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十三 (6)
雜症大小合參卷十三 (6)
1. 方脈痢疾合參
凡胎前滯下,宜用黃芩、黃連、白芍、炙甘草、橘紅、紅曲、枳殼、蓮肉,略用升麻,未滿七月,勿用滑石。夫冬月傷寒,己稱病熱,至夏秋暑熱三氣交蒸,互結之熱,十倍於冬月矣。外感三氣之熱,而成下痢,必從外而出之,是故下痢有用辛涼以解表,次用苦寒以清裡,一二劑愈矣。
失於表者,外邪但從里出,不死不已,故雖百日之遠,仍用逆流挽丹之法,引其邪而出之於外,則死證可活,危證可安,金匱以下,痢脈反弦發熱身汗者自愈,夫久痢之脈,深入陰分,沉澀微弱矣。忽然而轉弦脈,渾是少陽生髮之氣,非逆挽之法乎。脈細皮寒,氣少泄利,前後飲食不入,是謂五虛死,惟用參附,十可救一。
痢後腳漸細而軟弱,名為痢風,不治而成鶴膝風,治宜溫補肝脾腎,不可仍用燥脾之藥也。
痢後痛風,遍身疼甚,系腸胃濕熱,惡血未淨,復還經絡,所以留滯隧道作痛也。宜四物湯,加桃仁、紅花、牛膝、陳皮之類,亦有氣血虛而疼痛者,不可不審。
白痢自大腸,赤痢自小腸,此丹溪以赤白分氣血言也。大腸為傳道之官,痢屬傷腸胃之血絡。動臟腑之脂膏,故赤白俱併入大腸而下,若小腸則為出溺之所,未見小腸為下痢之腑也。謂心主血,心與小腸表裡,故赤痢本小腸之所化則可,若謂從小腸而來,未之有也。
凡治滯下,與大腸滑泄自利不同,滑泄有可澀之道,故古人間有用粟殼訶子以正其滑。若滯下本屬濕熱澀滯,法宜疏利,最忌兜澀,大腸為肺之腑,大腸既有濕熱留滯。則肺家亦必有鬱滯不清,言人用藥,每利肺氣,知其性喜通利,清臟以及腑也。倘誤用兜澀,則濕熱無所宣泄,肺氣不得下行,非惟痢疾增劇濕熱熏蒸,上及於肺,則脹滿氣逆,不眠惡食諸證見矣。
喻嘉言治痢,直腸無度,大用四君子湯調赤石脂禹餘糧末,頻頻與服,而腹反大痛不可忍,此正所謂通則不痛,痛則將有不通之意矣。仍服之果愈,後用四君子倍茯苓全安。
下利身熱脈弱者自愈,汗出者亦自愈,脈虛水沉澀者順,實大浮者死,手足溫者生,厥者死,利屋漏魚腦純血者死。
白話文:
**胎前痢疾:**懷孕期間出現腹瀉,適合使用黃芩、黃連、白芍、炙甘草、橘紅、紅曲、枳殼、蓮肉等藥材,可以稍微加一點升麻。如果懷孕未滿七個月,不要使用滑石。
**傷寒與痢疾:**冬天受寒導致的發熱,到了夏秋季節,暑熱與其他熱氣交雜,熱邪會比冬天強烈十倍。如果外感這些熱邪而導致腹瀉,必須從體表疏散邪氣,所以治療痢疾要先用辛涼的藥物解表,再用苦寒的藥物清裡,通常吃一兩次藥就會痊癒。
**治療失誤:**如果疏忽了表證,外邪只會往裡走,疾病不會停止,即使病程很長,也要用逆流挽丹的方法,把邪氣引導到體外,這樣才能讓瀕臨死亡的病人活過來,讓危險的病情穩定下來。《金匱要略》中說,痢疾脈象如果反而是弦脈,而且有發熱出汗的情況,表示疾病會好轉。長期痢疾的脈象會深入陰分,變得沉澀微弱。如果突然轉變成弦脈,這是少陽之氣生發的象徵,不就是逆轉病勢的方法嗎?如果脈象細微、皮膚冰冷、氣虛泄瀉、前後吃不下東西,這就是所謂的「五虛死」,只有用人參和附子才能救回一部分病人。
**痢後遺症:**痢疾之後,腳逐漸變得細弱無力,稱為「痢風」,如果沒有治療,會變成鶴膝風。治療應該溫補肝脾腎,不能再使用燥濕的藥物。
**痢後疼痛:**痢疾之後,如果全身劇烈疼痛,這是因為腸胃濕熱、瘀血未清除,又回到經絡,阻礙氣血運行而導致疼痛。適合使用四物湯,並加桃仁、紅花、牛膝、陳皮等藥材。也有些病人是因為氣血虛弱而疼痛,必須仔細辨別。
**赤白痢疾:**白痢是出自大腸,赤痢是出自小腸,這是朱丹溪從氣血的角度來區分的。大腸是傳導廢物的器官,痢疾是損傷腸胃的血脈,以及臟腑中的脂肪,所以無論是赤痢還是白痢,都從大腸排出。小腸是排泄尿液的器官,沒聽過小腸是導致痢疾的腑器。心主管血,心與小腸互為表裡,所以說赤痢是小腸所化生的還可以,但說赤痢來自小腸就不對了。
**治療滯下:**治療滯下和治療大腸滑泄不止不同。滑泄可以用收澀的方法來治療,所以古人才會用罌粟殼、訶子來止瀉。如果滯下是因為濕熱積滯引起的,治療應該疏通利導,最忌諱收澀。大腸是肺的腑,如果大腸有濕熱積滯,肺部也一定有鬱滯不暢。所以用藥要清肺氣,因為肺喜歡通暢,要由臟到腑都清理乾淨。如果誤用收澀的藥物,濕熱就無法宣洩,肺氣也無法下行,不僅痢疾會加重,濕熱也會熏蒸,往上影響到肺,導致脹滿、氣逆、失眠、食慾不振等症狀。
**喻嘉言治痢案例:**喻嘉言治療痢疾,不拘泥於常規,大量使用四君子湯,調和赤石脂和禹餘糧的粉末,頻繁地給病人服用,結果反而導致腹部劇烈疼痛,無法忍受。這正是所謂的「通則不痛,痛則不通」。後來仍然堅持服用,結果痊癒,之後用四君子湯加倍茯苓完全康復。
**痢疾預後:**腹瀉,但身體有熱,脈象虛弱,表示疾病會好轉。腹瀉後出汗也表示疾病會好轉。脈象虛弱,沉而澀,表示順利,脈象洪大而浮,表示病情危險。手腳溫暖表示生命力還在,手腳冰涼表示病情危險。如果拉出像屋漏、魚腦狀的純血便,表示病人將會死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