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痘疹全集卷二十四(看法諸驗) (4)
痘疹全集卷二十四(看法諸驗) (4)
1. 驗唇口
唇口者,肌肉之本也。與五內相通,故觀於此,可見預知其症之吉凶矣。痘毒之發,凡唇口與舌,或紫或黑,及舌腫大者,是實熱毒盛之症也。若色紅活而不燥裂乾紅者,是熱輕而毒少也。黃白赤紫而不潤澤者,凶也。至如氣壯熱盛,舌白至唇濕處者,此必胃爛矣。又有唇上痘出相連,諸痘未漿,而此痘先黃熟者,則內潰已成,外痘亦難成漿也。
更有氣血下陷,毒攻唇口,是以糜爛成瘡,口中惡臭,牙床潰爛,舌上聚堆黃垢,而鼻梁發紅點者。又有色如干醬,其肉臭爛,一日爛一分,二日爛一寸,名曰走馬疳者,並皆不治。若痘未褪謝,而唇口乾紅渣滓,頰紅唇紫者,此乃欲成肺癰之候,治宜解毒清肺。若加痰喘作嗽,則以參蘇飲主之。
治者若得其工,此症猶堪復活也。
夫脾之竅通於口,其華在唇,故唇口者,脾之外候也。凡瘡疹發熱之初,口中氣和而唇色紅潤者,吉。如口燥唇裂者,其毒必甚,宜急解散,否則,唇口瘡出稠密,諸瘡未發而此瘡先載黃漿,諸瘡未收,而此瘡先以焦靨,唇皮揭脫,漸變嘔食嗆水,昏睡而死。若面瘡腫灌,而唇上瘡裂成塊干濺者,重。
如瘡出太密,口中臭氣者,此臟腑敗壞,故臭出於口也。若瘡欲變壞,而唇上縮者,脾絕也。若瘡下自呷者,是魚口也。口中涎如膠黏者,脾津竭也,並皆不治。更有唇口生瘡,其聲則啞者,此狐惑症也,如不急治,多致殺人。然痘時何以又忌唇腫者?蓋腫極不退,須防唇白而胃爛,痘則內潰不出矣。
何以又怕其口張者?蓋張則脾敗,須防氣泄而驚厥發也。但因鼻塞息難,所以張口而舒氣者,不在此例。如至十朝以後,口張齒槁者,是為脾絕腎敗也,不治。
白話文:
【驗脣口】
脣口是肌肉的根本,它和我們體內的五臟六腑相互聯繫,因此,從脣口的情況,我們可以預測疾病的好轉或惡化。如果長了痘毒,脣口和舌頭呈現紫色或黑色,或是舌頭腫脹,這通常代表體內有嚴重的實熱毒。然而,如果顏色鮮紅且不乾燥龜裂,則說明熱毒較輕。若是脣口呈現黃、白、赤、紫,但缺乏光澤,這是不好的徵兆。
若患者體力充沛但熱度高,舌頭白到連脣部都濕潤,這可能是胃部受損的跡象。有時候,脣上的痘子會相連,即便其他痘子還未成熟,這些痘子卻已經開始轉黃成熟,這表明體內的病狀可能已經內爆,外面的痘子也可能無法順利成熟。
另外,如果體內的氣血下降,毒素會攻擊脣口,導致糜爛和口腔潰瘍,並伴有口臭,牙齦腐爛,舌頭堆積黃色膿垢,鼻樑上出現紅點。若脣口呈現類似乾醬的顏色,肉質腐爛,每天爛一分,第二天爛一寸,這被稱為"走馬疳",這類情況通常無法治療。若痘子尚未消退,脣口乾燥紅色,臉頰泛紅,脣色紫紅,這可能是肺部問題的前兆,治療應著重在清肺解毒。如果併發咳嗽、呼吸困難,可以使用參蘇飲來治療。
只要治療得當,這些症狀仍有可能康復。
脾臟的通道是口,其輝煌在脣,因此,脣口可以視為脾臟的外部表現。一般來說,若是在熱病初起時,口腔氣味正常且脣色紅潤,這是好現象。反之,如果口乾脣裂,毒氣必然嚴重,必須立即治療,否則,脣口可能長滿潰瘍,未等其他潰瘍爆發,這些潰瘍就先滲出黃色膿液,未等到其他潰瘍痊癒,這些潰瘍就已經焦黑,脣皮開始剝落,逐漸發展成嘔吐、喝水嗆咳、昏迷乃至死亡。若臉部的潰瘍腫脹,脣上的潰瘍結塊且乾燥,這是病情加重的跡象。
若潰瘍過於密集,且口腔有異味,這表明臟腑功能衰弱,導致異味從口中散發。若潰瘍即將惡化,且脣部縮小,這表示脾臟功能衰退。若潰瘍從下方開始擴散,這可能是魚口潰瘍。若口腔唾液粘稠,這表示脾臟的津液已盡,這些情況通常無法治療。此外,若脣口長了潰瘍,聲音嘶啞,這可能是狐惑症,如果不立即治療,可能會致命。然而,為什麼在痘子時期,我們要避免脣部腫脹呢?因為一旦腫脹過度且不消退,我們必須警覺脣色變白且胃部受損,痘子可能內爆而無法排出。
為什麼我們害怕嘴部張開呢?因為一旦張開,脾臟功能衰退,我們必須防止氣息流失和驚厥的發生。然而,若因鼻塞導致呼吸困難,所以不得不張開嘴巴呼吸,這種情況不在上述範疇。若十天後,嘴巴張開,牙齒乾燥,這表示脾腎功能衰竭,無法治療。
2. 驗牙齒
夫上牙隸於坤土,足陽明胃脈之貫絡也。下牙隸於乾金。手陽明大腸脈之貫絡也,凡瘡疹發熱之初,口開前板齒燥者,裡熱心,宜以清涼之劑微解之。如發熱咬牙而有久者,則為肝熱;有上竄者,則為心熱,此欲作搐也。然有腎主骨,牙為骨余,故寒戰咬牙,則毒歸於腎,皆為凶候,尤宜兼候參詳,則吉凶自見至如收靨而牙齦潰爛者,此肉瘡未得平復也。失治則牙根潰爛出血,肉黑氣臭而為走馬疳矣。
並凡齒乾有黑苔者,凶。靨後而牙落者,腎將絕也,不治。
白話文:
【檢查牙齒】
上排牙齒歸屬於脾臟,這是因為足部的陽明胃經絡通過這些牙齒。而下排牙齒則歸屬於肺部,因為手部的陽明大腸經絡貫穿其中。當病患在出疹或發燒初期,如果發現前排牙齒乾燥,這通常代表內熱,應使用一些清涼的藥物來稍微緩解症狀。若發燒時咬緊牙關且持續時間長,可能是肝臟熱度過高;若是咬牙伴隨有向上衝動的感覺,則可能是心臟熱度過高,這可能是要發生抽搐的徵兆。
然而,由於腎臟主宰骨骼,而牙齒是骨頭的一部分,因此,如果因寒冷而咬緊牙關,這表示毒素可能已進入腎臟,這是個惡劣的徵兆。更應該詳細觀察,這樣就可以從中看出病情的吉凶。
再者,如果牙齦潰爛,這表示肉瘡尚未康復。如果不治療,可能會導致牙根潰爛出血,肉色變黑且散發惡臭,進而成為嚴重的口腔疾病。
另外,如果牙齒乾燥且舌頭上有黑色舌苔,這是凶兆。如果在病後牙齒掉落,這表示腎臟功能可能已接近衰竭,無法治癒。
3. 驗舌
夫舌者,心之候也。為心之苗,然脾脈亦絡於舌。故延納飲食,主持聲音,其用亦大矣。凡痘發熱,其舌紅潤者,吉。燥如芒刺者,裡熱甚也,宜急解之,若瘡出舌上,密如堆粟,破如蜂窠者,危。更加飲水則嗆,食物則噦,聲啞不出者,並瘡出太甚而弄舌者,熱病口乾而舌黑者,並皆不治。
更有舒舌者,是脾家津液不足而有微熱,故舌絡微緊,時時舒舌,勿服涼藥,更傷胃氣,縱酷嗜飲水,不可誤下,愈竭津液矣。
白話文:
【檢視舌象】
舌頭是反映心臟健康狀況的指標,被視為心臟的外在表現,但同時,脾臟的經脈也會連接到舌頭。因此,舌頭不僅負責品嘗食物和發聲,其功能非常重要。當出現皮疹伴隨發燒,如果舌頭呈現紅潤狀態,這是好現象。但若舌頭乾燥且像有芒刺,這表示體內熱度過高,應該立即進行調理。假如舌頭上長出如小米粒般密集的瘡,破後形狀像蜂窩,這是非常危險的情況。若再加上喝水會嗆到,吃東西會反胃,聲音沙啞無法出聲,以及皮疹長得太多導致舌頭活動異常,或是熱病導致口乾舌頭變黑,這些情況都是無法治療的。
另外,還有一種情況是舌頭常往外伸展,這通常是因為脾臟的津液不足且有輕微的熱度,所以舌頭的脈絡稍微緊繃,因此會不時伸舌。這種情況不要服用寒涼藥物,否則會進一步傷害脾胃氣血。即使非常渴想喝水,也不能錯誤地大量飲水,這樣會更耗盡體內的津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