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痘疹全集卷二十三(總論痘要夾症門) (3)

回本書目錄

痘疹全集卷二十三(總論痘要夾症門) (3)

1. 論痛癢

引與傷寒太陽病身癢汗不出者同治法,宜使腠理開通,則邪氣得泄,痘起而癢自去,所謂火鬱則發之義也。若膿灌已成,勢將收斂而癢者,是邪氣將散,正氣欲復榮衛和陽,故知癢也。

此與諸瘡癤類,將痊而癢者相同,不須憂慮,但謹記之,勿令搔破液潰,揚起壯灌漿,當血化為水,水為成膿之時,其毒未化,而渾身瘙癢,爬搔不寧者,此為惡候,是與傷寒陽明經痛皮中如蟲行者同論。此所謂虛風外搏,邪氣內強也。有痂落後而疤痕癢者,因榮血耗損,皮膚乾燥,是以浮火遊行,火甚則痛,火微則癢耳,治宜清火滋陰為主。大抵出形而皮肉紅豔,起發而皮嫩多水者,其後必然癢塌,不可不預為調理也。

然癢塌二症相因,故塌者,未必不癢,癢者,未必水塌。不塌而癢,癢可治也;不癢而塌,塌可治也;塌癢並作者,定然難療。至若爬破,如湯火泡者,不治。並氣離血散,陷塌發癢而無膿者,不治。

白話文:

身體發癢且不出汗,與傷寒太陽病類似,治療方法相同,應該讓皮膚毛孔暢通,使邪氣得以排出,痘疹發出來,癢就會自然消失,這就是所謂的「火鬱則發」的道理。如果膿包已經形成,即將收斂而感到癢,這是邪氣將要散去,正氣要恢復,使得營衛調和、陽氣充足,所以才會癢。

這跟其他瘡癤類,即將痊癒時發癢的情況相同,不必擔心,只要記住不要抓破,以免膿液流出,使得癒合的皮膚變厚。當血液轉化為水,水再形成膿的過程中,毒素還未完全清除,如果全身搔癢難耐,這是不好的徵兆,與傷寒陽明經的「皮膚像有蟲在爬」的情況類似,都是虛風侵襲體表、邪氣強盛於體內的表現。結痂脫落後疤痕發癢,是因為氣血耗損、皮膚乾燥,導致浮火遊走,火氣大就痛,火氣小就癢,治療上應該以清火滋陰為主。大體來說,如果長出來的皮肉紅潤鮮豔,剛發出來時皮膚很嫩而且水分多,之後一定會出現癢、潰爛的情況,不可不事先調理。

然而癢和潰爛兩種症狀互相影響,所以潰爛的人,不一定不癢,而癢的人,也不一定會潰爛。不潰爛卻癢,這癢還可以治療;不癢卻潰爛,這潰爛還可以治療;如果潰爛又癢,就一定難以治癒。至於抓破之後像被熱水燙傷一樣,就無法治癒了。還有氣血離散,皮膚塌陷發癢卻沒有膿液,也無法治癒。

2.

3. 論身痛

《經》曰:諸寒為痛。又曰:痛則為實。是故內快外痛,為外實內虛;外快內痛為內實外虛。然痘瘡身痛者,是或皮厚肉密,外寒相搏,或熱毒內作,更或血虛不能榮養者有焉。大抵熱毒未盡時者,是血氣凝滯毒壅而作痛也。既盡時者,是血虛而熱燥也。若遍身如齧而色黑者,是毒氣壅滯,血凝而危也。如自利不食者,不治。

痢者,濕熱鬱於腸胃,有傷氣血而成也。痘以氣血為主,二者咸傷,痘何賴焉?治法赤用四物湯為主;白用四君子湯為主;赤白相兼者,合而用之。腹痛者,倍加當歸,芍藥;後重者,內加木香理氣;赤久不愈者,則加阿膠、黑乾薑;日久不愈者,則加黃耆、炙乾姜;外感者,則加小柴胡發散;小便澀者,則加木通、澤瀉,此治痘痢之大略也。但痢最難捷愈,若非痘之有定期也。

且外膿內痢,表裡俱虛,元氣易陷,故宜以治痘為主,大用參耆補托,兼用升提,毋使元氣下陷,毒氣內攻。若專以尋常治痢之法,行氣和血,則毒反假藥勢,內陷於陰,何能充達在表成功!況有跡之疾病未除,而無形之元氣先竭,則痘不待痢痊而先斃矣。且世間似痢非痢者多,以青皮、檳榔而致斃者,不可勝舉!

白話文:

【討論身體疼痛】

經典上說過:所有寒冷都會引發疼痛。又說:疼痛代表實證。所以,外表看似健康但實際上體內疼痛,這是外表看似強壯但體內卻虛弱;反之,外表感覺疼痛而內心卻舒暢,則表示內在實質上強壯但外表卻顯得虛弱。然而,長了痘瘡還伴有身體疼痛,可能是皮膚厚實,肉質緊密,外界的寒氣與之交戰,或者體內熱毒肆虐,亦或是血液不足無法滋養全身造成的。總的來說,在熱毒未完全清除的時候,這是因為血液循環受阻,毒素聚集導致的疼痛。熱毒清除後,則可能因為血液不足,導致體內燥熱。如果全身像被咬一般疼痛,且皮膚變黑,這可能是毒素積聚,血液凝結的危險信號。如出現自行排便困難,食慾不振的情況,治療效果通常不佳。

痢疾,是由濕熱在腸胃中鬱積,損傷了氣血所致。痘瘡以氣血為主要因素,兩者同時受損,痘瘡如何得以恢復呢?治療方法上,紅色痘瘡主要使用四物湯;白色痘瘡主要使用四君子湯;紅白相間的痘瘡,可以兩種湯劑混合使用。腹部疼痛,可以增加使用當歸和白芍;排便困難,可加入木香來調理氣血;紅色痘瘡久久不癒,可以加入阿膠和黑乾薑;長期未癒的痘瘡,可以加入黃耆和炙乾薑;外感風寒的痘瘡,可加入小柴胡來散寒;小便困難的痘瘡,可以加入木通和澤瀉。這就是治療痘瘡和痢疾的基本原則。但是痢疾最難快速痊癒,不像痘瘡有固定的療程。

再者,外部有膿瘡內部又有痢疾,體內外都處於虛弱狀態,元氣容易衰弱,所以應以治療痘瘡為主,大量使用人參和黃耆來補氣,同時輔助使用提升元氣的藥物,避免元氣下降,毒素向內攻擊。如果只用一般的治療痢疾的方法,調節氣血,那麼毒素反而會藉助藥物的力量,深入體內,怎麼可能讓痘瘡在表面成功消退呢!況且,有形的疾病尚未消除,而無形的元氣已先耗盡,痘瘡不必等到痢疾完全康復就可能先死亡。而且,世界上有很多看似痢疾卻不是痢疾的情況,因誤用青皮、檳榔而致死的例子不勝枚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