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四十七 (12)
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四十七 (12)
1. 螻蛄
味鹹,寒,無毒。去翅足,炒。
螻蛄一名土狗。治十種水腫立效。分上下左右取功,左令左腫消,右令右腫退,上消上體,下退下焦,又云:從腰以後通利為下,二便要藥,從腰以前斂澀為上,二便捷方,仍治口瘡乳毒,以酒研服堪,貼瘰癧頗效,化骨硬殊靈,虛人戒之,以其性急。
白話文:
這東西叫做螻蛄,味道鹹,屬性寒涼,無毒性。使用時要去除翅膀和腳,然後炒過。
螻蛄另一個名字叫土狗。它對於治療十種不同類型的水腫有立即的效果。根據身體的不同部位使用,可以針對性的消除腫脹,左邊的腫脹用在左邊,右邊的腫脹用在右邊,上半身的腫脹用在上半身,下半身的腫脹用在下半身。另外,從腰部以下的腫脹,使用它可以順暢排尿,是治療小便不順的良藥;而腰部以上的腫脹,使用它可以收斂止瀉,是解決大便問題的捷徑。同時,它也能治療口腔潰瘍和乳腺炎,以酒研磨服用效果好,貼在淋巴結核上也有一定的療效,對於骨頭的硬化特別有效。但體弱的人要慎用,因為它的藥效較強烈。
2. 䗪蟲
一名地鱉。生於下濕土壤之蟲,味鹹氣寒,得幽暗之氣,故性有小毒,以刀斷之,中有白汁如漿,奏接即連,復能行走,故治跌撲損傷,續筋骨有奇效,乃足厥陰經藥也,夫血者身中之真陰也,灌溉百骸,周流經絡者也。血若凝滯,則經絡不通,陰陽之用互乘,而寒熱洗洗生焉。
鹹寒能入血軟堅,故主心腹血積,癥瘕血閉諸症。血和而營衛通暢,寒熱自除。經脈調勻,月事時至,而令婦人生子也。又治瘧母,為必用之藥,然血閉由於血枯,而非瘀血停留者,勿服。同自然銅、血竭、乳香、沒藥五銖錢,黃荊子,麻皮灰,狗頭骨治跌撲損傷神效仲景方,大黃䗪蟲丸。
治產婦腹痛,有乾血,用䗪蟲二十枚,去足桃仁二十枚,大黃二兩,為末煉蜜,杵和分為四丸。每以一丸酒一升,煮取二合溫服,當下血也。集驗方,治跌撲閃挫,用土鱉陰乾一個,臨時旋研,人乳香,沒藥、自然銅,龍骨各等份,麝香少許,為末,每服三分,入土鱉末,以酒調下,須先整定骨乃服,否用接挫也。又可代杖。
䗪蟲、去血積,搜剔極周,三折傷補接最速,煎含而木舌旋消,水服而乳漿立至。
白話文:
這是一種被稱為地鱉的昆蟲,生長在潮濕的土壤中,味道帶鹹,性質偏寒,因為它吸收了幽暗環境的氣息,所以具有微弱的毒性。如果用刀切開它,裡面會流出像漿一樣的白色汁液,令人驚訝的是,即使被切斷,只要接上,它仍能恢復連接,並繼續行走。正因為這種特性,它對於治療跌打損傷、骨折筋斷有著奇特的效果,是中醫中常見的一種藥材,特別適用於足厥陰肝經。
血液是我們身體中的真正陰性成分,負責滋養全身各個部位,並在經絡中周流。一旦血液凝固或阻塞,就會導致經絡不暢,進而使身體的陰陽失調,產生寒熱交錯的現象。
由於其鹹寒的性質,它能進入血液,軟化堅硬的結塊,因此,它主要用於治療心腹部位的血液積聚、癥瘕(一種婦科病)和各種由血液堵塞引起的病症。一旦血液順暢,營衛運行無阻,寒熱也就自然消失。經脈調節正常,月經也會如期來臨,有助於女性懷孕生育。此外,它也是治療瘧疾後遺症的常用藥物,然而,對於因血液乾涸而非瘀血停滯所導致的血閉,不宜服用。
與自然銅、血竭、乳香、沒藥、黃荊子、麻皮灰、狗頭骨一同使用,可以治療跌打損傷,這是張仲景的方子,稱為大黃地鱉蟲丸。
對於產婦的腹部疼痛,如果是由於乾燥的血液引起,可以用二十隻地鱉蟲,去掉腳,再加二十粒桃仁,兩兩大黃,一起磨成粉末,加入蜂蜜,攪拌均勻,分成四顆藥丸。每次服用一顆,用一升酒煮沸,取兩杯溫服,應能排出血液。這是經過驗證的方子。
對於跌打閃挫,可以用地鱉蟲一個,晾乾,臨時研磨,再加入等量的人乳香、沒藥、自然銅、龍骨,以及少量的麝香,混合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分,加上地鱉蟲的粉末,用酒調和服用。但在服用之前,應先確保骨骼已恢復原狀,否則可能會造成二次損傷。此外,這個方子也可以用來代替杖刑。
地鱉蟲能有效清除血液中的積聚,對於骨折的修復速度極快,煎熬後含在嘴裡,舌頭上的木刺瞬間消失,用水服用,乳汁立即產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