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二十 (39)

回本書目錄

雜症大小合參卷二十 (39)

1. 十全補正湯

有久服溫補元陽之藥,而元陽似乎日困,後服清涼之劑,而元陽似乎頓壯者,此非溫補之誤也。蓋如春夏發生長養,則氣血流溢無拘,所以人多困倦。若非秋冬斂肅閉藏之氣,何能為成實堅固之用耶?更凡一經或虛或病,而用藥或治或補,專在一經為事者,其功雖捷,可暫而不可久,久而勝負相生,反增偏害之勢。

若隔一隔二為治者,其效雖緩,其力甚長,蓋如源深則流遠,根深則蒂固,況髒得生氣,自相長養,便無偏勝之害矣。此(張)之管見,並及以補所遺。

一少年勞心,色欲過度,乃患小便淋漓,甚脹而疼,且二便牽痛其肝,兩寸沉微,左關甚弱,右關數滑而尺弦澀,乃知心肺之氣不足,而下陷於腎肝,肝腎之氣又不足,所以一則不能疏泄,一則不能閉藏,中氣既虛,則清陽不能上升,而中宮鬱滯,蒸為濕熱,滲入膀胱,因乃似淋非淋,二便牽痛。如大瘕泄也。

余令早晨服八味合二妙,作湯,使寒熱互為嚮導,去其濕熱以澄其源,日中食速,用補中益氣湯,但心氣已虛,焉敢更瀉其氣,乃去陳皮,肝氣已弱,焉敢再疏其肝,乃去柴胡,其渣臨晚煎服探吐,濁氣下壅,必得淡滲,乃加茯苓,但恐去柴胡而升麻獨提無力,乃加酒炒嫩防風以助之,防風酒炒者,去其辛散之性,益其升騰之力也。渣服探吐者,蓋濕與郁與熱,得一升發而自散,況上竅通而下竅自利也。

果服之甚效,其方於後,以廣識見。

白話文:

有些人長期服用溫補元陽的藥物,反而覺得元陽更加虛弱,後來改用清涼的藥物,元陽卻似乎變得強壯,這並不是溫補藥物的錯誤。而是因為像春夏時節萬物生長,氣血暢通無阻,所以人容易感到疲倦。如果沒有秋冬的收斂閉藏之氣,又怎麼能讓身體變得強健堅固呢?

而且,凡是身體出現虛弱或疾病時,用藥治療或進補,如果只專注於一個方面,雖然效果快,但只能暫時有效,時間久了反而會導致陰陽失衡,加重偏頗的損害。

如果治療時顧及其他方面,雖然效果較慢,但藥效會更持久,就像源頭深水流才會遠,樹根深樹蒂才會穩固一樣。何況臟腑得到生氣滋養,自然能互相成長,就不會出現偏勝的損害。這是我(張)的個人見解,並藉此來補充遺漏之處。

有一位年輕人因為過度勞心和縱慾,導致小便淋漓不盡,而且感到非常脹痛,甚至大小便時會牽引到肝部疼痛。把脈後發現寸脈沉微,左關脈虛弱,右關脈數滑而尺脈弦澀。這是因為心肺之氣不足,導致下陷於腎肝,肝腎之氣也不足,所以一個方面無法疏通排泄,另一個方面無法閉藏固攝。中氣虛弱,清陽之氣無法上升,導致中焦氣機鬱滯,蒸發出濕熱,滲入膀胱,所以出現像淋病又不像淋病的症狀,大小便時會牽引到肝部疼痛,就像腹瀉一樣。

我讓他早晨服用八味地黃丸和二妙散的合方,煎成湯劑,利用寒熱藥性的相互引導,去除濕熱以清理病源。中午吃飯時,服用補中益氣湯,但因為他心氣虛弱,不敢再瀉心氣,所以去掉了陳皮;肝氣虛弱,不敢再疏肝,所以去掉了柴胡。藥渣留下來,傍晚煎煮後服用,並誘導他嘔吐,因為濁氣下壅,必須用淡滲的藥物來疏導,所以加入了茯苓。但又擔心去掉柴胡後,單靠升麻提氣力量不夠,所以加入酒炒過的嫩防風來幫助升提。防風經過酒炒,可以去除其辛散的藥性,加強其升騰之氣。服用藥渣並誘導嘔吐,是因為濕、鬱、熱,只要一經升發就能自行散去,何況上竅暢通,下竅自然也能順暢。

結果服用後效果很好,藥方如下,用以增廣見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