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三十九 (2)
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三十九 (2)
1. 白前
色白形似白微,又似牛豚,但脆白易折,不若白微之可彎而不折也。感秋之氣,得土之沖味,味甘辛氣微溫,一云微寒無毒,陽中之陰,降也。入手太陰肺家之要藥。甘能緩,辛能散,溫能下,故善能下氣,治氣逆咳嗽濕痰,停飲短氣,水濕體重脹滿,晝夜倚壁不得臥,喉作水雞聲者神效。
白前,似牛膝,粗長堅脆易斷,主咳嗽上氣能降,胸脅逆氣堪驅,氣壅膈,倒睡不得者殊功,氣衝喉,呼吸欲縱者立效,並氣寒咽嗌,時作水雞聲鳴者,服之即瘳。
白話文:
白前,外觀呈白色,形狀像白薇,也像牛或豬的肉,但質地脆白易斷,不像白薇那樣可以彎曲而不折。它受秋氣影響,具有土氣的冲味,味道甘辛,性微溫,也有人說微寒無毒,屬陽中之陰,有下降之性。它是手太陰肺經的重要藥物。甘味能緩和,辛味能散,溫能下降,所以擅長下降氣機,治療氣逆咳嗽、濕痰、停飲短氣、水濕體重脹滿、晝夜倚壁不得臥、喉嚨有水雞聲等症狀,效果顯著。
2. 青蒿
稟天地芬烈之氣以生,味苦氣寒,芬芳無毒。苦能泄熱殺蟲,寒能退熱,除陰分伏熱,故治蓐勞虛熱,男婦勞瘦骨蒸。凡苦寒多傷胃氣,惟青蒿之芳氣入脾,與胃無犯,且能清利脾家濕熱耳。但中氣虛寒泄瀉者勿用。若熬膏神治蓐勞虛熱,以童便搗葉取汁煎膏。
青蒿,即草蒿,系神麯中所用者。入童便熬膏,退骨蒸勞熱,生搗爛絞汁,卻心痛熱黃息肉腫癰;燒灰淋濃湯,點泄痢鬼氣:研末調米飲吞,愈風疹疥瘙。止虛煩盜汗,開胃明目,辟邪殺蟲,善理血虛有熱,專除鬼疰傳屍。
身中鬼氣,引接外邪,遊走皮膚,洞穿臟腑,每發刺痛,變動不常者,為飛屍,附骨入肉,攻鑿血脈,見屍聞哭,便作者為遁屍,淫躍四末,不知痛之所在,每發恍惚,得風雪便作者為風屍。纏結臟腑,沖引心脅,每發絞切,遇寒冷便作者為沉屍。舉身沉重,精神錯雜,嘗覺昏廢,每節氣大發者為屍疰。
白話文:
人從天地間的精氣孕育而生,青蒿的味道苦,性寒,芳香無毒。苦味能瀉熱殺蟲,寒性能退熱,去除陰分裡面的伏熱,因此可以治療產後勞損、虛熱,以及男女勞累瘦弱、骨蒸潮熱。一般來說,苦寒性質的藥物容易傷胃氣,但青蒿的芳香氣息能入脾,不傷胃氣,而且能清利脾臟的濕熱。不過,中氣虛寒、泄瀉的人就不能服用。如果要熬膏治療產後勞損的虛熱,可以用童便搗碎青蒿葉,取汁煎成膏。
青蒿,也就是草蒿,是釀造神麯(一種釀酒的酒麴)時會用到的草藥。用童便熬製青蒿膏可以退骨蒸勞熱,將新鮮的青蒿葉搗爛絞汁,則可以治心痛、熱黃、息肉、腫癰;燒成灰淋成濃湯,可以治療泄瀉、鬼氣;研磨成粉末,調入米湯服用,可以治風疹、疥瘡、瘙癢。青蒿還能止虛煩盜汗,開胃明目,辟邪殺蟲,善於治療血虛有熱,專門清除鬼疰(一種傳染病)和傳屍(一種疾病)。
身體裡有鬼氣,會引接外邪,在皮膚上遊走,穿透臟腑,經常發作時會感到刺痛,變化無常,這種病稱為飛屍;附在骨頭上,深入肉裡,攻擊血脈,見到屍體或聽到哭聲就會發作,這種病稱為遁屍;淫邪遊走四肢,不知道疼痛的部位,經常發作時會感到神志恍惚,遇到風雪就會發作,這種病稱為風屍;纏繞在臟腑上,衝擊心脅,經常發作時會感到絞痛,遇到寒冷就會發作,這種病稱為沉屍;全身沉重,精神錯亂,經常感到昏迷,每逢節氣交替就會發作,這種病稱為屍疰。
時珍曰:月令通纂,言伏內庚日,採青蒿懸門庭,可辟邪,冬至元旦各服二錢亦良,則青蒿之治鬼疰,蓋亦有所本也。
按:凡苦寒之藥多傷胃氣,惟青蒿芬香入脾,獨宜於血虛有熱之人,以其不傷胃氣故也,但無補益之功,必佐氣血藥而用之方有濟也。
白話文:
李時珍說,《月令通纂》記載,在伏天庚日採摘青蒿懸掛在門庭,可以辟邪。冬至和元旦各服用兩錢也很好,可見青蒿治鬼疰,是有根據的。
古人說,苦寒的藥物大多會傷胃氣,只有青蒿芳香入脾,特別適合血虛有熱的人,因為它不會傷胃氣。但青蒿沒有補益功效,必須配合補氣血的藥物一起使用才有效。
3. 白薇
稟天地之陰氣以生,故味苦鹹平,大寒,無毒。
白薇苦鹹而寒,入心腎,利陰氣,下水氣。中風身熱皮滿、溫瘧寒熱痠疼,狂惑鬼疰堪卻,傷中淋露可除。利氣益精,下水滲濕,風溫灼熱,多眠遺尿,熱淋血厥。
白話文:
白薇性寒,味苦鹹,入心腎經,能清熱利濕,降火解毒。主治中風、溫瘧、傷中、淋露、風溫、熱淋等症。
4. 白蘚
稟天地清燥陰寒之氣,其味苦鹹寒無毒,入足太陰陽明,兼入手太陽,苦能泄熱,寒能除熱,咸能潤下,故治濕熱及下部諸症。
白蘚,又名白羊鮮。主筋攣死肌,化濕熱毒瘡,遍身黃疸濕痹,手足下能屈伸,癩毒風瘡,眉發脫落,女人陰腫,產後余疼,小兒驚癇淋瀝,咳逆時熱時狂,飲水多多,煎服尤宜。治鼠瘻有膿,熬白蘚皮膏,吐出即愈,理肺嗽不己,制白蘚皮湯,飲下即瘥。
白話文:
白蘚,又稱白羊鮮,性寒無毒,味苦鹹,入足太陰、陽明經,兼入手太陽經。其苦能泄熱,寒能除熱,咸能潤下,故可用於治療濕熱及下部諸症。
白蘚可治筋攣死肌、濕熱毒瘡、遍身黃疸濕痹、手足屈伸不利、癩毒風瘡、眉發脫落、女人陰腫、產後餘疼、小兒驚癇淋瀝、咳嗽逆氣、時熱時狂、飲水過多等症。煎服尤佳。
若患鼠瘻有膿,可用白蘚皮熬膏,吐出即愈。若患肺嗽不止,可用白蘚皮煎湯飲下,即可痊癒。
5. 狗脊
稟地中衝陽之氣,兼感乎天之陽氣,故味苦甘平微溫,無毒。苦能燥熱,甘能益血,溫能養氣,是補而能走之藥也。入足少陰腎經,腎主骨,故主骨節,一切諸症狀。如狗脊以形得名也,別名扶筋,以功得名也。
狗脊惡敗醬,使萆薢強筋壯骨,補腎除濕,治腰背強痛,機關緩忽,理腰膝軟弱,筋骨損傷,女人傷中欠調,老人失尿不節,周痹寒濕,並可醫痊,腎虛有熱,小便不利,口苦舌乾者忌之。
白話文:
狗脊草吸收地中陽氣,也受到天陽氣的影響,所以味道苦甘平微溫,無毒。苦味可以燥熱,甘味可以益血,溫性可以養氣,是能補氣又能行氣的藥物。它進入足少陰腎經,腎臟主骨,因此能治療骨節和各種相關的症狀。狗脊草因外形得名,別名扶筋,則是由於它的功效而得名。
狗脊草忌與敗醬草同用,它能使萆薢草增強筋骨,補腎除濕,治療腰背疼痛、行動遲緩、腰膝軟弱、筋骨損傷,以及婦女經期不調、老人尿失禁、周身痹痛寒濕等疾病,都能醫治痊癒。腎虛有熱、小便不利、口苦舌乾者忌用狗脊草。
6. 京三稜
稟火土之氣,故味苦甘辛平,無毒。入足厥陰及足大陰。從血藥則治血,從氣藥則治氣。苦能泄,辛能散,甘能和,而入脾。血屬陰而有形,所以能治一切凝結停滯有形之堅積,真氣虛者勿服。
京三稜,消癥瘕滯痛,一切血塊,乃血中之氣藥也。專通肝經積血滯氣,宜醋浸炒用。
按:三稜,昔有患癖死者,遺言開腹取之得塊如石,文有五色,削成刀柄,後刈三稜,忽化為水,乃知治癖積塊如神。蓬朮破氣中之血,三稜破血中之氣,主治頗同,氣血稍別。東垣用此二味,皆用人參贊助,故有成功而無偏勝之害,若專用克伐,胃氣愈虛不能運行,積反增大矣。
白話文:
三稜味苦甘辛平,無毒,可入足厥陰經及足大陰經。它能治療血氣相關的疾病,苦能泄,辛能散,甘能和,並入脾經。三稜能化解血中凝結停滯的積塊,但真氣虛弱者不宜服用。
三稜能消癥瘕積滯疼痛,有效治療血塊,是血中之氣藥。它專門通暢肝經積血滯氣,宜醋浸炒後使用。
古籍記載,有人患癖症去世,遺言開腹取其病塊,發現塊如石,有五色紋理,削成刀柄形狀。後來有人刈三稜,竟化為水,由此可見三稜治療癖積塊如神效。蓬朮破氣中之血,三稜破血中之氣,二者主治相近,但作用於氣血略有不同。東垣用三稜蓬朮,皆以人參輔助,因此能取得成功,且無偏勝之害。若單獨使用克伐之藥,則胃氣愈虛,無法運化,積塊反會增大。
7. 蓬莪朮
感夏末秋初之氣,得火金之味,故其味苦辛,其氣溫而無毒,陽中陰降也。入足厥陰肝經氣分,能破氣中之血,故一切氣血凝結,作痛俱效。
蓬莪朮,止心痛,通月經,消瘀血,破積聚痃癖,乃氣中之血藥也。欲先入氣,火炮用之,欲先入血,則用醋炒。
按:蓬朮攻削峻猛,誠為磨積之藥,但虛人服之,積滯未退,本元日虧,兼以參朮乃無損耳惟元氣壯盛者,則有病病當之也。
白話文:
夏末秋初的氣候,帶有火金之氣,所以蓬莪朮的味道苦辛,性質溫和無毒,屬陽中有陰降之性。它進入足厥陰肝經的氣分,能破除氣血凝結,因此對於各種氣血凝結、疼痛都有效。蓬莪朮能止心痛、通月經、消瘀血、破除積聚的痃癖,是治療氣中血的良藥。若要先入氣分,可用火炮製;若要先入血分,則用醋炒製。蓬莪朮性峻猛,專治積滯,但虛弱的人服用它,積滯未消,元氣會更加虧損,建議用參朮代替。只有元氣充沛的人,才能在有病時服用蓬莪朮。
8. 骨碎補
又名猴姜。得金氣兼得石氣而生,味苦辛氣溫。好生陰處,故得陰氣為多,入足少陰而主骨。凡骨中毒氣,風血疼痛,五勞六積,手足麻木,上熱下冷,腎虛齒痛,耳鳴痢風足軟,堅骨固齒,皆入腎主骨之驗也。凡採得銅刀刮去黃赤毛,細切蜜拌蒸曬用。
骨碎補,補骨節傷碎,療風血積痛,破血有功,止血亦效。專入腎經,故治腎泄骨痿耳響牙疼諸骨腎症。昔魏刺吏子,久泄垂危,諸藥不效,用此藥末入豬腎中,煨熟食之;即愈。蓋腎主二陰,而司禁固,久泄乃屬腎虛、不可專責脾胃也。
白話文:
骨碎補,又稱猴姜,喜陰涼處生長,因此陰氣較重,入足少陰經,主治骨骼。凡骨骼中毒、風血疼痛、五勞六積、手足麻木、上熱下冷、腎虛齒痛、耳鳴痢疾、足軟等症,皆可使用骨碎補來補腎固骨。採集時用銅刀刮去黃赤毛,細切後以蜜拌蒸曬使用。
骨碎補可補骨節傷碎,治療風血積痛,破血止血,專入腎經,因此能治腎虛骨痿、耳鳴牙疼等骨骼腎臟相關疾病。以前有位魏國刺史的兒子,久泄垂危,服用各種藥物都無效,後來用骨碎補研末放入豬腎中,煨熟後食用,便痊癒了。因為腎主二陰,司禁固,久泄乃是腎虛,不能單責怪脾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