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三十九 (10)

回本書目錄

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三十九 (10)

1. 馬鞭草

味苦氣寒無毒,為涼血祛濕熱殺蟲之藥。下部濕熱陰腫惡瘡,煎湯先熏後洗,氣到便爽,癰腫隨減,實有神效。但脾胃虛弱者勿服。

馬鞭草,苗葉類菊。穗抽似鞭,花開色紫。下部楊梅瘡䘌瘡煎湯熏洗,金瘡積血作疼,研末敷妙。通女人月水,血氣成癥結瘕,生搗,醇酒煎良。治小腸卒痛難當,禁久瘧發熱不斷,絞腸沙即效。纏喉痹極靈,殺諸般疰蟲,消五腫痞塊。

白話文:

【馬鞭草】

味道苦澀,性質偏寒,無毒性,是一種能清涼血液、袪除濕熱及殺滅寄生蟲的藥材。對於下體因濕熱導致的腫脹和惡性瘡瘍,可將其煎煮成湯汁,先用蒸汽薰蒸,再進行清洗,蒸汽一接觸患處,患者會立刻感到舒適,腫脅的症狀也會隨之減輕,實際上效果非常顯著。但是脾胃功能較弱的人不宜服用。

馬鞭草的莖葉形態類似菊花。其花序長得像鞭子,開出的花朵呈現紫色。對於下體的楊梅瘡或其它瘡瘍,可以煎煮成湯汁進行薰洗。對於創傷造成的瘀血疼痛,將其研磨成粉末外敷效果很好。能幫助女性調節月經,對於因血氣凝結而形成的症結或瘕等疾病,將其生搗,再用高度酒煎煮後服用,效果良好。能治療小腸突然劇烈疼痛,也能抑制長期的瘧疾發熱,對於絞腸沙也有很好的療效。對於喉嚨極度緊繃的喉痹病症非常有效,能殺死多種寄生蟲,並消除五臟的腫脹和痞塊。

2. 旋覆花

一名金沸草。五月採花,曬乾稟冬之氣以生,故味鹹、甘,溫。一云苦、辛,冷利,有小毒。咸能潤下軟堅,辛溫能通行破結。

旋覆花,逐濕,治頭風明目。凡心脾伏飲,脅下脹滿,胸上痰結,唾如膠漆,風氣濕痹,皮間死肌,消痰飲,除宿水,利大腸膀胱。但氣走泄,且性冷利,病人衰弱,及大腸虛寒者忌之。

白話文:

這種藥材又名為金沸草。在五月時採集其花朵,經過日曬乾燥後,吸收了冬天的氣息而生長,因此味道有點鹹、有點甜,性質溫和。但也有一說是味道苦、辛,具有微寒的性質,並且含有一些微毒。其鹹味可以潤滑排泄,軟化硬塊,而辛溫的特性則有助於通經絡、破除瘀結。

旋覆花主要用於驅除濕氣,治療頭部風濕,並有明目的效果。對於心臟和脾臟潛藏的水液過多,兩側脹滿,胸部上方的痰結,以及吐出像膠水或油漆般的黏稠物,還有風濕導致的關節疼痛,皮膚上的壞死組織,都可以消解痰飲,去除體內積存的水分,幫助大腸和膀胱的運作。但是因為它會促進排泄,且性質偏涼,所以身體虛弱,或是大腸虛寒的人應避免使用。

3. 劉寄奴

味苦、辛、微溫。苦能降下,辛溫通行,故主破血下脹。然善走之性又在血分,故多服則令人痢。昔人為金瘡要藥,又治產後余疾下血,止痛者,正以其行血迅速也。凡病人氣血兩虛,脾胃衰弱作泄者,勿服。火灼湯傷,先以鹽末摻之,護肉不壞,後以寄奴細末摻上,或以糯米漿雞翎掃上,後摻是藥,不痛且無痕,大驗。

劉寄奴草,下氣止心腹急痛,下血卻產後余疾,消焮腫癰毒,治湯火熱瘡。子研泡熱水下咽,腸瀉無度者即已。

白話文:

【劉寄奴】

其味道苦、辛,屬性微溫。苦味有助於降滯,辛與溫的特性使其通行無阻,因此主要功效在於活血化瘀,消解腹部脹滿。然而,它強烈的流動性特質主要作用於血液系統,若過量服用可能會導致腹瀉。古人將其視為治療刀傷的重要藥材,同時也用來處理產後殘留的疾病及出血問題,並能止痛,這正是因為它能快速促進血液循環的效果。但對於那些氣血雙虛,脾胃功能衰弱,容易腹瀉的病患,應避免服用。對於燒燙傷,首先應用鹽末敷在傷口,可保護肌膚組織免於進一步損壞,然後再塗上劉寄奴的粉末,或是使用糯米漿加上雞毛刷子輕輕塗抹,之後再敷上藥粉,這樣傷口不會疼痛,且不會留下疤痕,效果顯著。

劉寄奴草,可以調理氣機,緩解心腹的劇烈疼痛,消除產後的餘疾和出血問題,對消散腫塊、癰腫及排毒有良好效果,也能治療熱傷及燙傷。其種子研磨後,以熱水沖泡吞服,對於嚴重腹瀉的情況,能立即獲得改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