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痘疹全集卷二十七(起脹門) (1)

回本書目錄

痘疹全集卷二十七(起脹門) (1)

1. 痘疹全集卷二十七(起脹門)

2. 起脹諸論

夫痘子起發,不可拘以日數,瘡出以漸,其發亦以漸,謂之適中。若一齊湧出,即皮肉虛腫。一齊焮發者,此表氣虛,毒氣奔潰而出,表虛則不能收斂,必生癢痛潰爛矣。其治急宜救表為主。若已出盡,當起不起,此裡氣虛,毒氣留伏,壅而不出,必增煩燥腹滿喘促矣。此又急宜救里為要,然痘疹發於肌肉,陽明胃經主之,脾氣一溫,胃氣時揚,決無陷伏之患。如疱人籠蒸之法,但欲其松耳。

凡痘瘡起發之時,磊落分布者,乃表裡疏通,上下發泄,毒氣解散,為順痘也。此顆粒叢聚,根窠堅硬,似瘤之紅而不痛,似核之堅而不動,似癰之腫而不潰者,此氣血凝滯而不流,肌肉敗壞而不化,毒氣鬱積而不解,為逆痘也。不出四五日,必瘙癢悶亂而死。更有初出細密模糊,不成窠粒。

至於起發,盡成大泡,清水虛癢者,此乃衛氣不斂,為逆痘也,不出二三日,皮脫肉乾悶亂而死。此皆惡毒之氣所致,須於出現起發之時候之。若到成膿,則無是病矣。

凡痘之出,以氣血和平為主,尖圓堅實者氣也。血活明潤者血也。紅活平陷者,血至而氣不足也。圓實而色淡者,氣至而血不足也。平塌灰白者,氣血俱不足也。焮腫紅綻,氣血俱有熱也。若痘至起發,則欲透而磊落,尖圓光壯肥澤者,上也。如根腳橫開,皮起水漲者,次也。

如頂皮不起,根腳不開,猶是先出之形,不見新生之水者,此即謂之起發不透。如氣本實者,此必曾感風寒,宜用發表。如氣本虛者,此必不能飲食,或兼吐利,宜補中氣而兼托表。若對日已多,發猶不透,是以煩躁不安啼叫惡熱者,此毒熱在裡,宜急松肌表,托而兼解散熱毒,導引心火可也。

若譫語而妄有見聞,時發狂叫者,此五臟熱毒蘊積而陽氣獨盛,無陰氣以和之,必大便不利,宜微通之,使里無留滯而外得快利也。甚至昏不知人,腹脹喘呼者,不治。總之,起發之時,不徐不疾,以漸長大尖圓磊落,光壯堅實,根腳紅活,此氣充足,載血而行,透徹諸瘡,自然尖圓光壯,不須服藥。

如雖紅活,項平中陷,不成尖圓,色嫩皮薄,不能堅厚,其變為癢塌,為留伏壅遏,乃氣虛也,宜用補氣。若瘡皮薄色嬌,淫淫如濕者,此氣不勝血,宜補氣涼血。如浮囊虛起,谷中無水者,此氣不液血,血不附氣,其變為癢塌,為癰腫矣,宜十全大補湯加減主之。凡由紅斑而水泡,水泡而膿泡而結痂,有自然之序者吉也。

若顛倒失常,盡由氣血兩虛,邪火衝擊,變現為害,及初起發瘡,頭便帶白漿者,不分何處,並非佳兆,不特口唇也。

三日四日,痘出當齊,點至足心,勢言安定。若猶有陸續不出之狀,或隱隱於皮膚之內,不見不起者,非風寒壅遏之因,必內虛不振之故,是以四日以前痘毒方出,身表宜涼;四日以後,毒出已定,身表宜溫。涼則氣血和平,痘色必然潤澤;溫則入里開通,其毒易以成漿,至此而身若不溫,雖未必至於水狀,而痘瘡斷難易長。

白話文:

關於出痘子的各種論述:

痘子出現和發作,不能拘泥於固定的天數。痘子是逐漸冒出來的,它的發作也是逐漸的,這稱為適中。如果痘子一下子全部湧出,那就是皮膚肌肉虛弱腫脹的表現。如果痘子一下子全部紅腫發熱,這是體表之氣虛弱,毒氣奔竄而出,體表虛弱就無法收斂,必然會產生搔癢、疼痛、潰爛。治療上急需以扶正體表為主。如果痘子已經出盡,但應該長出來的卻沒有長出來,這是體內之氣虛弱,毒氣潛伏在體內,阻塞而無法發出,必然會更加煩躁、腹脹、喘促。這又急需以扶正體內之氣為要。然而,痘疹長在肌肉中,屬於陽明胃經主管,脾氣一溫和,胃氣就向上升發,絕不會有潛伏不出的憂患。就像蒸包子的方法,只希望蒸籠能保持鬆散通氣就好。

凡是痘瘡開始發作時,如果痘子分布疏朗,那是體表和體內都暢通,上下都能發散,毒氣得以解除,這是順利的痘子。如果痘子顆粒聚集,根部堅硬,像瘤一樣紅腫而不痛,像核一樣堅硬而不動,像癰一樣腫大而不潰爛,這是氣血凝滯不流通,肌肉敗壞而無法化解,毒氣鬱積而無法消散,這是逆向的痘子。不出四五天,必定會因為搔癢、煩悶、昏亂而死亡。還有一種情況是痘子剛開始出現時細小密集、模糊不清,不成顆粒狀。

至於痘子發作時,全部變成大水泡,清澈透明、虛軟搔癢的,這是衛氣無法收斂,是逆向的痘子,不出兩三天,就會皮膚脫落、肌肉乾枯、煩悶昏亂而死。這些都是惡毒之氣所導致的,必須在痘子剛開始發作時就加以注意。如果等到痘子化膿,就不會有這些病症了。

凡是痘子發作,以氣血平和為主。痘子尖圓而堅實,是氣充足的表現;痘子顏色鮮活明亮,是血充足的表現;痘子紅潤而平陷,是血充足但氣不足的表現;痘子圓實但顏色淡,是氣充足但血不足的表現;痘子平塌而灰白,是氣血都不足的表現;痘子紅腫熱脹,是氣血都有熱的表現。如果痘子開始發作,就應該透發疏朗,尖圓飽滿,光滑健壯,這是上等的痘子。如果痘子的根部橫向擴散,皮膚隆起水腫,這是次等的痘子。

如果痘子頂部皮膚沒有隆起,根部沒有擴散,仍然是剛開始長出來的樣子,沒有新的液體出現,這就叫做痘子發發不透。如果病人本身氣充足,這必定是曾經感受了風寒,應該用發散的方法。如果病人本身氣虛弱,這必定是不能飲食,或者兼有嘔吐腹瀉,應該補養中氣並兼顧扶正體表。如果出痘已經多天,痘子仍然無法透發,以至於煩躁不安、啼哭、怕熱,這是毒熱在體內,應該趕快疏鬆體表,扶正並兼顧解散熱毒,導引心火也可以。

如果病人說胡話,看到不存在的東西,時常發狂叫喊,這是五臟熱毒蘊積,陽氣過於旺盛,沒有陰氣來調和,必定大便不通,應該稍微通便,使體內沒有滯留,體外得到順暢。甚至昏迷不醒人事、腹脹喘氣的,就無法醫治了。總而言之,痘子發作時,不快不慢,逐漸長大,尖圓疏朗,光滑健壯,堅實,根部紅潤,這是氣充足,能載著血液運行,透發到每個痘子,自然就尖圓光滑健壯,不需要服藥。

如果痘子雖然紅潤鮮活,但頂部平陷,不成尖圓,顏色嬌嫩、皮膚薄弱,不能堅硬厚實,轉變為搔癢塌陷,或者潛伏阻塞,這是氣虛弱的表現,應該用補氣的方法。如果痘子皮膚薄嫩、顏色嬌豔、濕潤如水的,這是氣無法勝過血,應該補氣涼血。如果水泡虛浮鼓起,泡內沒有液體,這是氣不能輸液、血不能附著於氣,轉變為搔癢塌陷或癰腫,應該用十全大補湯加減藥方來治療。凡是痘子由紅斑變成水泡,由水泡變成膿泡,再結痂,有自然順序的,這是吉利的。

如果痘子發作次序顛倒錯亂,都是由於氣血兩虛,邪火衝擊,變化成各種危害,以及痘子剛開始長出來,頭部就帶有白色漿液的,不論長在身體的哪個部位,都不是好兆頭,不僅限於嘴唇。

三四天後,痘子應該全部發出來,一直到腳心,這代表病情穩定。如果還有陸續不發的狀況,或者隱隱約約在皮膚裡面,看不見也不長出來,如果不是因為風寒阻礙,必定是體內虛弱不振的緣故。因此,四天以前痘毒正在發出,體表應該保持涼爽;四天以後,毒素發出已經穩定,體表應該保持溫暖。涼爽則氣血平和,痘子顏色自然潤澤;溫暖則能深入體內疏通,使毒素容易形成漿液。到了這個階段如果身體不溫暖,即使不至於變成水樣,痘瘡也絕對很難順利生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