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十四 (1)
雜症大小合參卷十四 (1)
1. 玉華白丹
清上實下,助養本元,最治二便不固,夢遺精滑等證。
鍾乳粉(煉成者)一兩,白石脂(淨瓦上煅通紅,研細水飛)陽起石(瓷罐中煅令通紅,取出酒淬,放陰地上令乾),各半兩,左顧牡蠣七錢,(洗用韭菜搗汁,鹽泥固,濟火煅取白者)上四味,各研令極細,拌和作一處,研一二日,以糯米粉煮糊為丸,如芡實大,入地坑出火毒一宿,每服一粒,空心濃煎人參湯,待冷送下,不僭不燥,可以久服,大補真元,最祛宿疾。婦人無妊者,當歸地黃浸酒送下。
凡服藥後,以少少白粥壓之。忌豬羊血、綠豆粉。
白話文:
【玉華白丹】
這款藥物的主要功效是清熱去火、滋補下元,對於大小便失禁,以及因虛弱導致的夢遺、早洩等問題有很好的療效。
主要成分包括:鍾乳粉(需經過煉製的)一兩,白石脂(需在乾淨的瓦片上燒至通紅,然後研磨成細粉,用水漂洗)和陽起石(在瓷器罐中燒至通紅,取出後用酒淬火,放在陰涼處晾幹)各半兩,左顧牡蠣七錢(需先清洗,再用韭菜汁與鹽泥混合包裹,經火煅燒,取其白色部分)。以上四種藥材均需研磨至極細,充分混合後,再研磨一到兩天,用糯米粉煮成糊狀作為丸劑的基底,丸子大小約如芡實,放入地坑中一夜以去除火氣,每日空腹服用一粒,用人參湯濃煎後待冷送服,不會造成身體過度燥熱或寒涼,適合長期服用,能大補元氣,驅除陳年舊疾。女性若未懷孕,可用當歸地黃浸泡的酒來送服。
服用藥物後,可飲用少量的白粥以保護胃部。服用期間應避免食用豬羊血、綠豆粉等食物。
2. 白濁神方
萆薢四兩,煮酒一斤,善飲者二斤,煎一碗,露一宿,空心服。
一方治男子遺精白濁,女人赤白沙淋。
用雞子一個,連紅白攪勻,入硃砂細末一錢,拌和飯上頓熟,酒下,每日一個、三個痊愈。
萆薢分清飲
方見淋病門。
清心蓮子飲
方見燥門。
白話文:
【白濁神方】
取四兩的萆薢,用來煮一斤的酒,對於善飲的人可以煮到二斤,煮好後再煎至一碗的份量,然後放到外面讓它過一夜,第二天早上空腹服用。
另一個方法是治療男性遺精白濁,女性赤白沙淋的問題。
取一個雞蛋,將蛋黃和蛋白攪勻,再加入一錢的硃砂細末,和飯一起蒸熟,服用時用酒送下,每天吃一個,連續三天就能痊癒。
萆薢分清飲
這個方子可以在淋病門找到詳細介紹。
清心蓮子飲
這個方子在燥門中有詳細說明。
3. 方脈陽痿
《經》曰:五臟皆有精,精者人之本也。腎為藏精之都會,聽命於心君,若能遺欲澄心,精氣內守,陰平陽秘,精元固密矣。或縱欲勞神,則心腎不交,關鍵不固。《經》曰:怵惕思慮則傷神,神傷則恐懼,流淫而不止;又曰:恐懼而不解則傷精,精傷則骨酸痿厥精時自下;又曰:五臟主藏精,傷則失守,此皆痿之漸也。
《經》曰:男子二八腎氣盛,天癸至。(謂天一所生癸水故名,今人專以言女人精血,非也。)精氣溢瀉,陰陽和,故能有子;又曰:衝脈者,為十二經之海,五臟六腑皆稟焉。起於胞中,出於氣衝,前行於胸,伏行於背,下入於足,滲灌諸陽,其出入皆少陰經以行;又曰:沖為血海,(血海男女皆一,不獨女人也。)諸經朝會,男子則運而行之,女子則停而止之,運行者,無積不滿,動也。
停止者,有積而能滿,靜也。不滿者,陽也氣也。能滿者,陰也血也。故滿者,以時而溢謂之信,男子以氣運,故陽氣應日而一舉,女子以血滿,故陰血應月而一下,其不應日而舉者,真陽之衰於內也。間數日而一舉者,真陽之漸生於中也。多日而竟不舉者,是真陽之絕於內也。
不惟嗣育既難,且非長生之象矣。
任脈者,起於中極之下,以上毛際,循腹裡,上關元,屬陰脈之海,此人生養之始,故女人尤重之。
督脈起於下極之俞,並於脊裡,屬陽脈之海,督者猶言都也。是人陽脈之都綱也。任脈主任一身之陰血,督脈總督一身之陽氣,而其原皆稟於沖也。然衝脈又稟少陰之氣以行,夫此氣也。即天一所生之義,朱子所謂稟於有生之初,《悟真篇》所謂生身受氣初者是也。然天地之道,嚴冬之後,必有陽春,不收斂,不能發生。
今人既昧收藏之理,縱欲竭精,能無內竭而致痿乎?況動者陽也,氣也,火也。有火而後有陽,有陽而後有氣,火有無形者也。可上可下,上盛則下虛,外盛則內虛,故必欲其閉藏,方能為陽氣之用,在乎人身心為君火,命門為相火,必心火動,而相火隨之,未有心火不動,而相火動者,奈有勞心過度及思慮無窮,心主神,過思則神馳於外,腎主精,過勞則精耗於中,君火傷而不能降,腎陰虧而不能升,元陽運用於上,孤陰日衰於下,《經》曰:陰陽離決,精氣乃絕,以致上下不交,水火不媾,而為陽痿者,更多矣。
況觀袁了凡所論聚精之道,則惱怒縱酒,皆是耗損精氣,圖種玉者,可不知所重歟!袁了丸論,具女科嗣育門。
夫陽痿一症,《經》文諄諄言之,而後賢諸書,並無專門證論,以其事多隱曲,難以明言,猶恐後人復肆強陽,嗜欲無度,耗竭精氣與其強而縱欲,不若痿而絕欲也,所以置而不論。爰是陽痿一病,並無專門查考,往往少年犯此,無從調治,難於施化,致斬萬世之傳,恐也非仁人之所樂聞也。況《易》曰:天地氤氳,萬物化醇,男女媾精,萬物化生。
白話文:
《黃帝內經》說:五臟都有精氣,精是人生命的根本。腎是儲藏精氣的地方,聽命於心。如果能減少慾望、澄淨心靈,精氣就能守在體內,陰陽平衡,精元就會穩固。如果放縱慾望、勞累心神,就會導致心腎不交,關鍵部位不牢固。《黃帝內經》說:驚恐思慮會傷神,神傷就會恐懼,導致精液不自主地流失;又說:恐懼不能解除就會傷精,精傷就會導致骨頭痠痛、陽痿,精液會自己流出;還說:五臟主藏精,受傷就會失去固守的能力,這些都是陽痿的開端。
《黃帝內經》說:男子在十六歲時腎氣旺盛,天癸(指先天精氣)出現。(所謂天癸,是指先天所生的精水,現在的人都專指女子的精血,這是錯誤的。)精氣充足溢出,陰陽調和,所以能夠生育子女;又說:衝脈,是十二經脈的海洋,五臟六腑都從它那裡獲取營養。它起於胞宮內,出於氣衝穴,向前行走在胸部,伏行在背部,向下進入足部,灌溉全身陽氣,它的運行依靠少陰經。又說:衝脈是血海(血海男女都有,不單獨指女子)。各經脈都會匯聚於此,在男子身上,衝脈運轉而行,在女子身上,衝脈則停止不動。運行的衝脈,沒有堆積不滿的道理,是動的表現。
停止的衝脈,會有堆積而滿盈的現象,是靜的表現。不滿盈的是陽氣。能夠滿盈的是陰血。所以滿盈的精血,按時溢出,叫做“信”,男子藉由氣的運轉,陽氣每天都會勃起一次,女子藉由血的滿盈,陰血每月都會來一次月經。如果男子不能每天勃起,是體內陽氣衰弱的表現。如果隔幾天勃起一次,是體內陽氣逐漸恢復的表現。如果很多天都不能勃起,是體內陽氣完全衰竭的表現。
這不僅難以生育後代,也不是長壽的徵兆。
任脈,起於小腹下部,向上沿著毛際,在腹腔中行走,向上到達關元穴,歸屬於陰脈之海,這是人體生命養育的開始,所以對女人來說尤其重要。
督脈,起於尾骶骨的俞穴,沿著脊椎行走,歸屬於陽脈之海,督就像“都”,是人體陽脈的總綱。任脈主管全身的陰血,督脈總管全身的陽氣,它們的根源都來自衝脈。然而衝脈的運行又依賴少陰之氣,這種氣,就是先天所生的精氣,朱熹所說的“稟於有生之初”,張伯端在《悟真篇》所說的“生身受氣初”指的就是這個。然而天地之道,嚴冬之後,必定有陽春,如果沒有收斂,就無法生發。
現在的人不明白收藏精氣的道理,放縱慾望,耗竭精氣,怎麼可能不導致體內衰竭而陽痿呢?況且動是屬陽的,是氣,也是火。有火才有陽,有陽才有氣,火是無形的。可以上行也可以下行,火在上盛,則在下就虛;在外盛,則在內就虛。所以一定要讓它閉藏,才能發揮陽氣的作用。在人體中,心是君火,命門是相火,一定是要心火動,相火才會跟著動,從來沒有心火不動,而相火卻動的情況。但現在有許多人過度勞心,思慮過多,心主神,過度思慮會讓精神外散;腎主精,過度勞累會讓精氣耗損。君火受傷就不能下降,腎陰虧虛就不能上升,元陽運行於上,孤陰在下日益衰弱。《黃帝內經》說:陰陽分離,精氣就會斷絕,導致上下不通,水火不濟,而產生陽痿,這種情況更多。
更何況看袁了凡所說的聚精之道,就知道惱怒、縱酒,都會耗損精氣。想要生兒育女的人,怎麼能不重視呢?(袁了凡的理論,可在婦科的生育部分找到)
陽痿這個病,《黃帝內經》已經說得很清楚了,但是後世的醫書,都沒有專門針對這個病症來討論,因為這個事情比較隱晦,難以明確說明,也是擔心後人再次過度追求性慾,放縱慾望,耗竭精氣。與其強行逞慾,不如陽痿而斷絕慾望。所以就沒有特別加以討論。就因為這樣,陽痿這個病一直沒有人專門研究,往往很多年輕人犯這個病,沒有辦法好好調理治療,難以恢復健康,以至於斷子絕孫,這恐怕不是仁慈的人所樂見的。況且《易經》說:天地陰陽交合,萬物才能化育,男女交合,萬物才能化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