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外科大小合參卷十九 (10)
外科大小合參卷十九 (10)
1. 萬病解毒丸
癰疽發背,魚臍毒瘡,藥毒草毒,蛇毒獸毒,諸惡瘡病,解毒收功並效。
五倍子,全蠍(各五錢),山豆根,山茨菇(各一兩),麝香(一錢),紅牙大戟(七錢),硃砂,雄黃(各二錢),續隨子(取仁,去油,取霜,五錢),上先以前五味入木臼搗羅,為細末,次研後四味和勻,糯米糊丸,分作三十五丸,端午、七夕、重陽臘日,淨室修合,每服一丸,生薑蜜水磨下,井水浸研,敷患處,神效。
白話文:
【萬病解毒丸】
適用症狀:可用於治療背上的膿腫,肚臍周圍的毒瘡,藥物中毒或植物毒素中毒,以及被蛇或野獸咬傷的毒害,對各種嚴重的瘡病,本藥皆有解毒功效。
成分:五倍子與全蠍各五錢,山豆根和山茨菇各一兩,麝香一錢,紅牙大戟七錢,硃砂與雄黃各二錢,續隨子去油後取其霜五錢。
製作方法:首先將前五種藥材放入木製研缽中研磨成細粉,然後再把後四種藥材研磨均勻,混合所有粉末。用糯米糊做為黏合劑,將藥粉搓揉成三十五顆藥丸。在端午節、七夕、重陽節或臘月之日,在清潔的房間內製作此藥。
服用方式:每次服用一顆藥丸,用生薑和蜂蜜水研磨後吞服,或者將藥丸浸泡在井水中研磨,然後塗抹在患處,效果神奇。
2. 神仙太乙膏
治癰疽,及一切惡毒。不問年月深淺,已未成膿,蛇虎蜈螫,犬咬湯火,刀斧所傷,皆可內服,外貼。血氣不通,溫酒送下。赤白帶下,當歸酒下。唯閉赤喉風並用,新綿裹膏藥,置口中含化。一切風赤服,用膏捏作小餅,貼太陽穴,後以山梔子湯送下。打撲傷損,外貼內服,橘皮湯下,腰膝痛者,患處外貼,內服用鹽湯送下。
唾血者,桑白皮湯下。每服一丸,如櫻桃大,蛤粉為衣,其膏可收十年不壞,愈久愈妙。
玄參,白芷,當歸,赤芍藥,肉桂,川大黃,生地(各一兩),上銼碎,用麻油二斤浸,春五夏三,秋七冬十,火熬黑色。濾去渣,入黃丹一斤,青柳枝不住手攪,滴水成珠為度,傾入瓷器中,掘窯埋土三日,出火毒閉之。
白話文:
這段文字描述的是[神仙太乙膏]的療效和使用方法。主要治療各種瘡癰、惡性腫毒,無論病情深淺,已發膿或未發膿,包括被蛇、虎、蜈蚣咬傷,狗咬傷,熱湯火燙傷,刀斧割傷等情況,都能內服外敷。若因血氣不通,應配以溫酒服用;若是白帶或紅帶下症,則應以當歸酒送服。對於閉塞型的赤喉風,可用新棉花包裹膏藥,放入口中慢慢溶解。對於各種風赤症狀,可將膏藥捏成小餅,貼在太陽穴上,再以山梔子湯送服。對於跌打損傷,同樣可以內服外貼,以橘皮湯送服。若腰膝疼痛,可在患處外貼,內服時以鹽湯送服。
對於有唾血癥狀的人,應以桑白皮湯送服。每次服用一丸,大小如櫻桃,外層以蛤粉包裝,此膏藥保存得當可存放十年不變質,且時間越長效果越好。
藥材成分包括玄參、白芷、當歸、赤芍藥、肉桂、川大黃、生地(各一兩),先切碎,用二斤麻油浸泡,春天泡五天,夏天三天,秋天七天,冬天十天,然後以火熬至黑色,過濾掉渣滓,加入一斤黃丹,用青柳枝不斷攪拌,直至膏藥滴入水中能成珠狀即可,倒入瓷器中,挖坑埋入土中三天,以去除火毒,然後密封保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