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十四 (1)
雜症大小合參卷十四 (1)
1. 參苓琥珀湯
治淋,莖中痛不可忍,相引脅下痛。
人參(五分),茯苓(四分),川楝(炒,一錢),生甘草(一錢),玄胡索(七分),琥珀,澤瀉,柴胡,當歸梢,青皮,黃柏(各三分),水煎,空心溫服。
一方
治尿血,用益元散,以甘草升麻煎湯,調服。
又方
用琥珀為末,每服一錢,燈心薄荷調下。
白話文:
【參苓琥珀湯】
用於治療泌尿系統疾病,症狀包含尿道劇烈疼痛難耐,甚至痛感會延伸至脅下。
藥材包括:人參五分、茯苓四分、炒過的川楝一錢、生甘草一錢、玄胡索七分、琥珀適量、澤瀉、柴胡、當歸梢、青皮、黃柏各三分,用水煎煮,應在空腹時溫熱服用。
另一方
用於治療尿血的處方,使用益元散,並以甘草和升麻煎成湯,調合後服用。
再一個方子
將琥珀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錢,可用燈心草和薄荷調和後吞服。
2. 萆薢分清飲
治膏濁頻數,漩白如清,名曰膏淋。
萆薢,石菖蒲,烏藥,益智(等分),甘草梢(減半),水煎服。
水性就下,故淋瀝不已。燥可去濕,故用菖蒲,烏藥以平濕土之敦阜,益智入腎可納氣歸源,腎水得令則自能閉藏,而小便有節,至於使水道轉入大腸,分清滲濁者,獨萆薢之力也,故曰萆薢分清飲。
白話文:
這是在治療一種症狀,稱為膏淋,其特徵是頻繁且大量的尿液排放,尿色清澈如膏狀。
藥方成分包含:萆薢、石菖蒲、烏藥和益智,這些藥材使用量需等同;另外,甘草梢的使用量則需減半。將這些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根據中醫理論,水性向下流動,所以會出現持續不間斷的排尿現象。使用具有燥濕作用的石菖蒲和烏藥,可以平衡體內濕氣過重的情況,益智能進入腎臟,有助於將氣歸源,當腎臟功能正常,自然就能控制排尿,使小便有節制。其中,能使水分經由尿道轉入大腸,從而實現分清濁的功能,主要靠的是萆薢的作用,因此這個藥方被命名為"萆薢分清飲"。
3. 小薊飲子
治下焦結熱血淋。
小薊,生苄,滑石,通草,淡竹葉,蒲黃,藕節,當歸,梔子,甘草水煎,空心服。
丹溪治溺血,用夏枯草,燒存性,研細,空心米飲調服。以此草活血行氣,有補養厥陰血氣之功,蓋前陰屬厥陰也。
白話文:
【小薊飲子】
這是用來治療下部身體因熱結所導致的血尿症狀。
具體藥方如下:小薊、生地黃、滑石、通草、淡竹葉、蒲黃、藕節、當歸、梔子、甘草,這些藥材用水煎煮後,在空腹時服用。
丹溪醫生在治療尿血的情況時,會使用夏枯草,先燒過保留其性質,然後研磨成細粉,再用米湯調和後在空腹時服用。選擇夏枯草的原因是因為它具有活血行氣的效果,並能補養肝臟(厥陰)的血液與氣力,因為排泄器官屬於肝臟(厥陰)的範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