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三十八 (1)
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三十八 (1)
1. 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三十八
2. 草部中
3. 何首烏
稟春深生氣而生,味苦澀,微溫,無毒。春為木化,入通於血,外合於風,升也,陽也,入足厥陰,兼入足少陰經,故為益血祛風之上藥。雌雄二種,遇夜則交,有陰陽交合之象,故能令人有子。肝主血,腎主精,益二經則經血盛。
發者血之餘也,故烏髭鬢,其主瘰癧者,肝膽氣鬱結則內熱,營氣壅逆發為是病,十一臟皆取決於膽,與肝為表裡,為少陽之經,不可出入,氣血俱少,乃風木所主,行膽氣,益肝血,則瘰癧自消矣。調營氣則壅腫消,治風先治血,血活則風散,故療頭面風瘡。腸癬為痔,痔者濕熱下流,傷血分而無所施泄,則逼進肛門肉分,並出咸形矣。
風能勝濕,濕熱解則痔自平。心血虛則內熱,熱則心搖,搖而作痛,益血則熱解而痛除,益血氣,黑髭鬢,悅顏色,久服長筋骨益精氣,延年不老者,皆補肝腎益精血之極功也。亦治婦人產後及帶下諸疾者,婦人以血為主,月事通調,厥陰主之,帶下本於血虛而兼濕熱,行濕益血,靡不除矣。但為養榮益血之藥,忌與天雄、烏頭、附子、仙茅、薑、桂等諸燥熱藥同用。
修事以苦竹刀切片,米泔浸經宿,暴乾,九蒸九曬,用勿令犯鐵,兼與蘿菔相惡,令人髭鬢早白。
何首烏,主瘰癧癰疽,頭面風疹,長筋骨,悅顏色,益血氣止心痛,補真陰,理益痘;久服添精,令人有子;消五痔,黑髭鬢,強精益髓;婦人帶下。總功能調和氣血,久瘧久痢,氣血先和諸病用此,以建神功。肝腎二經之藥,甘溫祛風益血,收澀又能斂陰。年深大者,收採精制,久服延年,令人不老。
至於外敷,熨皮里作痛,可驗活血養血之極功矣。(不同何處,用首烏為末,薑汁調成膏,塗之,以綿裹住,炙鞋底熨之。)
何首烏傳:何首烏,味甘,氣溫,性則無毒,茯苓為之使。治五痔腰膝之病,冷氣心痛,積年勞瘦痰癖,風虛敗劣,長筋力,益精髓,壯氣駐顏,黑髮延年,婦人惡血痿黃,產後諸疾,赤白帶下,毒氣入腹,久痢不止,其功不可俱述。一名野苗;二名交藤:三名夜合;四名地精;五名首烏。
本出虔州,江南諸道皆有之。苗葉有光澤者,又如桃李葉,雄者苗色黃白,雌者黃赤,根遠不過三尺,春秋可採,日乾去皮為末,酒下最良。有疾即用茯苓煎湯為使,常杵末新甕器盛用,偶日服之,忌豬肉血,無鱗魚,觸藥無力,其根形大如拳,連珠有形,如鳥獸山獄之狀者珍也。掘得去皮生吃,得味甘甜,可以休糧。
贊曰:神妙勝道,著在仙書。雌雄相交,夜合晝疏,服之去谷,日居月諸,返老還少,變安病軀,有緣者遇,最爾自知。明州刺吏李遠傳錄:何首烏所出順州南河縣及韶州、潮州,思州、賀州、廣州四會縣、潘州者得為上,邕州、桂州、䝟州、春州、高州、勒州、循州、晉興縣出者次之,真仙草也。五十年者如拳大,號山奴。
白話文:
何首烏,在春天生機蓬勃時生長,味道苦澀,性微溫,沒有毒性。春天屬木,與肝臟相通,肝主血,所以能入血分,在外則與風邪相合,有上升、陽氣的特性,因此歸屬於足厥陰肝經,也兼入足少陰腎經,是補血、祛風的上等藥材。何首烏有雌雄兩種,到了夜晚會互相纏繞,如同陰陽交合,所以能使人有生育能力。肝臟主藏血,腎臟主藏精,能補益這兩條經絡,則氣血就會旺盛。
頭髮是血液的餘澤,所以能使鬍鬚和頭髮變黑。它主治瘰癧,是因為肝膽氣鬱結導致內熱,營氣壅塞逆行而發病,人體的十一臟腑都取決於膽,膽和肝互為表裡,同屬少陽經,氣血若不順暢,就會因風邪侵擾而發病。能疏通行膽氣,補益肝血,則瘰癧自然消退。調理營氣能消除腫脹,治療風邪要先治血,血活絡了,風邪自然消散,所以能治療頭面部的風瘡。腸癬形成痔瘡,是因為濕熱向下流注,損傷血分又無處宣洩,因此逼近肛門肌肉,形成痔瘡。
風邪可以勝過濕邪,濕熱消解,痔瘡自然平復。心血虛弱會導致內熱,內熱會使心悸動不安,心悸就會疼痛,補血就能消除熱症和疼痛。何首烏能補益氣血,使鬍鬚和頭髮變黑,使容貌光彩,長期服用可以強健筋骨,增益精氣,延年益壽,這些都是因為它能極大地補肝腎、益精血的功效。也能治療婦人產後及帶下等疾病,婦人以血為根本,月經順暢與否取決於肝經,帶下病是因血虛又兼有濕熱,祛濕益血,自然能痊癒。但何首烏是養血滋補的藥物,忌與天雄、烏頭、附子、仙茅、薑、桂等燥熱藥物一起使用。
處理何首烏時,要用苦竹刀切片,用米泔水浸泡一夜,然後曬乾,經過九次蒸煮、九次曝曬,使用時不要接觸鐵器,同時它和蘿蔔相剋,同食會使鬍鬚頭髮過早變白。
何首烏,主治瘰癧癰疽,頭面風疹,能強健筋骨,使容貌光彩,補益氣血,止心痛,滋補真陰,調理痘瘡,長期服用能增添精氣,使人有生育能力,能消除五痔,使鬍鬚和頭髮變黑,強壯精氣,增益骨髓,還能治療婦女帶下病。總的來說,何首烏能調和氣血,對於久病不癒的瘧疾、痢疾等病,先用它來調和氣血,再治療其他疾病,會有神奇的功效。它是補肝腎的藥材,性味甘溫,能祛風益血,收澀又能斂陰。年代久遠、個頭大的何首烏,採收後精心炮製,長期服用可以延年益壽,使人永葆青春。
至於外敷,可以用來治療皮膚深層疼痛,可以驗證它活血養血的強大功效。(具體方法是,用何首烏研成末,用薑汁調成膏狀,塗在患處,用棉布包裹,再用炙熱的鞋底熨燙。)
何首烏傳:何首烏,味道甘甜,氣性溫和,藥性無毒,茯苓可以輔助它的藥效。可以治療五痔和腰膝疾病,寒氣導致的心痛,經年累月的勞損消瘦和痰癖,虛弱衰敗的病症。能增強筋骨力量,補益精髓,強壯氣血,駐顏美容,使頭髮變黑並延年益壽。可以治療婦女惡血、萎黃、產後諸病、赤白帶下,以及毒氣入腹、久痢不止等病,其功效難以一一列舉。何首烏別名又叫野苗、交藤、夜合、地精、首烏。
何首烏主要產於虔州,江南各地也有生長。它的葉子有光澤,形狀像桃李葉,雄株的莖是黃白色,雌株的莖是黃紅色,根鬚生長不超過三尺。春天和秋天可以採收,曬乾後去掉外皮研磨成粉末,用酒送服效果最佳。如果有疾病,可以和茯苓一起煎湯服用。平時可以將何首烏研成粉末,用新的陶器盛裝,偶爾服用,忌食豬肉、動物血和無鱗魚,吃了會降低藥效。何首烏根部形狀像拳頭一樣大,有連珠狀的形狀,有的像鳥獸山嶽的樣子,這樣的非常珍貴。挖出來去皮後生吃,味道甘甜,可以作為糧食充飢。
贊曰:何首烏的神奇功效勝過仙道,記載在仙書之中。雌雄何首烏在夜晚互相纏繞,白天分開,服用它可以減少糧食的攝取,日月漸增,可以返老還童,使疾病痊癒。有緣遇到的人,自己體會它的神奇。明州刺史李遠記載:何首烏產於順州南河縣以及韶州、潮州、思州、賀州、廣州四會縣、潘州等地,品質最佳;產於邕州、桂州、䝟州、春州、高州、勒州、循州、晉興縣的,品質次之,真是仙草。五十年生的何首烏,大小如拳頭,被稱為山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