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四十三 (1)
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四十三 (1)
1. 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四十三
2. 菜部
3. 生薑
乾薑,稟天地之陽氣,故味辛而氣溫,雖大熱而無毒。辛可散邪理結,溫可除寒通氣。入發散藥用生薑,入辛涼藥用姜皮,入溫中藥用炮姜,系乾薑水洗,火炙松黃。入補血止血,及引火下趨藥,用黑姜,系乾薑切塊炒紅,以器悶息為炭。入脾胃止瀉藥。用煨姜,系老生薑去皮,濕紙裹煨熟。
生薑,性竄不收,解風寒濕痹,痰癰鼻塞,頭痛外感,皮膚間結氣,通神明,辟惡氣,霍亂脹滿,一切中惡諸毒,瘧症痰症,能和營衛,而行脾之津液,入肺而開胃口,脾胃諸病,皆所重焉。但陰虛火盛汗門血門,心氣耗散,火熱腹疼,並切忌之。生薑皮,消浮腫腹脹,煨姜,塞溏瀉水瀉。
乾薑,破血消痰,腹痛胃翻均可服,溫中下氣,癥瘕積脹悉皆除,開胃扶脾,消食去滯,生行則發汗,有靈炮黑,則止血頗驗。
炮姜能止而不移,故功專溫中,卻沉寒痼冷,亡陽絕脈,炒黑止吐血痢血。
主治(痘疹合參),炮姜能溫脾理中,內虛吐利,臟腑沉寒,脾胃虛冷,中氣不足,身涼痘白者,宜用內實,壯熱者忌之。煨姜,治痘吐瀉,痘瘡灰白,不起者用之。以止吐和中,助陽發表,佐參耆之力。生薑隔年老者佳,去寒邪頭痛,鼻塞,主咳嘔吐痰解鬱開胃,消食散寒,脹滿冷痢,腹痛轉筋。生用發散,熱用溫中,要熱去皮,要涼留皮,治痘惟宜於初起,重冒風寒者暫用。
按:生薑辛溫,謂其能除壯熱,何也?蓋壯熱之源,非外感風邪,即內傷飲食以能發散,又能消導也,東垣曰:生薑為嘔家聖藥,潤而不燥,蓋嘔乃氣逆不散,辛以散之也。夜勿食姜者,夜則主斂,反開發之,違天道矣,秋勿食姜,亦同此義,然有病則不論也。夫辛能入肺,肺旺則一身之氣皆為吾用,中焦之元氣充,而定脾胃出納之令,壯而行邪氣,不能容矣。
凡中風中暑,中氣中毒中酒,食厥痰厥屍厥冷厥霍亂昏暈,一切暴病,得之立效,早行含姜,不犯霧露之氣,及山嵐不正之邪,皆以其能開提中正神明之氣,而闢穢惡不正之邪,藥中之神聖也。
按:姜味大辛,辛能僭上,生則逐寒邪而發表,炮則除胃冷而守中,多服久服,散氣耗血損陰,書云:孕婦食乾薑,令胎內消之,語可見矣。凡血虛發熱,產後大熱,吐血痢血,須炒黑用、則辛竄上行之勢。全無苦鹹下走之捷。乃見能引血藥入血,氣藥入氣,去惡生新,有陽生陰長之意,且黑為水色,血不妄行,從治之法也。況乾薑苦辛炮製則苦,守而不移,非若附子。
行而不止,若至炒黑,則辛辣變為苦鹹,味即下走,黑又止血,辛熱之性雖無,辛涼之性尚在,故能去血中之鬱熱而不寒,止吐血之妄行,行而不滯。較之別藥,徒以黑為能,止血為事者,功勝十倍,血寒者可多用,血熱者不過三四分,為問導而已。
白話文:
[生薑]
乾薑,它蘊含著天地間的陽氣,因此味道辛辣且氣溫,雖然性質偏熱,但無毒性。它的辣可以驅散邪氣和理順結滯,溫暖可以去除寒氣和通暢氣息。如果要發散藥物效果,就使用生薑;如果要用在辛涼藥物中,就使用薑皮;如果要溫中,就用炮薑;如果是要補血止血或引火下行,就用黑薑。
生薑,其性質竄動而不穩定,可以解風、寒、濕痹,治療痰癰、鼻塞、頭痛、皮膚結氣等症狀,有助於精神清晰,避惡氣,對霍亂脹滿、中惡諸毒、瘧疾、痰疾等病症也有療效。然而,對於陰虛火旺、心氣耗散、火熱腹痛等情況,則需慎用。薑皮能消除浮腫和腹脹,而煨薑則能止瀉。
乾薑,能破血化痰,對於腹痛和胃部不適都能有所緩解,它能溫中下氣,治療症瘕積脹,開胃扶脾,消食去滯,生薑發汗,炮製後的黑薑則能有效止血。
炮薑能持久止血,因此其主要功效是溫中,對抗沉寒痼冷、亡陽絕脈,炒黑後能止吐血和痢疾出血。
對於痘疹,炮薑能溫脾理中,對於內虛、吐利、臟腑沉寒、脾胃虛冷、中氣不足、身涼痘白等症狀,適宜使用;而對於內實、壯熱者則應避免。煨薑則能治療痘疹吐瀉,痘瘡灰白不起的狀況,以止吐和中,助陽表達,輔助人參、黃耆的力量。隔年的老薑更佳,能去寒邪頭痛,鼻塞,治療咳嗽、嘔吐、痰解鬱開胃,消食散寒,脹滿冷痢,腹痛轉筋。生薑用於發散,熱用於溫中,要熱就去皮,要涼就留皮,治療痘疹只適合於初期,重冒風寒者暫時使用。
根據記載,生薑辛溫,能除壯熱,這是因為壯熱的來源,非外感風邪,就是內傷飲食,而薑既能發散,又能消導。李杲說,生薑是治療嘔吐的聖藥,因為它潤而不燥,嘔吐是氣逆不散,薑的辣可以散開它。夜晚不要吃薑,因為夜晚本該收斂,反而去發散,這違背了自然規律。秋季不吃薑,也是同樣道理,但如果有病則不在此限。
對於風、暑、氣、毒、酒、食、痰、屍、冷、霍亂、昏暈等急病,一旦服用薑立刻見效。早晨含薑,可以防止霧露之氣和山嵐不正之邪,這是因為薑能開提中正神明之氣,避穢惡不正之邪,是藥中之神聖。
然而,薑味大辛,辛能上行,生薑能逐寒邪而發汗,炮薑則能除胃冷而守中。長期大量服用會散氣耗血損陰。據說,孕婦食用乾薑,會導致胎兒內消,由此可見其威力。對於血虛發熱、產後大熱、吐血痢血,必須炒黑使用,這樣才能抑制薑的辛辣上行之勢,使之成為苦鹹下走,這樣就能引血藥入血,氣藥入氣,去舊生新,有陽生陰長之意,且黑色為水色,血不會亂行,這是從治之法。此外,乾薑苦辛炮製後則苦,守而不移,不像附子那樣行而不止。如果炒至黑色,則辛辣變為苦鹹,味道向下,黑色又有止血作用,雖然辛熱之性已消失,但辛涼之性仍然存在,所以能去除血中的鬱熱而不寒,止吐血的亂行,行而不滯。與其他藥物相比,單純以黑色為能,止血為事的藥物,其功效要強十倍。對於血寒的人可以多用,對於血熱的人則只需三四分即可,作為導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