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女科精要卷十八 (9)
女科精要卷十八 (9)
1. 產後雜症門
2. 產後血暈
產後血暈由產前素虛,產時亡血過多,以致虛火泛上,身無所主,以致昏暈。張按:大病、大虛之症,皆有之,名為血暈,實非因血而致暈也。方書盡曰,敗血流入肝經,眼生黑花,頭目旋暈不能起坐,昏悶不省人事,謂之血暈。此血熱乘虛逆上湊心,故昏迷不省,氣閉欲絕也,服童子便最好。
此論但照管敗血,全不照管大虛,但云氣閉欲絕。服童便,豈童便可挽回元氣欲絕乎。一方:用當歸二錢、益母草一錢,人參二錢、紅花六分、黑姜八分,沖熱童便服,此方兼得之矣。張每遇產婦向有血暈之症者,於將產數日預服十全、歸脾、養榮,調補氣血。臨產,人參一、二兩煎服,補於未產、未虛之前,產後無虛可乘,無暈可發矣。
婦人分娩昏冒瞑目,因陰血暴亡,心神失養。心與包絡君火相火也,得血則安,亡血則危,火上熾,故令人昏冒;火乘肺,故瞑目不省人事,是陰血暴亡,不能鎮撫也。經云:病氣不足,宜補,不宜瀉。瞑目閤眼,病悉屬陰,暴去有形之血,則火上熾,但補其血,則神自安,心得血則能養而神不昏迷矣。然甚者,更當以補氣藥兼之,恐勢急而補陰不及,且氣能生血也。
下血多而暈,名為血脫,當大劑人參,可以回陽。若下血少而暈,非血滯、或屬血竭,滯者溫而行之,竭者濁而補之,切勿以破血、行血妄投也。
產後血暈,宜輕輕扶坐,燒炭沃醋,或燒舊漆器,令煙入口鼻即蘇。急捏人中,靜以待之,元氣漸復,不可亂動,益令神氣散亂矣。
白話文:
產後血暈的情況,通常發生在產前身體本來就較虛弱,生產時失血過量,導致虛火上升,身體失去平衡,因而產生昏厥的現象。這種情況,不僅產婦會遇到,任何大病或極度虛弱的人也會出現,被稱為血暈,但事實上並不是因為失血才導致暈眩的。
醫書上說,這是因為失血後,殘餘的血液進入肝臟,眼睛會看到黑色斑點,頭部和視線會感到天旋地轉,無法坐起,甚至失去意識,這就是所謂的血暈。這是因為血液熱度太高,趁著虛弱時逆向上湧至心臟,所以會陷入昏迷,呼吸也快要停止,服用兒童的新鮮尿液效果最佳。
然而,這種論述只專注於處理殘餘的血液問題,完全忽略了嚴重的虛弱狀況,只提到呼吸快要停止。服用兒童的新鮮尿液,難道真能挽回即將耗盡的元氣嗎?有一個處方:使用當歸二錢、益母草一錢、人參二錢、紅花六分、黑薑八分,加入熱的兒童新鮮尿液服用,這個處方就兼顧了兩方面的問題。
每次遇到產婦有血暈的病史,在預計生產的幾天前,會先讓她服用十全、歸脾、養榮等調補氣血的藥物。在生產時,再服用一兩到二兩的人參,補充在生產前和虛弱前的能量,這樣產後就不會再虛弱,也不會再發生血暈的情況。
婦女在分娩過程中,如果突然昏倒閉眼,通常是因為大量失血,心神得不到滋養。心臟和包絡的君火、相火,得到血液就會平穩,失血就會危險,火氣上升,所以會讓人昏倒;火氣影響肺部,所以會閉眼失去意識,這就是因為大量失血,無法穩定情緒。經典上說,疾病是因為氣力不足,應該補充,而不是排泄。閉眼,所有的病症都屬於陰性,突然失去有形的血液,火氣就會上升,只要補充血液,精神自然就會安定,心臟得到血液就能滋養,精神也就不再昏沉。
然而,對於嚴重的病患,更應該同時服用補氣的藥物,以免病情緊急,補充陰氣來不及,而且氣力也能生成血液。
失血過多而昏厥,被稱為血脫,應該服用大量的補氣藥物,可以恢復陽氣。如果是失血不多卻昏厥,可能是血液堵塞或血液枯竭,堵塞的要溫暖並促進血液循環,枯竭的要補充濃稠的血液,千萬不要胡亂服用破血、活血的藥物。
產後血暈,應該輕柔地扶著產婦坐起,燒炭加上醋,或者燒舊漆器,讓煙霧進入口鼻,產婦就會甦醒。緊急時,捏一下人中,靜靜地等待,元氣逐漸恢復,千萬不可以亂動,這樣會使神氣更加混亂。
3. 惡露不下
惡露不下,由產後臟腑勞傷,氣血虛損,或胞絡挾於宿冷,或當風取涼,風冷乘虛而搏於血,壅滯不宣,積蓄在內,故不下也。宜溫暖活血,則血自行。更有服燥血枯不能宣滯者,惟為溫補氣血自通也,不可攻之,反增別病。
白話文:
【產後惡露不順】
產後惡露不順,多是因為生產後身體各部位勞累受損,導致氣血虛弱。也可能因為子宮內部有舊有的寒氣,或是產婦在產後不慎吹風受涼,使得寒風趁虛而入,與血液凝結,造成血液循環不暢,積存於體內,因此無法順利排出惡露。
應採用溫熱的療法促進血液循環,使血液自然流動。但若是服用過多燥熱的藥物導致血液乾涸,無法順利排出瘀滯,這時應轉而使用溫和的補血補氣療法,使氣血自然暢通。切勿強行排滯,否則可能引發其他疾病。
4. 惡露不絕
產後惡露不絕,由產時傷其經血虛損不足,不能收斂;或惡血不盡則好血難安;或陰虛內熱,熱搏血分;或挾於宿冷致氣血不調,並宜脈候參詳。虛極者,但溫補生新而瘀自化;虛不甚者,則為去瘀生新可也。
產後惡露不絕,若肝氣熱,不能生血,六味丸;若肝氣虛,不能藏血,逍遙散;若脾氣虛,不能攝血,六君子湯;胃氣下陷,不能統血,補中湯;若脾經鬱熱,血不歸源,加味歸脾湯;若肝經怒火,榮血妄行,加味四物湯;若氣血兩虛,十全大補湯;若肝經風邪,其血沸騰,一味防風丸;若淫欲怒氣,有傷衝任,血久不止者,六味地黃湯加阿膠、麥冬、五味子。
白話文:
【產後出血不止】
產後持續出血不止的情況,多半是因為生產時失血過多導致身體虛弱,無法自我恢復;或是舊血未完全排出,新的血液就無法正常運作;或是陰虛導致體內有熱,熱度影響到血液;或是與體內的寒氣相夾,造成氣血運行不順,這些情況都應詳細觀察脈象來判斷。
若是極度虛弱的,只需溫和地補充新生氣血,瘀血自然會逐漸化解;若是虛弱程度尚可的,則可以進行排瘀生新的療法。
產後出血不止,若是肝臟功能過熱,無法生成血液,可用六味丸;若是肝臟功能虛弱,無法儲存血液,可用逍遙散;若是脾臟功能虛弱,無法控制血液,可用六君子湯;若是胃氣下陷,無法統一血液,可用補中湯;若是脾經有鬱熱,血液無法回到根源,可用加味歸脾湯;若是肝經怒火,血液運行紊亂,可用加味四物湯;若是氣血雙虛,可用十全大補湯;若是肝經風邪,血液沸騰,可用一味防風丸;若是過度性行為或怒氣,傷害了沖任二脈,導致長期出血不止的,可用六味地黃湯加上阿膠、麥冬、五味子。
5. 產後頭痛
頭者,諸陽之會也。產後五臟皆虛,胃氣虧弱,飲食不充,而虛陽失守,上湊於頭,陽實陰虛,則令頭痛。間有敗血頭痛者,總濁氣在上也。雖有身熱、惡寒之候,只宜生化湯加減,慎不可用羌獨等藥。蓋此由真陽虧損,濁陰得以犯上,陷入髓海,為脹為痛,是非清陽升復,則濁陰不降,在裡內起之邪為病,非若外入之邪可表而愈也。
白話文:
【產後頭痛】
頭部是人體所有陽氣聚集的地方。產後,女性的五臟都處於虛弱狀態,胃氣不足,飲食營養攝入不夠,導致虛弱的陽氣失去控制,向上集中在頭部,形成陽氣過盛而陰氣不足的情況,這就會引起頭痛。偶爾,也可能因為產後血液瘀滯導致頭痛,這也是因為渾濁的氣體聚集在頭部所致。
即便有發燒、畏寒的症狀,也應當使用生化湯進行調理,但需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藥物增減,切記不可輕易使用如羌活、獨活等藥物。這是因為真正的陽氣損耗,導致渾濁的陰氣上擾,進入到腦髓,引起脹痛。這種情況下,除非能夠恢復清陽之氣,否則渾濁的陰氣無法下降。這種疾病是由體內的邪氣引起的,並非像外感邪氣那樣,可以通過發汗等方式得到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