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痘疹全集卷二十二(總論痘要) (16)
痘疹全集卷二十二(總論痘要) (16)
1. 碎金賦
痘長滿水,毒化成漿,愛其稠密兮,惡其清淡,取其滿足兮,舍其虛癢。欲知透與不透兮,於手足而細察。欲知足與不足兮,於輔頰以端祥,設四末之未透,取脾胃而服藥,如一方之未足,視經絡以求方。
面頰最嫌破損,肩背尤怕。焦囊腫忽消兮氣脫,語忽妄兮神亡,食谷則嘔兮胃爛,飲水則嗆兮咽傷,咬牙兮肝火熾而腎敗,寒戰兮陽氣弱而陰強,膿反干兮倒陷,膿不成兮伏藏,叫哭不止兮毒攻腸胃,悶亂不寧兮火烈鬲肓,倉稟不藏兮魂魄歸冥漠,水泉不止兮姻親泣於北邙。
膿血已化,敗靨相當。痂自唇吻兮,漿吐結如珠玉。靨自人中兮,部分界乎陰陽,令行秋冬兮,依先後而不亂。氣應收藏兮,備上下而有常,顴上平干兮,慮乎倒靨,額間先收兮,謂之不詳。
痂不著而壅腫兮由榮血之漫溢,瘡盡裂而皺揭兮,此衛氣之殘傷,當靨不靨,當藏不藏,便秘未通兮,裡氣熱而涼導,便溏不實兮,中氣虛而溫養,熱傷皮毛兮,怪肺金不收餘氣,濕傷肌肉兮,責脾土不燥殘漿,頭瘡堆膿不平兮,孤陽似鰥而不生,足瘡包水不幹兮,純陰如寡而不長,飲食減少兮,迤邐引日而斃,煩熱增劇兮,倏忽絕命而亡。
若間痂皮不脫,其間病氣之相妨。痘若敗壞兮,補空痘勿疑番次,瘡如潰爛兮,成潰瘡莫厭膿漿,遍身浸淫兮,黏背席而最苦,正面腫灌兮,忌腥臭而再妨。利多水液兮,此蓄水之病也,水去盡而自止。便多膿血兮,此倒靨之症也,膿去盡而可祥。瘢痕四昌兮,陷者虛而突者實。痂皮嫩薄兮,里則困而外則瘍。頭面燥痛兮,百花膏沫。遍身潰爛兮,敗草鋪床。
邪氣盡而正復,痂皮脫而身康。苟幼軀之多病,定餘毒之有藏,出或未盡兮,無空痘,須防卒暴。發或未透兮,無潰膿,必發疽瘍。不及時兮早收,毒火陷而可慮。或過期兮不靨,邪氣留而堪悵,身熱審其虛羸,咽啞觀乎嘔嗆。忽灑淅而肌熱兮,知風寒之外感。暴吐瀉而腹痛兮,必飲食之內傷。
病有苦而眩暈兮,凶多吉少之占。身無邪而昏瞀兮,否去泰來之象。聲音不出兮,求諸肺腎之經。斑疹復現兮,責其心脾之臟。疳蝕出血者,難治。洞瀉完穀者不祥。勿謂痘收而縱馳,勿謂毒去而迨遑,正氣浸長而未復,邪氣方消而未央,特犯禁忌兮,今即生變,恣食肥甘兮,後必有殃。
疥癩腐潰兮,一面黥斑而似鬼。癰疽流注兮,四肢殘廢而如尪。目腫赤痛兮,冷痘入而成翳。齒宣黑爛兮,熱毒浸而潰床。雖曰餘毒之為害,抑皆調理之失常。形容頓改兮,令人駭愕,療治悔遲兮,空自惆悵,謂人不能勝天兮,何以立乎醫藥?謂醫不如用巫兮,安能格乎穹蒼?
但逢出痘之歲,多求解毒之方,審歲氣之災祥兮,必解其鬱,視殊氣之勇怯兮,各平其臟,欲避癘氣傳染兮,必先擇地之善,欲仗藥力調護兮,尤要識醫之良。大抵醫要識症,藥不執方,專行溫補者,則宗乎文中。喜用涼瀉者,則師乎仲陽。不解其書兮,似瞽瞑行於溪徑,未會其神兮,知矮仰望乎宮牆。
白話文:
痘疹長滿水泡,表示毒素化成膿液,喜歡膿液的濃稠,厭惡膿液的清淡,取用膿液飽滿的,捨棄膿液稀薄且發癢的。想要知道痘疹是否順利透發,要仔細觀察手腳;想要知道身體的精氣是否充足,要端詳臉頰。如果四肢末梢的痘疹沒有透發出來,就應該調理脾胃來服用藥物;如果單一藥方效果不足,就要從經絡的角度尋求新的藥方。
最怕臉頰上的痘疹潰破,尤其擔心肩背部的痘疹出現問題。膿包忽然消退可能是氣脫的表現,說話忽然語無倫次可能是精神衰敗的徵兆。吃東西就嘔吐可能是胃部潰爛,喝水就嗆咳可能是咽喉受傷。咬牙可能是肝火旺盛導致腎臟衰敗,寒戰發抖可能是陽氣虛弱陰氣盛。膿液反而乾涸可能是痘疹倒陷,膿液無法形成可能是毒素潛藏體內。哭鬧不停可能是毒素侵犯腸胃,心煩意亂可能是火熱之氣侵擾胸膈。飲食不進,精神萎靡可能是魂魄要離開人世,口渴不止可能是親人要為你哭泣送終。
膿血已經化出,留下疤痕,痘痂從嘴唇周圍開始結痂,膿液吐出後像珍珠玉石一般。疤痕從人中開始,區分陰陽。在秋冬季節,痘痂脫落按先後順序進行。身體的氣機應該收斂,上下氣機要保持平衡。顴骨上的痘痂平坦乾燥,要擔心痘疹倒陷;額頭上的痘痂先脫落,並不是好的徵兆。
如果痂皮不附著而出現腫脹,是由於榮血過於外溢;痘瘡完全破裂且出現皺褶,這是衛氣受損的表現。該結痂的時候不結痂,該隱藏的時候不隱藏;如果便秘不通暢,說明體內有熱,要用涼性藥物引導;如果大便稀溏不成形,說明中氣虛弱,要用溫補的方式調理。熱邪傷害皮膚毛髮,是因為肺金之氣不能收斂剩餘的邪氣;濕邪傷害肌肉,是因為脾土無法乾燥剩餘的膿液。頭部痘瘡堆積膿液且不平整,如同孤陽不能生長;足部痘瘡包裹水分且不乾燥,如同純陰不能成長。如果飲食減少,身體日益衰弱,最終會死亡;如果煩熱加重,可能會突然死亡。
如果痂皮之間不脫落,表示病邪相互阻礙。痘疹如果潰爛,不要懷疑要多次進行補養;瘡瘍如果潰爛,不要厭惡膿液。如果全身潰爛,黏在床鋪上,是最痛苦的;如果正面腫脹嚴重,要避免腥臭之物,防止病情加重。如果小便多而清澈,是身體積水導致,等水液排盡就會停止。如果大便多而帶膿血,這是痘疹倒陷的症狀,等膿液排盡就會好轉。疤痕如果四處分散,凹陷表示虛,凸起表示實。如果痂皮又薄又嫩,說明內部受困而外表潰瘍。頭面乾燥疼痛,可以用百花膏塗抹;全身潰爛,要用乾草鋪床。
邪氣散盡,正氣恢復,痂皮脫落,身體就會康復。如果幼兒體弱多病,一定是體內有殘留的毒素。痘疹如果沒有完全透發,不要使用空痘的方法,要預防突然發病;如果痘疹沒有潰破,不要使用潰膿的方法,要預防形成癰疽。如果不及時收斂痘疹,毒火內陷會很危險;如果過了時間痘疹沒有結痂,邪氣殘留會令人擔憂。如果發熱要仔細辨別是否虛弱;如果咽喉嘶啞要觀察是否有嘔吐嗆咳。如果忽然感到寒冷發抖且皮膚發熱,說明是外感風寒;如果忽然嘔吐腹瀉腹痛,一定是飲食不當導致的。
如果患病時出現眩暈,表示凶多吉少;如果身體沒有邪氣卻感到昏沉,表示否極泰來。如果聲音發不出來,要從肺腎經脈入手調理;如果斑疹再次出現,要責怪心脾二臟。如果疳瘡腐蝕出血,很難治癒;如果腹瀉完穀不化,是不祥之兆。不要認為痘疹收斂就可以放鬆警惕,不要認為毒素清除就可以安逸無憂。正氣正在慢慢恢復,邪氣剛剛開始消散,如果觸犯禁忌,就會立即出現變化;如果放縱食用肥甘厚膩的食物,以後一定會有災殃。
如果疥瘡潰爛,臉上會出現像鬼一樣的斑點;如果癰疽流注,四肢會殘廢像殘疾人一樣。如果眼睛紅腫疼痛,是冷痘入眼形成的眼翳;如果牙齒鬆動發黑潰爛,是熱毒侵蝕牙床導致。雖然說是殘餘毒素造成的傷害,實際上都是調理不當引起的。容貌突然改變,令人驚駭,如果治療後悔已經晚了,只能空自惆悵。如果說人不能勝天,又何必設立醫藥呢?如果說醫生不如巫師,又怎麼能與天地相應呢?
每當出痘的年份,人們都會尋求解毒的藥方。要仔細審視每年的氣候和災祥,疏解心中的鬱結;要觀察不同氣質的人的體質強弱,分別調理其臟腑。想要避免傳染病,首先要選擇良好的居住環境;想要依靠藥力調護,尤其要認識良醫。總而言之,醫生要辨識疾病的症狀,用藥不要拘泥於固定的藥方。專門使用溫補藥物的醫生,要遵循文章中的道理;喜歡使用涼瀉藥物的醫生,要學習仲景的醫學思想。如果不了解醫書,就像盲人走在小溪邊一樣危險;如果不了解醫術的精髓,就像站在矮牆下仰望宮牆一樣無法企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