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痘疹全集卷二十五(發熱門) (1)
痘疹全集卷二十五(發熱門) (1)
1. 順症勿治
夫毒必由膿而化,故有膿則生,無膿則死。然膿者,氣之所聚,血之變也,是以頂肥光潤,根窠血聚者,則自有膿生之兆也。若見頂陷灰白,根窠血散者,則自無膿,死之徵也。
凡四五朝,身發潮熱,根紅頂白,儀食俱進,二便如常,神氣安靜者,吉。一痘至養漿,尤宜守諸禁戒,蓋在起發之時,其病未久,氣血猶強,足以御其日乖戾之氣,至此則氣耗血虧,精神減損,少有乖戾,不能任之,況正在秀髮之時,而欲成實之候耶!一痘至五六日,毒化成漿,初色發白,次變色綠,後如蒼臘,肥滿光澤,根窠紅活,將手按之,其皮堅硬,其漿膿軟,更無他症者,吉。
一凡根窠紅活,為陰血得宜,痘頂變白,為陽氣得宜,乃氣血交會,陰陽迭運,兼之變白之中而膿漿淳厚者,是血所化而毒所附,則陽中有陰,此乃陰陽交泰,吉之兆也。否則,內為空倉,外為茱萸,氣血俱竭,其欲不死也難矣。一凡不先不後,腫過頸項,漿到胸前,其膿方帶黃色者,此為真漿,其陽物頭上,亦要漿先充滿為妙。一兩手足背漿,亦要滿足,蓋此屬脾胃,否則,臨靨必不能食而多變症。
一凡看痘,更須詳察痘母光潤,膿漿充貫,則雖余痘次之,終亦無害,但宜補化為主。
白話文:
[順應病症,毋需過度治療]
毒素必定是由膿液轉化而來,因此,有膿液表示有生存的可能,反之,沒有膿液則可能危及生命。然而,膿液是體內氣血聚集的結果,當看到患處頂部飽滿且光澤,根部周圍有血液聚集,這都是膿液即將生成的徵兆。反之,如果頂部凹陷、顏色灰白,根部周圍的血液分散,這就是無膿的徵兆,也是死亡的預示。
通常在發病的四五天裡,如果患者出現潮熱現象,患處根部泛紅,頂部呈白色,飲食和排泄正常,精神平靜,這是好的徵兆。當出疹到養漿階段,更要遵守各種禁忌,因為剛開始發病時,病程不長,氣血還旺盛,足以抵禦外界的邪氣,但到這個階段,氣血已經消耗,精神力下降,稍有不慎,就難以承受,何況現在正是痘疹需要成長茁壯的時候。
痘疹到第五六天,毒素轉化成漿液,最初顏色是白色的,接著變成綠色,最後像陳舊的蠟色,患處飽滿且光澤,根部周圍紅潤活潑,用手按壓,皮膚堅硬,漿液軟膿,沒有其他異狀,這是好兆頭。
患處根部周圍紅潤活潑,表示陰血適宜,痘疹頂部變白,表示陽氣適宜,這代表氣血交匯,陰陽交替運行。如果在變白的中心,漿液濃厚,這是血液轉化的結果,也是毒素附著的證據,顯示在陽氣中也有陰氣,這是陰陽協調的好徵兆。反之,內部虛空,外部枯槁,氣血都已耗盡,想要存活就困難了。
痘疹不早不晚地出現在頸項以上,漿液到達胸前,膿液剛開始呈現黃色,這就是真正的漿液,男性生殖器頭部,也要先充滿漿液纔好。兩手腳背的漿液,也要充足,因為這與脾胃有關,否則,到了後期很可能無法進食,並引發各種併發症。
檢查痘疹時,一定要詳細觀察,如果痘疹周圍光澤,膿液和漿液充足,即使其他部位的痘疹較差,最終也不會有大礙,主要還是以滋補和化解為主。
2. 險症當治
一痘起脹,光澤可觀,然以手摸之,則軟而皮皺者,此漿未滿而氣餒,即用保元托漿。否則,難靨,甚至發癢。一痘灰白,漿不滿足,皮薄易破,欲成倒塌者,急與保元湯,加桂米主之。一痘色紅紫,漿不滿足,欲成乾枯黑陷者,急與歸芎生地之類,活血涼血,充托灌漿。一痘遍身灌膿忽變灰白者,此屬虛寒也,宜溫補托裡。
如變紅紫者,此係實熱也,宜涼血清表,然亦有因邪觸者,其來必暴,不可不詳。一痘已起脹灌膿,至七八日,大便久閉者,急與歸尾枳殼生地黃芩之類。否則。至於靨時,必發大熱而死。一痘灌膿,作痛不止,其症有二,有氣滯作痛者,痘必不光澤,治宜行滯。如血熱作痛者,痘必紅紫,治宜涼血,然不可太甚,恐血滯漿停耳。
一凡兩頰鼻準額角高突之處,稠密看,是五臟毒氣所聚,最易擦破,此地一傷,則諸痘盡伏,毒即內攻,故宜切為守獲。如誤抓破,即獎將牢封,仍服內托。若得復起充灌,諸痘如常,或於空處,增出贈痘,點雖細小,易灌易回,是餘毒得以復出矣。又為吉兆。一凡眼眶紫黑者,是梟毒攻衝而肝受損也。
或因久咳亦然。一方灌膿,即有生意太早者,須防元氣不足,宜用保元而兼托裡,或痘燥者為血虛,尤宜養血。一灌膿時聲音低細者,不妨。如忽熱聲啞,腹脹氣粗者,其四夫緊要之處,必有疔,或賊痘,宜急查看,挑破,以油胭脂珍珠末牢封之。一頭面行漿而下部空虛,則毒標於上,可免危亡之患。
若手足先貫而上部空虛,則毒陷於內,難免喪生之害。一痘破成坑者,此內陷也。用白龍散以外敷,而內補托可也。若連片皆有,或處處有二三個者,凶。一方將灌膿,口渴煩熱,發嗆喘逆者,凶。一灌膿時,痘似充滿而中實空軟者,此名空倉痘,極惡症也。若痘中略有清水,板窠起脹,血附紅活者,急用參耆芎歸人乳之類以救之。
一灌膿時,發泡如彈子大者,急用白朮茯苓之類。壯脾胃以利皮膚之水。若發紫泡者,不治。一貫漿時,成片作爛,膿水不幹者,宜大補氣血,兼滲水之藥,外用敗草散敷之。一貫漿時,色白。如水晶,內無膿汁者,切勿輕視,十一二日、宜防癢塌,十四五日,必致命終,宜早投內托散,加丁香乾姜,或木香散,加糯米乳酒之類。一七八日間,其漿已成而寒戰咬牙者,此裡虛也。
當保元湯,加丁桂主之。如戰止結痂者,佳。一貫漿已滿,熱毒已解至收靨數日不焦者。若痘色如初,此亦無如,非氣虛,不能收斂,或脾虛不能滲濕,但用八珍加補脾利水之藥,而痘自斂矣。
白話文:
[處理危急病症的方法]
一旦疹子開始腫脹,看起來有光澤,但如果用手觸摸發現疹子軟且皮膚皺摺,這表示疹內的漿液尚未充滿,元氣已經衰弱,應立即使用保元託漿法。否則疹子可能難以成熟,甚至會發癢。
如果疹子呈灰白色,漿液不夠飽滿,皮膚薄易破裂,有傾向於塌陷,應迅速給予保元湯,並加入肉桂和米以主導治療。
若疹子呈現紅紫色,漿液不夠飽滿,有傾向於乾枯黑色凹陷,應迅速給予當歸、川芎、生地等藥物,以活化血液,冷卻血液,幫助疹子灌漿。
如果全身的疹子突然從灌膿轉變為灰白色,這屬於虛寒的狀況,應進行溫補,扶助體內。如轉變為紅紫色,這代表實熱的狀況,應冷卻血液,清理表層。然而,也有可能是由於外邪入侵導致,這種情況通常發生突然,必須詳細診斷。
一旦疹子開始腫脹並灌膿,在第七八天,如果大便長時間未排,應迅速給予當歸尾、枳殼、生地黃、黃芩等藥物。否則,到結痂期時,可能會出現高燒,甚至死亡。
一旦疹子灌膿,持續疼痛,原因可能有兩種:一是由於氣滯導致的疼痛,疹子可能失去光澤,治療應該針對去除氣滯;二是由於血液過熱導致的疼痛,疹子可能呈現紅紫色,治療應該冷卻血液,然而,治療時也不能過度,以免造成血液凝滯,漿液停止流動。
在兩頰、鼻樑、額頭等部位,如果疹子密集且突出,這代表五臟的毒素聚集,最容易被擦傷,一旦這些部位受傷,所有疹子都可能隱藏下去,毒素會向內攻擊,因此,這些部位必須特別小心保護。如果不慎抓破,應立即嚴密封閉,並服用內託藥物。如果能再次起疹,灌漿正常,或者在空白區域,長出新的疹子,雖然小,但容易灌漿,這代表剩餘的毒素可以再次排出,是好預兆。
如果眼睛周圍呈現紫黑色,這代表毒素衝擊肝臟,造成肝臟受損。
有些疹子在灌漿期就顯示出生機,但必須防範元氣不足,應使用保元方法,同時扶助體內。如果疹子乾燥,這可能是血液不足,更應該滋養血液。
在灌漿期,如果聲音低沉細微,沒有問題。但如果突然發熱,聲音嘶啞,腹部膨脹,呼吸粗重,那麼在四肢、面部、心臟、肺部等重要部位,可能有疔瘡或惡性疹子,應迅速檢查,挑破,並使用油胭脂珍珠粉嚴密封閉。
如果頭部和麪部的疹子灌漿,而下部空虛,毒素集中在上部,可以避免危急的生命威脅。
然而,如果手腳先灌漿,而上部空虛,毒素陷入體內,可能無法避免死亡。
如果疹子破裂形成坑洞,這是內陷的徵兆,應使用白龍散外敷,同時進行內補扶助。
如果連片的疹子都有這樣的現象,或各處有兩三個這樣的疹子,這是非常危險的。
如果在灌漿期,口渴煩躁,發燒,呼吸困難,這是非常危險的。
如果在灌漿期,疹子看似飽滿,但實際上是空軟的,這種疹子稱為"空倉痘",是一種非常嚴重的病症。如果疹子中有少量清水,基底腫脹,血液附著,顏色紅潤,應迅速使用人參、黃耆、川芎、當歸、人乳等藥物來救治。
如果在灌漿期,疹子周圍產生如彈珠大小的水泡,應迅速使用白朮、茯苓等藥物,強化脾胃,幫助排出皮膚中的水分。如果產生紫黑色的水泡,則無法救治。
在灌漿期,如果疹子成片爛掉,膿水不斷,應大量補充氣血,同時使用排水藥物,外用敗草散敷蓋。
在灌漿期,疹子顏色像水晶,內部沒有膿汁,千萬不要輕視。在第十一二天,應防範癢塌,到了第十四五天,可能會致命,應提前使用內託散,加入丁香、乾薑,或木香散,加入糯米、乳酒等。
在第七八天,如果疹子的漿液已經形成,但出現寒戰、咬牙的現象,這代表體內虛弱,應使用保元湯,加入丁香、肉桂來治療。如果寒戰停止後,疹子結痂,那是好的跡象。
在灌漿期,熱毒已經消除,到了結痂期幾天後,如果疹子還未乾燥,如果疹子顏色仍然如初,這也無需擔心,這不是氣虛,無法收斂,就是脾虛,無法排濕。只要使用八珍加上補脾利水的藥物,疹子自然就會收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