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女科精要卷十八 (10)

回本書目錄

女科精要卷十八 (10)

1. 產後心痛

產後心痛,為陰血虧損,隨火上衝心絡,名曰心包絡痛,宜歸脾湯主之。若寒傷心經,名曰真心痛,則無藥可救矣。凡產後寒氣上攻則心痛,下攻則腹痛,兼血塊者,宜服生化湯加桂。若獨用熱藥攻寒,其痛雖止而血妄行,反虛產母。況寒者必挾虛而燥;熱者必佐陰藥,方能制其僭越也。

白話文:

產後如果出現心痛的情況,這通常是因為陰血損耗,導致熱氣上升影響到心臟的脈絡,這種情況被稱為心包絡痛,治療上適合使用歸脾湯。

但如果心痛是由寒冷侵襲心臟經絡所引起的,這被稱為真心痛,這種情況通常已經到了無法用藥物救治的地步。一般來說,產後若是寒氣上衝,會引起心痛,若寒氣下衝,則會造成腹痛。若是心痛同時伴有血塊的現象,應該服用生化湯再加些肉桂。

然而,如果單純使用熱性藥物來驅寒,雖然可以暫時止痛,但可能使血液運行紊亂,反而對產婦造成更大的虛弱。況且,寒氣通常會伴隨著虛弱和燥熱;而熱性情況則必須輔以滋陰藥物,這樣纔能有效控制其過度反應。

2. 產後腹痛

產後惡血,或因外感六淫,內傷七情,致令斬然而止,瘀血壅滯,所下不盡,故令腹痛,當審因治也。如產婦期數內,或飲食如常,忽作腹痛,六脈沉伏,四肢厥冷,此惡血不盡,傷食裹血而脈不起也,不可誤認為氣血兩虛,而用大補,須兼消導行血之藥。

《要略》曰:產後腹中㽲痛,當歸生薑羊肉湯主之。病痛者,緩緩痛也,屬客寒相阻。故以當歸通血分之滯,生薑行氣分之寒。君以羊肉者,所謂形不足補以味,況羊肉又能補氣,㽲痛屬氣弱,故宜之。

寇氏曰:婦人產當寒月,寒氣入產門,臍下脹滿,手不得犯,此寒疝也,宜仲景羊肉湯。或產後臍腹忽痛,乃呼吸之間冷風乘虛而入,宜當歸建中湯、四順理中湯。

產後腹痛,惡露既去而仍痛,四神調補之,不應八珍湯。若痛而噁心,或欲作嘔,六君子湯;若痛而泄瀉,六君子湯送四神丸;若胸膈飽悶,或惡食吞酸,或腹痛手不可按,此是飲食所傷,用二陳加白朮、山楂,消導之;若食既消而仍痛,按之不痛,更加頭痛,煩熱作渴,惡寒欲嘔等症,此是中氣被傷,宜溫補脾胃為主;若發熱腹痛,按之痛甚,不惡食吞酸,此是瘀血停滯,失笑散消之;若只發熱,頭痛,腹痛,按之卻不痛,此是血虛,用四物加炮薑、參、術,以補之。

白話文:

【產後腹痛】

產後的舊血未清,可能是因為外在的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六種病邪侵襲,或是內在的情緒壓力(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悲、恐、驚)造成血流突然停止,導致瘀血積聚,未能完全排出,所以會感到腹痛,治療時應該根據原因來進行。例如,產婦在產後一段時間內,原本飲食正常,忽然開始腹痛,脈象顯示深沉,四肢冰冷,這表示舊血未排乾淨,食物裹住血液,使脈象不顯,千萬不要誤以為是氣血雙虛而使用大補的藥物,應該同時使用能幫助消化和活血的藥物。

《要略》提到:產後腹部持續疼痛,應該使用當歸生薑羊肉湯來治療。這裡說的病痛,指的是緩慢的疼痛,通常是因為外部的寒氣阻礙。因此使用當歸來疏通血液的阻塞,生薑來驅散氣體中的寒氣。而羊肉是主要成分,所謂形體不足時,以食物的味道來補充,何況羊肉本身就能補氣,持續的疼痛通常代表氣力衰弱,所以適合使用。

寇氏指出:女性在冬天生產,寒氣進入產道,導致肚臍下方腫脹且手不能觸碰,這是寒疝,適合使用仲景的羊肉湯。或者產後肚臍附近突然疼痛,可能是在呼吸間冷風趁虛而入,適合使用當歸建中湯或四順理中湯。

產後腹痛,如果舊血已經排出但仍疼痛,應該使用四神湯調理補充,而不是八珍湯。如果疼痛並伴有噁心,甚至想嘔吐,可以使用六君子湯;如果疼痛伴隨腹瀉,可以使用六君子湯配合四神丸;如果胸口悶脹,或對食物反感,或胃酸過多,或腹痛到無法按壓,這可能是飲食傷害,可以使用二陳湯加上白朮和山楂來消化;如果食物已經消化但仍然疼痛,按壓不會痛,加上頭痛、煩熱、口渴、怕冷想嘔吐等症狀,這是中氣受損,應該以溫補脾胃為主;如果發燒腹痛,按壓更痛,但不對食物反感,這是瘀血積聚,可以使用失笑散來消除;如果只是發燒、頭痛、腹痛,但按壓不會痛,這是血虛,可以使用四物湯加上炮薑、人參、白朮來補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