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痘疹全集卷三十四 (2)
痘疹全集卷三十四 (2)
1. 涼血芍藥湯
治痘作痛。
芍藥(酒洗),當歸(酒洗),生地(酒洗),紅花,地骨皮等分,水煎。
白話文:
這是在治療痘痘所引起的疼痛的方子,名為「涼血芍藥湯」。內容如下:使用酒洗過的芍藥、當歸和生地,再加上紅花和地骨皮,這些材料份量均等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2. 白龍散
治痘潰爛。用干生糞燒過,取中間白者,研篩敷之。
白話文:
「用來治療痘瘡潰爛。方法是使用乾燥的生糞經火燒過後,取出其中呈白色的部分,研磨篩細後敷在患處。」
3. 人參清神湯
治痘痂不落,昏迷沉睡。
人參,黃耆,甘草,當歸(酒洗),白朮(土炒),麥門冬(去心),陳皮,酸棗仁,黃連(酒炒),白茯苓,加棗一枚。糯米一撮水煎。
白話文:
用於治療痘疤不易脫落,且患者呈現出昏迷、嗜睡的情況。
所需藥材包括:人參、黃耆、甘草、當歸(需先用酒清洗)、白朮(需用土炒過)、麥門冬(要去除內心部分)、陳皮、酸棗仁、黃連(需用酒炒過)、白茯苓,另加一枚棗子。最後再加上一撮糯米,用水煎煮服用。
4. 白鷹糞散
治痘痂不落,成瘢痕者。
鷹糞(取白色,燒灰),馬齒莧(不拘多少),曬乾,燒灰,蜜水調塗靨上。又方,用馬齒莧搗汁,豬膏脂,石蜜,共熬膏塗腫處。
白話文:
【白鷹糞散】 用於治療痘疤不易脫落,形成疤痕的情況。
使用方法如下:取鷹的糞便中白色的部份,燒成灰;馬齒莧則不限數量,同樣曬乾後燒成灰,再用蜂蜜水調和後塗抹在疤痕上。另一種方式是,將馬齒莧搗碎榨汁,加上豬油和石蜜,共同熬煮成膏狀,然後塗抹在腫起的部位。
5. 羊𩩅骨髓方
治痘痂欲落,不落瘡痕。
羊𩩅骨髓(一兩),煉入輕粉(一錢),研成白膏,塗瘡上。
白話文:
[羊骨髓方],用於治療痘疤快要脫落,但又未完全脫落,留下傷痕的情況。
具體方法是取羊的骨髓一兩,加入輕粉一錢,將兩者精煉後混合成為白色的藥膏,然後把這藥膏塗抹在傷疤上。
6. 玄參化毒湯
治痘後赤火丹痛。
玄參,歸尾(酒洗),紅花(酒洗),連翹(去枝,梗、心),軟石膏,地骨皮,赤芍,防風,荊芥穗,木通(等分),加淡竹葉,水煎服。
白話文:
這是在治療出疹後出現的紅色火斑疼痛的處方。
使用玄參,當歸尾(用酒清洗過),紅花(用酒清洗過),連翹(去除枝、梗和心部),軟石膏,地骨皮,赤芍,防風,荊芥穗,木通(這些藥材用量相等),再加入淡竹葉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7. 蜞針法
用螞蟥,即水蛭。大者,置紅腫處,吮去惡血即驗。
白話文:
使用的是水蛭,也就是俗稱的螞蟥。將較大的水蛭放置在紅腫部位,它會吸走壞死的血液,效果立竿見影。這就是所謂的蜞針法。
8. 當歸湯
治盜汗。
當歸,黃耆,生地,麥冬,甘草,黃連,白芍,浮小麥,用獖豬心,竹刀剖開。煮湯煎藥服之效。
白話文:
這是在治療盜汗的當歸湯配方。
所需材料有:當歸、黃耆、生地、麥冬、甘草、黃連、白芍、浮小麥,以及一顆獖豬的心臟。使用竹刀將豬心剖開。將所有材料一起煮湯,然後煎藥服用,會有療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