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四十七 (1)
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四十七 (1)
1. 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四十七
2. 蟲魚部
3. 石蜜
蜂採百花草木群英之精華,合清潤春生之露氣,朝夕噓以陽和,遂得釀成華液,故氣清和,味甘純粹,施之精神,氣血虛實寒熱,陰陽內外,諸病罔不相宜。《經》曰:里不足者以甘補之。甘為土化,土為萬物之母,且諸毒遇土則化,夫石蜜具天地間,至甘之味,故能安五臟,補諸虛,除眾病,解諸毒,和百藥也。白蠟,味甘淡,微溫,無毒,乃石蜜之凝結於底者也。
蜜性緩質柔,氣味俱厚,而屬於陰,故補脾,主潤臟腑經絡,蠟性澀質堅、氣味俱薄,而屬乎秋,故養胃能療久痢,泄澼後重下膿血也,甘能益血補中,溫能通行經脈,故主續絕,補陽生肌定痛及金瘡也,若與生蔥同食害人。與萵苣同食下利。食蜜飽後,食鮓令人暴亡。
石蜜,清熱益氣,補中潤燥,解毒止痛,五臟俱補,能生神氣,除眾病,和百藥,潤臟腑,調脾胃,和營衛,殺疳蟲,多食生風中滿,腸滑者忌食。白蠟,益氣止瀉痢,補中續絕傷,金瘡,癰腫止痛,主肌。凡盪滌下焦之藥,以此裹丸,免傷上部。
主治(痘疹合參),石蜜和麻油,拭潤干靨牢黏痘痂,又可調滅瘢散用之。
白話文:
[石蜜]
蜜蜂採集了百花草木的精華,融合了清新滋潤的春季露水氣息,在日夜的溫和滋養下,最終釀成了珍貴的液體。因此,它的氣息清和,味道甘甜純粹,無論是在精神上還是身體上,無論是氣血虛實、寒熱、陰陽內外的各種疾病,都非常適用。古籍《經》曾說:體內不足時,應以甘甜之物補之。甘甜是大地的化育,大地是萬物的母親,並且各種毒素遇到土質就會化解。石蜜擁有天地間最甘甜的味道,因此能夠安五臟,補諸虛,除衆病,解諸毒,和百藥。
白蠟,味道甘淡,微溫,無毒,是石蜜在底部凝結而成的。
蜂蜜性質緩和,質地柔軟,氣息與味道都很濃郁,屬於陰性,因此可以補脾,主要潤臟腑經絡;白蠟性質收斂,質地堅硬,氣息與味道都較淡,屬於秋季,因此能養胃並治療長期腹瀉,瀉痢後重下膿血的症狀。甘甜能益血補中,溫暖能通行經脈,因此能主續絕,補陽生肌定痛及金瘡。但是,如果與生蔥同食會害人,與萵苣同食會導致腹瀉。飽食蜂蜜後再食用鮓,會讓人突然死亡。
石蜜,有清熱益氣,補中潤燥,解毒止痛的功效,五臟都能得到補充,能生神氣,除衆病,和百藥,潤臟腑,調脾胃,和營衛,殺疳蟲,但過量食用會導致風邪中滿,腸滑者需忌食。白蠟,益氣止瀉痢,補中續絕傷,對於金瘡,癰腫止痛,主肌都有幫助。通常在洗滌下焦的藥物中,可以用此包裹成丸,以免傷到上部。
主治(痘疹合參),石蜜和麻油,可以擦拭乾靨牢黏痘痂,還可以調滅瘢散使用。
4. 露蜂房
蜂性有毒,螫人則痛極,以其得火氣之甚也,故蜂房味苦、咸、辛,氣平,有毒。苦能泄熱,辛能散結,咸可軟堅,故主驚癇蠱毒,乳癰瘰癧,腸痔痢疾。療風毒毒腫者,取其氣類相從,以毒攻毒之義也。有以同亂髮、蛇皮三物,合燒灰酒服,治惡疽、附骨癰,根在臟腑、歷節腫出、疔腫惡脈諸毒者。又以煎水嗽齒,止風蟲疼痛、洗乳癰蜂疔、惡瘡者,皆取其攻毒散邪殺蟲。
且得陰露之寒,亦有蛻脫之義,稠密痘瘡。用以分窠者、取其象也。癰疽潰後禁之。
露蜂房,去外粗皮,酒浸炒入劑,治驚癇邪氣鬼疰,蠱毒赤白痢疾,蜂毒乳癰瘰癧作孔癰疽腸痔,惡瘡牙痛。
主治(痘疹合參),去風解毒,利熱稀痘,善分窠粒,痘密者二三四朝用以分窠。
白話文:
【露蜂房】
蜜蜂本身含有毒性,被螫咬後會感到劇烈的疼痛,這是由於蜜蜂具有強烈的火氣。因此,蜂房的味道是苦、鹹、辛,氣溫平和,但仍有毒性。苦味可以清熱,辛味能幫助消散結塊,鹹味能軟化硬塊,所以它能治療如驚癇、蠱毒、乳房發炎、淋巴結核、腸痔、痢疾等疾病。
治療由風毒引發的腫脹,是利用它與病徵相似的特性,用毒攻毒。有時候,會將蜂房與亂髮、蛇皮一起燒成灰,配酒服用,來治療惡性瘍、附骨癰,以及藏在臟腑、關節的腫脹、疔腫等各種毒素。另外,也可以煎水漱口,緩解風蟲引起的牙痛,或是清洗乳房發炎、蜂螫傷、惡性瘡等,都是利用它的解毒、散邪、殺蟲功效。
而且,它得自陰露的寒涼,也有蛻變更新的意義,對密集的痘瘡有很好的效果。用來幫助分開痘瘡,是取其象徵意義。但在瘍疽潰爛後應避免使用。
露蜂房,去除外層粗糙的皮,用酒浸泡後炒製,加入藥材中,能治療驚癇、邪氣、鬼疰、蠱毒、紅白痢疾、蜂毒、乳房發炎、淋巴結核、瘍疽、腸痔、惡性瘡、牙痛等。
主要功能(與痘疹一同考慮),驅風解毒,散熱,使痘瘡稀疏,有助於痘瘡分開,對於密集的痘瘡,在第二、三、四天使用,有助於痘瘡的分離。
5. 蚱蟬
蟬殼,稟木土之餘氣化而成形,其飛鳴又得風露之清氣,故能入肝風散熱,主小兒壯熱,驚癇,主婦人生子不下者,其取蛻脫之義,其鳴清響。能發音聲,其性善蛻,能脫翳障,其體輕浮,能發瘡疹,其味甘寒,能除風熱。及皮膚風熱,天吊驚哭夜啼等症也。
蚱蟬,治產婦胎衣不下,通乳墮胎。主小兒驚癇夜啼,驅邪逐熱。蟬花乃生殼頂上,狀類花冠,止天吊瘛瘲,心悸怔忡。蟬蛻,系脫換薄殼,去翳膜侵睛。胬肉滿眥,取性之善脫也。療啞病夜啼,取晝鳴夜息也,善發痘疹,取輕浮易透肌膚也,療壯熱驚癇,取味甘鹹而寒,可散風熱也。
主治(痘疹合參),蟬蛻,能發痘疹不快,解毒而退風熱,兼能明目,又治風氣客於皮膚,搔癢不止,凡紅紫熱甚者可用,寒症忌之,又曰不論寒熱虛實皆可用,頭面痘不起用頭,足不起用足,身不起用身,乃退熱止癢之聖藥也。倒陷黑陷者,便可酒洗研末,湯調服之,兼參耆同用,則虛癢自愈。但能潤肌滑竅,多服恐泄元氣,以致表虛。
白話文:
[蚱蟬]
蚱蟬的外殼,是由木與土之餘氣凝聚而成,其飛躍鳴叫時吸收了風露的清新之氣,因此能進入肝臟,散發熱氣,主要治療小孩高燒、驚厥癲癇,以及婦女生產困難。它象徵蛻變,其鳴叫清脆響亮,能夠發出聲音,本性善於蛻皮,可以去除眼疾障礙,身體輕盈飄浮,能促進瘡疹的爆發,味道甘甜偏涼,能消除風熱和皮膚風熱,以及夜間啼哭等症狀。
蚱蟬能治療產婦胎盤無法順利排出,幫助乳腺暢通,引發墮胎。主要用來治療小孩夜間驚厥啼哭,驅逐邪氣,消散熱氣。蟬花生長在蟬殼頂部,形狀類似花冠,能治療抽搐,心悸。蟬蛻,即蟬蛻下的薄殼,能去除眼睛的障礙物。治療肉腫,是利用其善於蛻變的特性。治療啞病、夜啼,利用其日間鳴叫夜晚休息的特性,善於促使痘疹爆發,是因為其輕盈飄浮易穿透肌膚的特性,治療高燒、驚厥,是因為其味道甘鹹且偏涼,能散發風熱。
主要療效(痘疹一併考慮),蟬蛻能促進痘疹的爆發,解毒並消散風熱,同時能增強視力,也能治療風氣入侵皮膚,引起的瘙癢不止。凡是紅紫熱症嚴重者都可使用,寒症患者應避免使用。也有說法無論寒熱虛實,都可使用。頭面部痘疹不發起,使用頭部;腳部不發起,使用腳部;身體不發起,使用身體部位,是退熱止癢的神藥。對於陷入黑色的痘疹,可用酒清洗後研磨成粉末,用水調和服用,搭配人參和黃耆一起使用,虛弱的瘙癢自然會痊癒。然而,蟬蛻能滋潤肌膚,滑潤孔竅,過量服用可能導致元氣流失,造成表層虛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