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四十二 (3)
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四十二 (3)
1. 赤小豆
稟秋燥之氣以生,味甘酸兼辛、氣平,無毒。甘酸有斂逆之功,辛平有散濕熱之力,所以為排膿消腫、脹滿濕痹、止渴止泄、健脾燥濕之用。色赤為心之谷,其性下行,入陰分,通小腸,治有形之病,消痰散腫,雖潰爛幾絕者,為末敷之無不立效。
赤小豆,性下行。而通小腸,入陰分。治久形之積,下水氣,散消腫,止嘔吐,陳瀉痢,解熱毒。和桑白皮煎,治濕痹。延手足脹大。同活鯉魚煮,療脾氣。人臍腹突高,利小便去脹滿,除消渴下胞衣,通乳汁。久服令人枯燥,肌瘦身重,以其專健脾胃,行津液,消水濕,降令太過也。
白話文:
中醫古代文字翻譯:
赤小豆
赤小豆生長於秋季乾燥的氣候,味甘酸兼辛,性平,無毒。甘酸具有收斂逆氣的作用,辛平則能散去濕熱。因此,赤小豆可用於排膿消腫、治療腹脹滿、濕痺、止渴止瀉、健脾燥濕等症狀。
赤小豆色赤,為心之谷,其性下行,入陰分,通小腸,可治療有形之病,例如腫瘤,即使已經潰爛幾乎要消失的腫瘤,用赤小豆研末敷於患處,也能立即見效。
赤小豆性下行,通小腸,入陰分,可治療久積的形氣,去除水氣,散消腫,止嘔吐,緩解陳舊的瀉痢,解熱毒。
赤小豆與桑白皮煎服,可治療濕痺、手足腫脹。
赤小豆與活鯉魚同煮,可治療脾氣虛弱。人若臍腹突出,服用赤小豆可利小便,去除脹滿,消渴,下胞衣,通乳汁。
長期服用赤小豆,可能導致身體枯燥,肌肉瘦弱,體重增加,這是因為赤小豆專門健脾胃,行津液,消水濕,而其降泄之性過於強烈所致。
主治(痘疹合參),善利小便,散毒排膿,消渴止瀉。凡小兒未出瘡疹者可常食。瘡疹作渴,以此煎湯飲之亦可。
白話文:
主要治療痘疹,能促進小便通暢,散發毒素排出膿液,緩解口渴和腹瀉。對於還沒有長瘡疹的小孩可以經常食用。如果長了瘡疹感到口渴,也可以用這個來煎湯飲用。
2. 綠豆
稟土中之陰氣,故味甘,氣寒,無毒。入足陽明經。以甘寒之性,能解丹石藥毒,一切熱毒。為消渴煩熱,厚腸胃和五臟,潤皮膚除濕消腫,益氣除熱,風疹痘癰並堪,資治脾胃虛寒。滑泄者忌之。
綠豆,甘,寒,行十二經絡,煎湯解酒毒,煩熱兼除。作粉敷腫痛,丹毒且厭,益氣力,潤皮膚,利小便,清胃熱,厚腸胃,養精神。五臟能和。常食不忌,汁飲消渴即解,並解百藥毒,及一切癰腫痘毒如神。築枕夜臥,明目疏風,其反能去目翳,蓋肉桂平而皮性大寒。綠豆粉所稟氣味,與綠豆同,味甘涼無毒,涼諸熱。
白話文:
綠豆性寒味甘,無毒,入足陽明經。由於其甘寒的特性,能解丹石藥毒以及各種熱毒,適合治療消渴煩熱、滋養腸胃和五臟、潤滑皮膚、除濕消腫、益氣除熱,也能有效應對風疹、痘瘡和癰腫。但脾胃虛寒、滑泄者需慎用。
綠豆煎湯可解酒毒,並能消除煩熱。將其製成粉末外敷,可治療腫痛、丹毒等。綠豆能益氣力、潤皮膚、利小便、清胃熱、滋養腸胃、養精神,使五臟協調。常食無忌,飲用綠豆汁可解消渴症,並能解百藥毒以及各種癰腫痘毒。將綠豆製成枕頭夜間臥用,能明目疏風,甚至可去除目翳,這是因為綠豆性寒,與性溫的肉桂相比,寒性更大。綠豆粉的氣味和藥性與綠豆相同,味甘涼無毒,能清熱解毒。
益氣,解酒食諸毒。治發背癰瘡,及湯火傷灼。
護心散(一名內托散。又名乳香萬全散。)凡有疽疾,一日至十三日內,宜連進十餘服,方免變症,使毒氣外出。服之稍遲,毒氣內攻,漸生嘔吐。或鼻生瘡茵不食,即危也。四五日亦宜間服之。用真綠豆粉一兩,乳香半兩,燈芯同研,和勻,以生甘草煎膿湯,調下一錢,時時呷之。
若毒氣衝心,有嘔逆之症,大宜服此,蓋綠豆厭熱下氣,消腫解毒,乳香消諸癰腫毒,服至一兩,則香徹瘡孔,真聖藥也。(一方有丹砂二錢五分,),杖瘡疼痛,綠豆粉炒研,以雞子白和塗之妙。綠豆皮,尤解熱毒,退目翳。通神散,治斑痘後眼目生翳,用綠豆皮、甘菊花、穀精草等分,為末,每用一錢,以乾柿餅一枚,粟米泔一盞,同煮乾食柿,日三服,淺者五七日,遠者半月,大效。
白話文:
這方劑能補氣、解酒食毒,治療發背癰瘡以及湯火灼傷。若有疽疾,一日到十三日內,應連續服用十餘劑,才能避免病情變化,讓毒氣排出。若服藥過晚,毒氣就會內攻,漸漸產生嘔吐,甚至鼻子上長瘡,不願意吃東西,就會很危險。四五天也要間隔服用。用真綠豆粉一兩,乳香半兩,燈芯一起研磨,混合均勻,用甘草煎湯調服一錢,隨時服用。
如果毒氣衝擊心臟,有嘔逆的症狀,非常適合服用此方。因為綠豆能清熱降氣,消腫解毒,乳香能消解各種癰腫毒,服用至一兩,藥香會直達瘡孔,是真正的聖藥。至於杖瘡疼痛,可以將綠豆粉炒研,用雞蛋清調和塗抹,效果很好。綠豆皮尤其能解熱毒,退目翳。治療斑痘後眼目生翳,可以用綠豆皮、甘菊花、穀精草等分研末,每次服用一錢,用乾柿餅一枚,粟米泔一盞,一同煮食,每天服用三次,病情較輕者五七日,較重者半月,效果显著。
主治(痘疹合參),專解痘疔熱毒,痘內煩熱消渴。凡痘熱毒盛,而又值夏天者,並小兒未出痘疹者,俱可煮爛,勿去皮食之。
白話文:
主治痘疹,專門解除痘疔的熱毒,以及痘疹引起的內熱煩躁和口渴。凡是因為痘疹而熱毒旺盛,尤其是發生在夏季,還有小兒還未出痘疹的情況,都可以將它煮熟吃,不要去掉外皮。
3. 豌豆
豌豆,即寒痘也,一名湖豆。味甘,平,無毒。入脾胃。清利除熱之物也。煮食治消渴,及脹滿利小便,寒熱熱中,吐逆泄闢。又能神治痘疔,故牛御史四聖丹中用之。凡小兒痘中有疔,或紫黑而大,或黑壞而臭,或中有紫線,此症十死八九,惟此方點之最妙。用豌豆四十九粒,燒存性,頭髮三分,真珠十四粒,研為末,以油胭脂,同杵成膏,先以簪挑破痘疔,咂去惡血,以少許點之,即時變紅活色。豆麵,洗澡頭面用之,取其白膩,去䵟𪒟,令人光澤也。
白話文:
豌豆,又名寒痘、湖豆。
味道甘甜,性平,無毒。歸屬於脾胃經。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。
食用功效:
- 煮食豌豆可以治療消渴症(糖尿病)、腹脹、利尿,以及寒熱、嘔吐、腹瀉等症狀。
- 豌豆對於痘瘡(天花)療效顯著,是古方「四聖丹」的重要成分。
治療痘瘡特效:
- 對於小兒痘瘡伴隨疔瘡(化膿感染),或痘疹顏色紫黑且腫大,或黑腐發臭,或出現紫色血管,此類情況存活率極低。用「四聖丹」治療效果最佳。
- 藥方:取豌豆49粒,燒至灰燼,加入頭髮三分(約1克),珍珠14粒,研磨成粉末,再用油胭脂混合製成膏狀。
- 治療方法:先用針刺破痘瘡,去除膿血,再取少許膏藥塗抹患處,痘瘡顏色會立即轉為紅色,恢復生機。
其他功效:
- 豌豆粉可用于洗澡,塗抹頭面,能使皮膚白皙滋潤,去除皺紋,使人容光煥發。
蠶豆,味甘,微辛,無毒。能厚腸胃,和臟腑,昔一女子誤吞針入腹,諸醫不能治。一人教令煮蠶豆,同韭菜食之,針自大便同出,今人有誤吞金銀物者,用之皆效。
豌豆,調順營衛,益中平氣。多食又發氣痰。元時同羊肉煮食,亦取其補中益氣爾。蠶豆,主快胃。利五臟。古一女吞針入腹,蠶豆同韭菜食之,針從大便同出,可知能利臟腑也。但發氣須知,其殼皮灰,塗天泡瘡神效。
主治(痘疹合參),豌豆,能解毒,故痘中用以拔疔毒。
白話文:
蠶豆性味甘微辛,無毒,能滋補腸胃,調和臟腑。過去有女子誤吞針入腹,多位醫生束手無策,有人建議她煮蠶豆和韭菜一起食用,結果針便隨大便排出。如今有人誤吞金銀等物,使用此法也都有效。
豌豆可以調和氣血,益氣平喘,但多吃容易生氣痰。元朝時,有人用豌豆和羊肉一起煮食,也是取其補中益氣的作用。蠶豆主要功效是健胃,滋養五臟。古時候有位女子吞針入腹,食用蠶豆和韭菜後,針就隨著大便排出,可見其能利通臟腑。不過要注意的是,蠶豆容易生氣,但其殼皮灰卻可以塗抹天泡瘡,效果很好。
豌豆可以解毒,因此在治療痘疹時,可用來拔除疔毒。
4. 白扁豆
稟土中衝和之氣,味甘氣香,性溫無毒。入足太陰、陽明經氣分。通利三焦,升清降濁,故專治中宮之病。和中下氣,消暑解毒,醒脾除濕,霍亂吐痢,解酒、河豚魚毒。久食補五臟頭不白,女人帶下血崩並堪治之。葉,氣味相同,亦主轉筋霍亂。花,焙乾為末,米飲調服二錢,神治血崩不止,花有紫、白二色,豆有黑白二種,入藥惟紫花豆白者為良。若豆黑及紫色者,乃名鵲豆,並不入藥。
白扁豆,闢暑氣,清濕熱,醒脾元,治霍亂和中,下氣止瀉,扶升清降濁,通理三焦解諸毒,治帶下。
主治(痘疹合參),生用則清暑養胃,炒用則健脾止瀉。
白話文:
白扁豆的功效與作用
白扁豆稟受了土中衝和之氣,味道甘甜,氣味芳香,性溫和,無毒。它進入足太陰脾經和足陽明胃經的氣分,能夠通利三焦,升清降濁,因此專門治療中焦(脾胃)的疾病。它能和胃降氣,消暑解毒,醒脾除濕,治療霍亂、嘔吐、腹瀉,解酒和河豚魚毒。長期食用可以補益五臟,延緩衰老,使頭髮烏黑。對於婦女帶下、血崩等症狀也有很好的療效。
白扁豆的葉子,氣味與豆子相同,也主治轉筋、霍亂。白扁豆的花,曬乾研磨成粉末,用米湯調服,每次兩錢,能有效治療血崩不止。白扁豆的花有紫色和白色兩種,豆子也有黑色和白色兩種,入藥時以紫色花和白色豆最佳。如果豆子是黑色或紫色的,則叫做鵲豆,不入藥。
白扁豆具有以下功效:
- 闢暑氣:消暑解毒,清熱解暑
- 清濕熱:去除體內濕熱,利水消腫
- 醒脾元:健脾開胃,增強脾胃功能
- 治霍亂:治療霍亂、嘔吐、腹瀉等
- 和中:和胃降氣,調理脾胃
- 下氣止瀉:止瀉止痢,緩解腹瀉
- 扶升清降濁:調節氣機升降,利水消腫
- 通理三焦:疏通三焦經脈,促進氣血運行
- 解諸毒:解酒毒、河豚毒等
- 治帶下:治療婦女帶下、血崩等症狀
總之,白扁豆是一種藥食同源的食材,具有多種功效,可以治療多種疾病,是日常生活中值得常備的藥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