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三十七 (9)

回本書目錄

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三十七 (9)

1. 獨活

稟天地正陽之氣以生,故味苦甘平。潔古益之,以辛微溫無毒,氣味俱薄浮而升,陽也。得風不搖,無風自動,故名獨搖草,足少陰引經氣分之藥。

獨活,入足少陰表裡引經,專治頭風與少陰伏風,而不治太陽經也,故兩足濕痹,不能動履,非此莫痊。風毒齒痛,頭眩目暈,有此堪治。雖仗治風,又資燥濕,然羌療水濕遊風,獨療水濕伏風;羌之氣清,行氣而發散榮衛之邪,獨之氣濁,行血而溫養榮衛之氣;羌有發表之功,獨有助表之力,凡內濕痿痹,透關利節之要劑也。性下行而治水,其氣細,凡少陰伏風,頭痛濕痹之要藥。

主治(痘疹合參),凡痘初發熱,身熱頭痛,表發痘瘡,二活皆不可缺。經跌撲者,尤所重焉。若在夏天及汗多表虛者忌之。

白話文:

[獨活]

獨活是汲取天地間純粹的陽氣生長而成,所以它的味道是苦中帶甘,性質平和。潔古增補說它有點辛辣,性微溫,沒有毒性,氣味都很淡,能輕易地升騰,這都是屬陽性的特徵。它在有風時不會搖晃,卻能在無風時自己動搖,因此被稱為「獨搖草」,是用於腳部少陰經絡,調理氣血的藥材。

獨活專門進入腳部的少陰經絡,表裡引導經脈,主要治療頭部風濕和少陰經絡的潛藏風濕,但不適用於太陽經絡。因此,對於兩腳濕潤且麻痹,無法正常行走的情況,非獨活不能治癒。對於風毒引起的牙痛,頭暈目眩,獨活都有良好的療效。雖然主要用於治療風濕,但也具有除濕的功效,然而羌活主要治療水濕遊風,獨活則主要治療水濕潛風;羌活氣息清新,能運行氣血,驅散體內的邪氣,獨活氣息稍顯渾厚,能運行血液,溫暖並滋養體內的氣血;羌活有發散表邪的效果,獨活則能助強表裡的力道,對內濕導致的痿痹症,是重要的調理藥物。其性質向下行走,有利於水濕的排出,氣味細膩,是治療少陰潛風、頭痛、濕痹的重要藥材。

主要治療範圍(配合痘疹參考),在痘疹剛開始發熱,身體發熱,頭痛,皮膚上出現痘瘡的情況下,羌活和獨活都是不可或缺的藥材。對於受過外傷的人,更是重要。但如果是在夏季或出汗多,表虛的情況下,應避免使用。

2. 柴胡

稟仲春之氣以生,兼得地之辛味春氣生而升,故味苦平微寒無毒,為少陽經表藥。宜去蘆銼片用。若入補中脾胃藥,蜜酒拌炒乾尤妙。

柴胡,瀉肝火,去心下痰結熱煩,散諸經血凝氣聚,解肌表熱,寒熱往來,傷寒溫瘧,痰實結胸,耳聾口苦,頭眩目赤;在臟主血,在經主氣,胎前產後,經脈不調,熱入血室,止偏頭痛,胸脅刺痛,膽痹疼痛。濕痹拘攣,氣藥血藥,並可加入;瘡疽中用之者,亦取其能散諸經血結氣聚也。

若病在太陽服之,猶引賊入門。若陽氣下陷而有熱者,用之引清氣,以順陽道,而平少陽厥陰之邪熱。若勞在肺腎者用之,益增傷陰耗氣之患。有色黃白而軟大者,名銀柴胡,乃治癆熱骨蒸之要藥也。

主治(痘疹合參),解肌表熱。凡初發熱,而熱毒太甚者,亦可用以托痘,痘後寒症不宜用。專主肝、膽二經。是經為清淨之腑,在半表半裡,無出入之路,風邪所蓄。不可汗吐下者,用此和解之。若欲升陽平肝,則又仗以所使成功也。

按:柴胡乃少陽經半表半裡之藥,瘧症有熱時如火,形瘦骨立者,此名癆瘧。熱從髓出,加以剛劑,氣血愈虧矣,非柴胡莫能愈也。若病在太陽,用之太早,猶引賊入內。病在陰經者,用之其重傷其表,世俗不明,表裡混投,可以藏拙,然殺人不可勝數矣。至於氣虛者用之,不過些小以助參、耆之力,非柴胡能退熱也。

若遇癆症便用,不死安待?惟癆症在肝經者,別有銀柴胡一種,色白而軟,專理肝癆五疳羸熱,亦非小柴胡也。

白話文:

[柴胡]

柴胡在春季生長,吸收了春天的氣息與大地的辛香,因此具有苦平微寒的性質,無毒性,被視為治療少陽經絡的良藥。使用時應去除蘆銬部分,切成片狀。若要在補中脾胃的藥物中加入柴胡,用蜂蜜和酒拌炒至乾燥效果更佳。

柴胡有降肝火、消除心下痰結熱煩、散去各經絡血液凝固氣聚、解除肌肉表面熱度、寒熱交替、感冒發燒、瘧疾、胸部痰結、耳聾、口苦、頭暈、眼睛紅等症狀的功效。它能調節臟腑中的血液循環,在經絡中主要調節氣血,對孕婦及產婦的經脈不調、熱進入血室、偏頭痛、胸脅刺痛、膽囊疼痛有幫助。對於濕痹引起的拘攣,柴胡也能調和氣血,且在治療瘡痍時,能散去各經絡血液凝固氣聚。

然而,如果病症在太陽經絡卻使用柴胡,就像引狼入室。若身體陽氣下陷且有熱象,柴胡可以引導清氣,順應陽氣,平衡少陽和厥陰兩經的邪熱。但若是肺腎勞損,使用柴胡可能導致陰氣受損、氣血消耗。

有一種柴胡顏色黃白,質地較軟,體型較大,稱為銀柴胡,是治療肺結核、潮熱的主要藥物。

柴胡主要治療肝臟和膽囊兩個部位的問題。這兩個部位是身體的清潔器官,位於身體的半表半裏,沒有明確的進出口,風邪容易在此處聚集。對於不能使用汗法、嘔吐法或瀉下法的風邪,柴胡能夠調和解決。若要提升陽氣、平肝,柴胡也是重要的藥材。

柴胡是少陽經絡半表半裏的藥物,瘧疾患者在發熱時如火燎原,形體消瘦的,稱為肺結核型瘧疾。熱氣從骨髓中冒出,若使用強烈的藥物,會讓氣血更加虧損,唯有柴胡才能治癒。但如果病症在太陽經絡,過早使用柴胡,就像引狼入室。病症在陰經的,使用柴胡會嚴重傷害表皮。由於世人對於表裡之分不明,常常混亂使用,雖然能掩飾無知,但卻造成了無數人的死亡。對於氣虛的人,使用柴胡只能稍微增加人參和黃耆的力量,並非柴胡本身能退熱。

若是肺結核患者直接使用柴胡,病情如何能好轉?只有肝臟部位的肺結核患者,可以使用一種特殊的銀柴胡,顏色白色且質地柔軟,專門治療肝臟肺結核、五疳羸熱,這並非一般的小柴胡。

3. 升麻

稟天地清陽之氣以生,故味甘平微寒無毒。氣味俱薄,浮而升陽也,為足陽明,太陰引經的藥,亦入手陽明大腸。清熱散表宜生用,入升托補藥蜜酒拌炒用,入升提收斂藥,宜醋炒用。

升麻,氣平微寒,乃手足陽明,太陰引經之藥。凡太陽證忌服,否則,猶引賊破家,主治殺百毒,百精殃鬼,闢諸瘴諸疫瘟邪;去傷風於皮膚,散發熱於肌肉;止頭痛、喉痛、齒痛並中惡腹痛;理口瘡、疥瘡、斑瘡及豌豆爛瘡;治風腫風癇,療肺癰肺痿。

升發火鬱,開提清氣,下利後重,崩帶脫肛,能升陽氣於至陰之下,故補中湯用升麻,引足陽明清氣,右旋上行,用柴胡引,足少陽清氣,左旋上行,助參耆苓朮以補脾胃中之元氣。

主治(痘疹合參),療肌肉間熱,主脾胃,解百毒,能升提陽氣,故用以升發痘毒出表,乃瘡家之聖藥。發熱時用以解發,但用大過,恐有倒陷之患,故不宜過用。痘後元氣下陷亦用之。

按:升麻稟極清之氣於九天,故元氣不足者,用此於陰中升陽,如瀉痢崩淋脫肛遺濁等症,仗其升提,蓋虛人之氣,升少降多。《經》曰:陰經所奉其人壽,陽經所降其人夭。東垣摘入補中湯中,獨窺其微矣。但氣逆嘔吐,上盛下虛者,切勿輕投。

白話文:

[升麻]

升麻吸收了天地間清澈的陽氣生成,因此它的味道是甘甜的,性質平和且略帶寒意,無毒性。它氣味都較淡,能夠輕盈地上升,這特性使其成為足陽明胃經與太陰脾經的重要導向藥物,同時也能作用在手陽明的大腸。當需要清熱解表時,應選擇生用;若要配合升提補益的藥物,則需用蜜酒拌炒;若是需要升提收斂的效用,則適合醋炒使用。

升麻性平微寒,主要作用在手足陽明和太陰的經絡。對於太陽病證狀的患者不適用,否則會像引賊入室,造成更大的問題。它可以消滅各種毒素,驅逐惡靈,防止瘟疫;能去除皮膚上的風濕,從肌肉中散發熱氣;可以緩解頭痛、喉痛、牙痛以及腹部的惡心疼痛;治療口腔潰瘍、皮膚病、斑疹和痘瘡;對抗風濕和癲癇,治療肺部疾病。

升麻能促進被壓抑的火氣上升,提升清新的氣息,改善下痢的嚴重感,對於崩漏、帶下、脫肛等問題,它能幫助提升陽氣,因此補中湯中會加入升麻,以引導足陽明胃經的清新氣息向上旋轉,再配合柴胡引導足少陽經的清新氣息向左旋轉,協助人參、黃耆、茯苓、白朮等藥物補充脾胃中的元氣。

升麻主要用於治療肌膚間的熱症,調整脾胃功能,解除各種毒素。它能提升陽氣,所以常用來促進痘疹的表面爆發,是治療皮膚病的聖藥。在發燒時使用,有助於解熱,但過量使用可能會導致反效果,因此不宜過度使用。在痘疹後如果出現元氣下陷的情況,也會使用到升麻。

根據記載,升麻吸收了天空最清澈的氣息,因此對於元氣不足的人來說,可以在陰中提升陽氣,像是瀉痢、崩漏、脫肛、遺精等症狀,都能靠它來提升氣息。虛弱的人往往氣息下降多於上升,《黃帝內經》指出:陰經氣息上升的人壽命長,陽經氣息下降的人壽命短。李杲將升麻加入補中湯中,顯然已洞察到其微妙的作用。然而,對於氣逆嘔吐或是上盛下虛的人,則應避免輕易使用。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