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三 (1)
雜症大小合參卷三 (1)
1. 清脾飲
治壯盛人瘧疾,熱多寒少,小便澀,脈弦數。
青皮(去瓤炒),厚朴(薑汁炒),白朮(土炒),黃芩(炒),半夏(制),柴胡,茯苓,草果,甘草,姜水煎服。
吳氏曰:清脾,非清涼之謂,乃攻其邪,而脾部為之一清也。半夏除濕化痰開氣散表,佐以草果、厚朴則中州之垢肅清,然瘧脈自弦,肝風必鼓,柴胡、青皮,可以散厥陰之邪,木壯必乘脾,白朮、茯苓可以固太陰之土,黃芩清其火,甘草緩其急,而瘧邪可解矣。雖然此為壯實者設也,用之太過,反深沉痼,必致綿延難愈,甚而變成他症,卒難救藥有司命之責者,其可不惕然知戒耶!
白話文:
這份古方[清脾飲],適用於壯年體質強健的人患瘧疾,症狀表現為發熱多而寒顫少,小便不通暢,且脈象呈現弦數的情況。
藥方組成為:青皮(去掉內膜後炒過)、厚朴(薑汁炒過)、白朮(土炒過)、黃芩(炒過)、半夏(炮製過)、柴胡、茯苓、草果、甘草,用薑和水煎煮後服用。
吳氏指出:清脾飲中的「清脾」並不是指使用清涼的藥物,而是通過藥物的作用,將體內的病邪清除,從而使脾臟功能恢復正常。半夏可以去除濕氣,化解痰液,開通氣機,散發表邪,加上草果和厚朴,可以徹底清理中焦的污垢;然而瘧疾的脈象本來就是弦,肝風勢必會興起,柴胡和青皮能有效驅散厥陰的邪氣;肝氣旺盛時容易侵擾脾臟,白朮和茯苓可以鞏固太陰的脾氣;黃芩清熱解毒,甘草緩和急躁,如此一來,瘧疾的邪氣就可以被解除。然而,這份處方是專門為體質壯實的人設計的,如果使用過度,反而會導致病情加重,變得纏綿難愈,甚至轉變為其他疾病,到時候就很難救治了。對於負責治療的醫生來說,一定要警醒,知道何時該停止或調整治療方案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