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十四 (5)

回本書目錄

雜症大小合參卷十四 (5)

1. 補骨脂丸

治下元虛敗,腳手沉重,夜多盜汗,縱欲所致。

補骨脂(四兩,炒香),菟絲子(四兩,酒蒸),胡桃肉(去皮,一兩),沉香(一錢五分,研細),蜜丸,桐子大,每服三十丸,空心鹽湯溫酒任下。中氣大虛者,參湯送之。夏至日服起,冬至日止,日進一服。唐宣宗時張壽太尉知廣州得方於南番,詩云:三年時節向邊隅,人信方知藥力殊,奪得春光來在手,青娥休笑白髭鬚。

白話文:

這是在講述一種名為「補骨脂丸」的藥方,主要用於治療由過度性行為導致的下體虛弱、四肢沉重以及夜間大量出汗等症狀。

配方包含:

  1. 補骨脂四兩,炒香。
  2. 菟絲子四兩,以酒蒸煮。
  3. 核桃肉一兩,去皮。
  4. 沉香一錢五分,研磨成細粉。

將以上成分製成蜜丸,大小如桐子,每次服用三十粒,空腹時以淡鹽水或溫酒送服。若中氣非常虛弱,則以人參湯送服。此藥應自夏至日起開始服用,直至冬至日停止,每日一次。

此方來自唐代宣宗時期,張壽太尉在廣州擔任官職時從南方得到。他曾寫詩讚揚此藥效:「在邊疆度過了三年的時間,人們才終於認知到這藥物的獨特力量。它就像是將春天的活力握在手中,讓青年人不再嘲笑老者的白鬍鬚。」

2. 還少丹

治脾腎虛寒,血氣羸乏,不思飲食,發熱盜汗,遺精白濁,肌體瘦弱,牙齒浮腫等症。腎為先天之根本,脾為後天之根本,二本有傷,則見上項諸症。故未老而先衰,二本既固,則老可還少矣。

熟地黃(二兩),山藥,牛膝(酒浸),枸杞子(酒浸,兩半),山茱,茯苓(乳拌),杜仲(薑汁炒斷絲),遠志(去心),五味子(炒),枳實(酒蒸),肉蓯蓉(酒浸,一兩),小茴香(炒),巴戟天(酒浸),石菖蒲(五錢),加棗肉蜜丸,鹽湯或酒下。一方茯苓換茯神加川續斷,名打老兒丸。因婦人年過百歲,打其老兒子,不肯服此丸故名。

此手足少陰太陰藥也。兩腎中間有命火,乃先天之真陽,人之日用云為皆此火也。此火衰微,則無以熏蒸脾胃,飲食減少,而精氣日衰矣。蓯蓉,巴戟能入腎經血分,茴香能入腎經氣分,同補命門之不足,火旺則土強而脾能健運矣。熟地、枸杞補水之藥,水足則有以濟火,而不亢不害矣。

杜仲、牛膝補腰膝以助腎,茯苓、山藥滲濕熱以助脾,山茱、五味生肺液而固精,遠志菖蒲通心氣以交腎,大棗補氣益血潤肺強脾,枳實助陽補虛,充肌壯骨,此水火平調,脾腎交補之劑也。

白話文:

這款藥方[還少丹],適用於治療由脾腎虛寒導致的各種症狀,如體力疲弱,食慾不振,發燒與盜汗,遺精及白濁,身體消瘦,牙齒疼痛腫脹等。因為腎是人體的先天根本,而脾則是後天的根本,當這兩個根本受到損傷,上述的病徵就會出現。因此,人可能未老先衰,但只要這兩個根本穩固,就能達到延緩衰老的效果。

配方包含:熟地黃(二兩),山藥,牛膝(用酒浸泡),枸杞子(用酒浸泡,兩半),山茱萸,茯苓(與乳製品拌和),杜仲(薑汁炒至斷絲),遠志(去除心部),五味子(炒過),枳實(酒蒸),肉蓯蓉(酒浸泡,一兩),小茴香(炒過),巴戟天(用酒浸泡),石菖蒲(五錢)。加入棗肉和蜂蜜製成丸狀,服用時可用鹽湯或酒吞下。另一種配方是以茯神取代茯苓並加入川續斷,這種藥丸被稱為"打老兒丸",名字源自一個傳說,說有一個百歲老婦人因服用此藥而變得精力旺盛,甚至有力氣打她的老兒子。

這款藥方涵蓋了手足少陰和太陰部位的治療。人體的兩腎之間藏有命火,這是先天的真陽,人體日常活動的能量都來自這把火。當這把火衰弱,就無法溫暖脾胃,導致飲食減少,精氣逐漸衰退。肉蓯蓉和巴戟天能進入腎臟的血液部分,小茴香能進入腎臟的氣息部分,三者共同補充命門的不足。當火勢旺盛,土性強壯,脾臟就能更有效地運轉。熟地黃和枸杞子補充水分,當水分充足,就能調節火勢,使其既不過剩也不欠缺。

杜仲和牛膝補充腰膝的力量以增強腎臟,茯苓和山藥幫助排濕熱以增強脾臟,山茱萸和五味子生成肺部的液體並固守精氣,遠志和石菖蒲打通心臟的氣息以聯繫腎臟,大棗補充氣血滋潤肺部和強化脾臟,枳實有助陽氣補充虛弱,使肌肉充盈骨骼強壯。這是一款調和水火,交補脾腎的配方。

3. 大造固真膏

填補精血,壯固元陽。

補骨脂(六兩,鹽、酒浸一宿、炒香),胡桃仁(酒蒸,去皮,三兩,另研),山藥(四兩,炒黃),山茱萸(去核、酒蒸,三兩,焙),菟絲子(酒洗,曬乾,炒燥,另磨細末,四兩,不出氣),小茴香(一兩五錢,焙),肉蓯蓉(酒洗,去鱗甲,二兩,焙),巴戟天(酒洗,去心,二兩,焙),鹿茸(去毛骨,二兩,酥炙),五味子(一兩五錢,蜜酒拌蒸,曬乾,焙),人參(二兩,銼片,隔紙焙),熟地(十二兩,酒煮,去渣熬膏,四兩),枸杞子(六兩,水煮,去渣,熬膏,三兩),於白朮(米泔水浸一宿,銼片,曬乾,六兩,人乳拌蒸,炒黃,水煮去渣,熬成膏,三兩),紫河車(一具,酒洗淨,酒煨,去筋膜,熬成膏),上前藥各制度,共為細末,用後四膏和劑。如干加煉老蜜少許,杵千下為丸,如桐子大,每早晚食前各服三錢,白湯溫酒任下。

白話文:

【大造固真膏】

本方旨在滋補精血,強化身體的基礎能量。

藥物及製法如下:

  • 補骨脂六兩,先以鹽和酒浸泡一夜,然後炒至香氣四溢。
  • 胡桃仁三兩,用酒蒸過,去皮後單獨研磨。
  • 山藥四兩,炒至呈黃色。
  • 山茱萸三兩,去核並以酒蒸過,再烘乾。
  • 菟絲子四兩,酒洗後曬乾,炒至無水分,單獨磨成細粉。
  • 小茴香一兩五錢,烘乾。
  • 肉蓯蓉二兩,酒洗後去鱗甲,烘乾。
  • 巴戟天二兩,酒洗後去心,烘乾。
  • 鹿茸二兩,去毛骨,用酥油烤制。
  • 五味子一兩五錢,與蜜酒混合蒸煮,曬乾後烘乾。
  • 人參二兩,切成薄片,夾在紙中烘乾。
  • 熟地十二兩,以酒煮過,去渣後熬成膏狀,取四兩。
  • 枸杞子六兩,用水煮過,去渣後熬成膏狀,取三兩。
  • 白朮六兩,先以米泔水浸泡一夜,切片曬乾,與人乳混合蒸煮,炒至黃色,去渣後熬成膏狀,取三兩。
  • 紫河車一個,酒洗淨,酒煨,去筋膜,熬成膏狀。

上述藥材按規定方法處理後,共同研磨成細粉,再與後面提到的四種膏狀物混合。若太乾,可加入少量煉製好的老蜜,搗打千次做成藥丸,大小如梧桐子,每日早晚飯前各服用三錢,可用溫開水或溫酒送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