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十四 (4)
雜症大小合參卷十四 (4)
1. 塗臍膏
治水腫,小便澀少。
豬苓,地龍(生),針砂(醋煮),甘遂(各等分),為度,蔥汁研,成膏,敷臍中一寸厚,以帛縛之,水從小便出為度,日易二次。
一方
專治蠱症。
甘遂(一兩),廣木香(一兩),為末,每服一錢五分,用豬腰子一個,竹刀劈開,去筋膜,摻藥在內,薄荷裹定,外裹濕紙(煨)熟,臨臥細嚼,溫酒下,利去黃水為度,再服後藥三劑。
白話文:
[塗臍膏]
這是治療水腫,小便不暢或量少的方法。
所需材料有豬苓、活地龍、醋煮過的針砂、甘遂,以上材料需等量。將這些材料研磨成粉後,再用蔥汁調和成膏狀,然後敷在肚臍上約一寸厚,再用布固定。當水分能順著小便排出即達到效果,每天需更換兩次。
另一個配方是專門用來治療蠱症的。
同樣需要甘遂和廣木香,兩者也需等量,約一兩。將這些材料研磨成粉,每次服用一錢五分。取一個豬腰子,用竹刀剖開,去除筋膜,把藥粉撒在裡面,再用薄荷包裹,外面再包上濕紙,煨熟後,在睡前細嚼,溫酒送服,直到排出黃色水分為止,之後再連續服用此藥三個療程。
以上就是全部的翻譯內容。
2. 人參白朮湯
人參(三錢五分),白朮(二錢),茯苓(二錢),檳榔(二錢),黃耆(二錢),當歸(二錢),生地(二錢),水煎食前服。凡治鼓疾,一瀉三補,無不應驗。
白話文:
【人參白朮湯】
內容:使用人參(約14克)、白朮(約8克)、茯苓(約8克)、檳榔(約8克)、黃耆(約8克)、當歸(約8克)、生地(約8克)。將這些藥材用水煎煮,在飯前服用。
凡是有治療鼓脹疾病的,按照一瀉三補的原則來調理,幾乎都能見效。
3. 十皮五子飲
治一切鼓腫脹,並氣虛中滿,單腹脹。
茯苓皮,草果皮,牡丹皮,地骨皮,五加皮,大腹皮,甘草皮,菟絲子,大腹子,車前子,生薑皮,木通皮,木瓜皮,紫蘇子,葶藶子,水煎服之。如要斷根者,將十五味藥等分為細末,各一錢五分,用雄豬肝一個,不下水者,先將溫水煮一滾,取出用竹尖鑽孔數個,入藥在內,蒸熟切片,搗蒜蘸食之,不過一二個,永不發也。
一方
治水腫尿澀。
用馬蘭同黑豆、小麥,酒水煎服。
白話文:
[十皮五子飲]
用於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腹部腫脹,包括因氣虛導致的腹部脹滿和單純的腹部膨脹。
使用茯苓皮、草果皮、牡丹皮、地骨皮、五加皮、大腹皮、甘草皮、菟絲子、大腹子、車前子、生薑皮、木通皮、木瓜皮、紫蘇子、葶藶子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如果希望徹底根治,可將上述十五種藥材等量研磨成細粉,每種藥材用量約一錢五分,取一塊雄豬肝,不沾水,先用溫水煮沸一次,取出後用竹針在豬肝上刺幾個孔,將藥粉放入孔內,蒸熟後切成片,與蒜泥一起食用,大概吃一到兩次,病癥就不會再復發。
另一方
用於治療水腫及排尿困難。
將馬蘭與黑豆、小麥一同,用水酒混合煎煮後服用。
4. 調中健脾丸
治單腹脹,及脾虛腫滿,膈中閉塞,胃口作痛,並皆神效。不傷元氣,頗有大益,勿輕視之。
人參(二兩),黃耆(二兩,蜜炙),陳皮(三兩,鹽水拌炒),白朮(黃土拌炒),白茯苓(二兩),白芍藥(二兩半,火煨),半夏(三兩,湯泡七次),蒼朮(二兩,米泔浸一宿一兩),澤瀉(二兩,炒),香附米(三兩,童便浸一宿),黃連(二兩半),吳茱萸(水浸一宿,炒),沉香(六錢,另研,不見火),紫蘇子(一兩半,炒),蘿蔔子(一兩半,炒),草豆仁(一兩半,酒拌炒),薏苡仁(三兩,炒),五加皮(一兩,炒),山楂肉(三兩,炒),栝蔞(煅,一兩。
煅栝蔞法,用大栝蔞二個,鏤二孔,每個入川椒三錢,多年糞磏二錢,敲米粒大,俱納入栝蔞內,外以綿紙糊好,再用細紙斤鹽泥封固,曬乾,入火內,煅通紅為度,取出,揀去泥,連黑皮一併入藥),共為細末,煎荷葉大腹皮湯,打黃米糊丸,如梧子大,每服百丸,日進三次,白湯下。
一方
治血鼓,腹如盆脹。
三稜(煨),莪朮,乾漆(炒煙盡),牛膝(酒洗),虻蟲(糯米妙),琥珀,肉桂,硇砂,水蛭(石灰炒赤),大黃(各等分),為末,用生地黃自然汁,和米醋調勻為丸,如桐子大,每服十丸,空心溫酒送下,童便下亦可。
白話文:
[調中健脾丸]
這款藥丸專治單純腹部脹大,以及脾臟虛弱導致的身體腫脹、胸膈部位堵塞不暢、胃部疼痛等症狀,療效顯著,不會傷害體內的元氣,反而對身體有莫大的好處,請勿因輕忽而錯過。
配方包括:人參二兩、黃耆二兩(需蜜糖烤炙)、陳皮三兩(需鹽水拌炒)、白朮(需黃土拌炒)、白茯苓二兩、白芍藥二兩半(需火上微烘)、半夏三兩(需熱水浸泡七次)、蒼朮二兩(需米泔水中浸泡一夜)、澤瀉二兩(需炒制)、香附米三兩(需童子尿中浸泡一夜)、黃連二兩半、吳茱萸(需水浸泡一夜後炒制)、沉香六錢(需單獨研磨,避免接觸火源)、紫蘇子一兩半(需炒制)、蘿蔔子一兩半(需炒制)、草豆仁一兩半(需與酒拌炒)、薏苡仁三兩(需炒制)、五加皮一兩(需炒制)、山楂肉三兩(需炒制)、栝蔞一兩(需煅燒)。
其中,煅燒栝蔞的方法是:選取兩個大的栝蔞,在其上鑽兩個小孔,每個孔中放入川椒三錢和多年糞石二錢,敲碎成米粒大小,全部放入栝蔞中,外層以綿紙包裹,再用鹽泥密封,曬乾後放入火中煅燒至通紅,取出後去掉泥和黑色表皮,然後一起研磨成粉末。
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荷葉和大腹皮熬製的湯液和黃米糊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一百粒,每日三次,服用時用白開水送下。
另外一種配方,
專治血瘀導致的腹部膨脹如盆。
配方包括:三棱(需微烘)、莪朮、乾漆(需炒至無煙)、牛膝(需用酒洗)、虻蟲(需糯米炒熟)、琥珀、肉桂、硇砂、水蛭(需石灰炒至紅色)、大黃(各等量),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生地黃的自然汁液和米醋調勻後製成桐子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十粒,空腹時用溫酒或童子尿送下。
5. 蠱
鼓脹而名蠱者,取若蟲侵蝕之義也。然方書有曰:凡聚蟲蛇雜類盛之以器,令相啖食至盡,餘存其一,此名為蠱。最能變化,或隨飲食入腹,食人五臟,急者刺痛卒死,緩者漸深羸瘦,更有誤食蜈蚣物中毒,舌出口外而不收,識者以雞血塗舌根上即收。
白話文:
標題:[蠱]
內容翻譯如下:
之所以稱腹部脹大爲'蠱',是取自小蟲侵蝕的意義。然而,醫書上有記載說:將各種蟲蛇和雜類生物放入容器中,讓它們互相吞食,直到最後只留下一隻,這隻存活下來的就被稱爲'蠱'。這種生物最能變化莫測,有時會隨食物進入人體內,啃食人的五臟六腑,病情急的人會出現劇烈疼痛並突然死亡,病情緩的人則會逐漸消瘦虛弱。還有些情況是因爲誤食了含有蜈蚣毒素的食物,導致舌頭伸出嘴外無法收回,懂得處理方法的人會在舌根上塗抹雞血,舌頭就能縮回去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