金銀花(取三錢),陳皮(取一錢)。使用方法是,用水和酒各一半來煎煮後服用。
3. 神效隔蒜灸法
治痘疔毒氣熾盛,使諸痘不能起發,起發者不能灌膿,灌膿者不能收靨,或大痛或麻木痛者,灸至不痛,不痛者,灸至痛其毒隨火而散,凡疔挑破出毒血者,可治。若挑破不痛,不出血者,難治。若用此法灸之。即知痛,更用銀針挑破。紫血隨出、諸毒隨貫亦有生者。其法用大蒜切三分厚,安痘疔上,用小艾炷於蒜上灸之,每五壯易蒜再灸,若紫血出後。
腫痛不止,尤宜常灸。
白話文:
這是在講述一種名為「神效隔蒜灸法」的療法,適用於治療痘疹、疔瘡等病情嚴重,導致所有痘疹無法正常突起,即使突起了也無法形成膿包,或是形成了膿包卻無法正常癒合的情況。也可能會出現劇烈疼痛或麻痺痛的症狀。使用這種灸法,灸到原本劇烈疼痛的地方不再痛,原本不痛的地方灸到開始感到痛,這樣可以使毒素隨著熱力散去。如果疔瘡被挑開後能流出毒血,那麼這種情況可以治療。但若挑開後並無疼痛感,也沒有出血,那情況就比較棘手了。若採用此灸法,一旦感覺到疼痛,再用銀針挑破,紫色的毒血就能順利排出,毒素也會隨之消散,有可能讓病患恢復健康。具體操作方法是:將大蒜切成約三分厚的片,放在患處,再在蒜片上放一小團艾草進行灸燒,每灸五次後更換新的蒜片再灸。若毒血排出後,腫脹和疼痛仍未停止,則應持續進行灸療。
4. 拔毒膏
治痘疔。
雄黃一錢,研。用胭脂重浸水。令濃調雄末點痘疔頭上,立時紅活,亦神法也。蓋雄黃能拔毒,胭脂能活血耳。
白話文:
這是在治療痘瘡或疔瘡的[拔毒膏]配方。
所需材料為:雄黃一錢,先將其研磨成粉末。然後使用胭脂,需深度浸泡於水中,待其顏色濃烈後,再與雄黃粉調和,點在痘瘡或疔瘡的頂端。使用後,患部會立刻呈現紅潤有活力的狀態,可說是十分神奇的療法。因為雄黃具有拔除毒素的效果,而胭脂則能促進血液循環。
5. 涼血解毒湯
治女人出痘,非經期,於發熱時,經水忽至。
當歸(一錢二分),白芷(五分),升麻(四分),紫草(一錢五分),紅花(一錢),赤芍(一錢),桔梗(八分),連翹(一錢)燈心水煎服。
白話文:
這是在治療女性非月經期間突然長疹子,且在發燒時月經突然來潮的情況。
處方如下:當歸12公克,白芷5公克,升麻4公克,紫草15公克,紅花10公克,赤芍10公克,桔梗8公克,連翹10公克。用燈心草煮水煎服這些藥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