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四十三 (5)
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四十三 (5)
1. 韭
稟春初之氣而生,兼得金水木之性,故味辛、微酸,氣溫,無毒。生則辛而行血,熟則甘而補中,辛能散結,溫能通行,兼有微酸。故入肝而主血,凡血之凝滯者,皆能行之。是血中行氣藥也。心主血,專理血分,故曰:歸心腸胃,瘀滯即去,則氣血謂暢五臟安,而胃熱除矣。
病人之氣抑鬱者多。凡人氣血,惟利通和,韭性行而能補,故曰最利病人,其暖膝除癖止濁止遺皆溫中兼補之力也。韭子味辛甘溫無毒,主夢中泄精,尿血,蓋韭乃入足厥陰少陰經,腎主閉藏,肝主疏泄,《經》云:足厥陰病則為遺尿,及為白淫,韭子入厥陰,甘溫補肝,及命門之不足。故主之。
有一貧叟病噎膈食入即吐,胸中刺疼或令取韭汁入鹽梅滷汁,少許細呷,得入漸加,忽吐稠涎數升而愈,此亦仲景治胸痹用薤白,皆取辛溫能散胃胸痰飲惡血之義之。
韭,雖充菜品,最利病人,春食則香,夏食則臭,溫中下氣,歸心益陽,消一切瘀血,療喉間噎氣,暖膝衍,和臟腑,除胸腹痃癖痼冷,止莖管白濁精遺,安五臟,除胃熱。又搗如泥,加鹽少許,蛇犬傷毒,作厚篐頻換立安,刑杖打血凝,薄敷連拍即散。
同鯽魚鮮煮食,斷卒下痢,同牛肉煮食,生寸白蟲,食同蜜糖,殺人誠驗,病後食發睏,酒後食昏神,久食過多,兩目易暗,根汁絞出,湯劑可加,清胃脘,瘀血殊功,下胸膈結氣捷效,開中風音失,消中惡腹脹。仍有韭黃,未發糞土極嫩。作菹悅口,每為祭品所珍,食不益人,甚能滯氣。
以其氣尚抑鬱未申故也。子止精濁遺漏,助陽止帶,補肝腎暖腰膝。
白話文:
【韭】
韭菜在春天初時節的氣候中生長,同時兼具金、水、木三種屬性,因此味道辛辣、微酸,氣溫和,無毒性。生吃時辛辣,能促進血液循環;熟食則甘甜,能滋補中焦。辛辣能散開結塊,溫熱能促進全身氣血運行,加上微微的酸味。所以進入肝臟並主管血液,只要血液有凝滯的情況,都能得到改善。這是因為它在血液中能調節氣血。
心臟主管血液,專門處理血液部分,所以說:韭菜歸屬於心、腸、胃,當瘀滯被清除,氣血就會順暢,五臟也會安定,胃部的熱度也會消失。
許多病人都有氣鬱的問題。人的氣血,只求通暢和平和,韭菜的性質既能促進循環又能滋補,所以說對病人特別有益,其暖膝、消除積塊、止濁、防止精液流失的效果,都是因為它溫暖中焦,同時具有滋補的功效。韭菜籽味道辛辣、甘甜且溫熱,無毒性,主要治療夢中遺精,尿血等症狀,因為韭菜進入足厥陰和少陰經脈,腎臟主掌封閉和儲藏,肝臟主掌疏泄,《黃帝內經》說:足厥陰經病變會導致尿牀,以及白色分泌物,韭菜籽進入厥陰經,甘甜溫熱能補肝,以及補充命門的不足。
有個窮困的老人患了吞嚥困難,食物一進口就吐出來,胸口劇烈疼痛。有人建議他喝點韭菜汁,加入少許鹽和梅子鹵汁,慢慢啜飲,再逐漸增加,突然吐出了好幾公升的黏稠口水,病情就此痊癒。這與張仲景治療胸痛使用的薤白,都是採用辛辣溫熱能散開胃部和胸部的痰飲和惡血的道理。
韭菜雖然常見於餐桌上,但對病人特別有益,春天食用時香氣四溢,夏天食用則有異味,溫暖中焦,降氣,歸心,滋補陽氣,消除所有瘀血,治療咽喉阻塞,暖膝,調和臟腑,消除胸腹部的慢性疾病,停止精液和白濁的流失,安定五臟,消除胃部的熱度。也可以搗成泥,加入少許鹽,對於蛇犬咬傷中毒,可以做成厚膏,頻繁更換就能立即安撫,對於因受刑杖擊打導致血液凝固,輕輕敷上並連續拍打就能散開。
與鮮鯽魚一同烹煮食用,可以止住突然的下痢;與牛肉一同烹煮食用,會產生寸白蟲;與蜂蜜一同食用,可能會致命,經過多次驗證;生病後食用會讓人昏睡;酒後食用會讓人頭暈;長期大量食用,雙眼容易視力模糊;根部的汁液絞出,可以添加到湯藥中,能清胃,對瘀血有特殊功效,對於胸膈部結氣有快速效果,能幫助中風患者恢復語音,消除中邪引起的腹部脹大。
另外還有韭黃,未發芽,埋在糞土中,非常嫩。做成泡菜,口感愉悅,常常被用作祭祀的珍貴供品,但食用對人體並無益處,反而會讓氣血凝滯。
這是因為它的氣血仍然壓抑未得到充分展現。韭菜籽可以阻止精液和白濁的流失,幫助陽氣,止帶,補肝腎,暖腰膝。
2. 薤
味辛,氣溫,無毒。
薤,葉似韭,稍闊而光,根白者佳,同牛肉食,成癥瘕,除寒熱調中,去水氣,散結,久痢冷瀉。陽明氣滯,散血安胎,赤白帶下,風寒水腫,骨鯁喉間,赤者和蜜,搗敷金瘡即愈。
白話文:
這種植物名為薤,其味道辛辣,氣性溫和,且無毒性。
薤的葉子與韭菜相似,但稍微寬闊且表面光滑,白色的根部品質較佳。若與牛肉一同食用,可能會導致腹部長出硬塊。它能驅除身體的寒熱,調節體內機能,幫助排出體內的水份,有散結的效果,對於長期的痢疾和因寒氣引起的腹瀉有療效。
薤能疏通陽明經脈的氣滯,有助於散血及安胎,對治療白帶和紅色分泌物有幫助,能緩解風寒導致的水腫,並能解決骨鯁卡在喉嚨的問題。若是紅色的薤,可與蜂蜜一起搗碎,塗敷在刀傷上,傷口就能很快癒合。
3. 葫
稟火金之氣以生,味辛,氣溫,故性有毒。入足陽明、太陰、厥陰。辛溫能辟惡散邪,走竄無處不到,故主除風邪,殺毒氣,去寒濕,散癰腫化積聚,暖脾胃,行諸氣,去痃癬,止霍亂,解溫疫也。雖能快氣利膈,但辛溫太過,久食損神,散氣耗血,目昏氣虛血弱之人尤戒勿食,外塗皮肉發泡,入腸搜利概可知也。
葫,即大蒜。氣大溫屬水有毒,入藥獨頭者佳,同黃連丸治腸風,加平胃散治噎氣,納二鼻,提魚骨鯁即出,炙腫癰疽,初生可散,敷蛇蟲䘌瘡,除勞瘧痃癖,闢瘟癉疫癧,制蛇犬咬傷。中脘卒得冷疼,嚼之即解,旅途忽中暑毒,用此可驅。鼻衄不止,搗塗足心,左塗右,右塗左,兩鼻出俱,雙足俱塗,仍解蠱毒,殺蟲,華佗用以吐出蛇形蟲毒,更化肉積消穀,李氏煮食,吐出涎裹雞雛。性熱雖能快膈,然實傷脾傷肺傷血損目,不可久食。
白話文:
這段文字談的是大蒜,大蒜匯集了火與金的特性而生,味道辛辣,氣質溫熱,因此本質上帶有一定的毒性。它主要作用於胃經、脾經和肝經。由於其辛辣溫熱的特性,大蒜能夠驅逐邪惡之氣,其效用遍及全身各處,所以它能去除風邪,消滅毒素,祛除寒濕,消散腫塊,化解積聚物,溫暖脾胃,促進氣血運行,治療肝膽疾病,止住霍亂,對抗溫熱疫情。
儘管大蒜能使人舒暢,幫助消化,但如果過度食用,時間一長會損害精神,導致氣血流失,使眼睛模糊,對於氣虛血弱的人來說,特別需要避免食用。外用於皮膚上會造成起泡,進入腸道則有強烈的瀉下效果,這些都是可以預見的。
大蒜,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大蒜。其性質極為溫熱,屬於水性且有毒,入藥時,單個生長的比較好。和黃連一起製成藥丸,能治療腸風;加入平胃散,可以治療噎氣;塞入鼻孔,可以取出魚刺;灸烤腫瘍,初期使用可以散去;敷在被蛇蟲咬傷的地方,能消除勞累引起的瘧疾、肝病,防止瘟疫,能抑制被蛇狗咬傷的傷口。如果突然感到胃部冰冷疼痛,咀嚼大蒜可以緩解;旅途中突然中暑,也可以用大蒜來驅除。如果鼻子出血不止,可以將大蒜搗碎塗在腳心,左鼻出血塗右腳,右鼻出血塗左腳,兩邊鼻孔都出血就兩腳都塗,同時也能解蠱毒,殺死寄生蟲,華佗曾用它吐出像蛇一樣的寄生蟲,並且還能幫助消化,李氏煮著吃,能吐出包裹著小雞的涎液。大蒜性熱雖然能助消化,但實際上會傷害脾臟、肺臟和血液,損害視力,不能長期食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