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三十七 (6)

回本書目錄

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三十七 (6)

1. 附子

其變通之妙,存乎其人。若以附子大熱,大黃大寒,疑忌不用,則遇極寒極熱之危症,將何大力之藥挽回垂絕乎!善用兵者天下無弱卒,善用藥者天下無毒味。故書曰:病緩而用急藥,急則拂亂其經;病劇須用急藥。緩收援生不及。況病有虛而寒,有虛而熱,從未有寒而不虛者,是以治熱有涼補、有涼瀉,而治寒必溫補相兼,風可發散,從盡寒日,溫中救里也。

主治(痘疹合參),主沉寒四肢厥逆。凡痘寒不起,泄瀉不止,灰白癢塌,寒戰咬牙,氣虛沉寒之症並用。宜以童便濕粗紙包裹,慢火中煨令極熟,方去皮臍,切作十字樣四塊,再以防風甘草黑豆煎湯,乘熱浸過曬乾用,或單以三味煎濃汁煮透用,亦可不必用童便浸煨也。蓋過制則性太緩耳。

按:附子稟雄壯之質,有斬關之能,必重用參朮駕驅,不則為禍不小。試思古人參附,耆附、朮附等湯,其理可見。譬如雖勇將當先,必軍糧繼後,方能成功矣。是以丹溪曰:氣虛熱甚者稍加附子,以行參耆之功,肥大多濕亦用。

《集驗》曰:腫因積生,積去而腫再作,若再用利藥,小腫愈閉,醫多束手,蓋中焦氣不升降,為寒所隔,惟服附子,小便自通,吳綬曰:傷寒傳變三陰,及中寒夾陰,身雖大熱,而脈沉者必用附子,厥冷腹痛,脈沉細,唇青囊縮者,急用之,有起死之功。近人不明病情,復昧藥性,持疑不用,直至陰極陽竭而後用,用亦遲矣。

殊不知書云:陽氣一分不盡則不死,要知陽者,人生之根本而挽回垂絕之要領,亦虛寒對症之常藥,何足矜疑?惟陰虛內熱,及內真熱而外假寒者,不可誤服。(宜於肉桂按內參看)。

白話文:

附子的運用變化,奧妙之處在於使用的人。如果因為附子藥性大熱,大黃藥性大寒,就產生疑慮而不敢使用,那麼遇到極度寒冷或極度燥熱的危急病症,要用什麼強效的藥物來挽救將要斷絕的生命呢?善於用兵的人,天下沒有弱兵;善於用藥的人,天下沒有有毒的藥材。所以古書說:「病情緩和卻使用猛藥,會擾亂經絡;病情危急必須使用猛藥,緩慢的治療就來不及救援了。」更何況病有虛寒,也有虛熱,從來沒有寒症而不虛的。因此治療熱症,有清涼補益的方法,也有清涼瀉火的方法;而治療寒症,必須溫補兼顧。風邪可以發散,直到寒氣盡除,溫暖中焦,救助裡虛才是根本。

主要治療(痘疹可以參考),主要是針對沉寒導致的四肢厥冷。凡是痘瘡因寒氣而不能發出,或是腹瀉不止,痘疹呈現灰白色、搔癢塌陷,寒顫咬牙,以及氣虛沉寒的病症,都可以使用附子。 處理方式是:用童子尿濕潤粗紙包裹附子,用小火慢慢煨烤到極熟,去除外皮和臍部,切成十字形的四塊,再用防風、甘草、黑豆煎湯,趁熱浸泡後曬乾使用,也可以直接用這三味藥煎煮濃汁煮透來使用,不一定要用童子尿浸泡煨烤。因為過度炮製會讓藥性變得太過溫和。

總結來說:附子具有雄壯的藥性,有突破關卡的功效,必須配合大量的人參、白朮來驅動,否則會帶來不小的禍害。想想古代的人參附子湯、黃耆附子湯、白朮附子湯等方劑,其中的道理就顯而易見了。就像勇猛的將領要衝鋒陷陣,也必須有軍糧在後方持續供應,才能獲得成功。所以朱丹溪說:「氣虛而熱盛的,稍微加點附子,可以幫助人參、黃耆發揮功效,肥胖多濕的人也可以使用。」

《集驗方》說:「腫脹是因為積聚而產生,如果積聚消除後腫脹又再次出現,如果再使用利尿藥,小腫脹反而會閉塞,醫生常常會束手無策。這是因為中焦之氣不能升降,被寒氣阻隔,只有服用附子,小便才能順暢。」吳綬說:「傷寒病傳變到三陰經,以及中寒夾雜陰寒的病症,即使身體發熱,但脈象沉伏的,一定要使用附子;四肢厥冷、腹痛、脈象沉細、嘴唇發青、陰囊收縮的,要趕快使用附子,有起死回生的功效。現在的人不了解病情,又不明白藥性,懷疑而不使用,一直到陰氣極盛、陽氣衰竭才使用,也已經太遲了。

要知道,古書說:「陽氣只要還留存一分,人就不會死。」要知道陽氣是人生命的根本,也是挽救將要斷絕的生命的關鍵,也是虛寒病症常用的藥物,有什麼值得懷疑的呢?只有陰虛內熱,以及內裡是真熱而外表是假寒的病症,不可以錯誤服用(應該參考肉桂的相關內容)。

2. 當歸

稟土之甘味,天之溫氣,故味甘辛溫無毒。甘以緩之,辛以收之、潤之,溫以通之、暢之。入手少陰、足厥陰,亦入足太陰,活血補血之要藥。宜去蘆,切片。若入破血藥,宜梢尾生用。若入養血和血藥,或全或生,用酒拌炒。

當歸,治跌打血凝作脹,熱痢腸刮肛湧,溫瘧寒熱。舒筋潤腸,婦人胎前產後,男子五勞七傷。溫中止心腹之痛,養營療肢節之痛,中風拘攣崩中帶下,氣血分皆可用。能補能攻,並眼疾齒疾疼痛,癰瘡金瘡肌肉不長,一切燥澀焦枯,風藥中俱用。味辛而甘,氣溫而厚。甘以緩中,辛以散潤,溫以通暢。

入肝。心、脾三經。血結滯而能散,血不足而能補,血枯燥而能潤,血散亂而能歸,誠血門之要藥。凡血受病諸病夜甚,不可少也。但腸胃滑瀉,及心氣耗散,咳血吐血並宜禁之。

主治(痘疹合參),宜酒炒用,養血行血,治痘內血虛,不光潤紅活者宜之。如血熱血虛,同酒炒生地並用。若大便滑者禁之。

按:當歸為血分要藥。辛溫而散,血中氣藥也。頭止血而上行,梢破血而下流,身養血而中守,全活血而不定。氣血昏亂服之而定,能領諸血,各歸其所當歸之經,故名當歸。若人吐衄崩下藥中,須醋炒過,稍稍用之,多能動血,以其氣辛溫耳。泄瀉者禁與,以其味滑潤耳。

白話文:

[當歸]

承襲大地的甘甜與天空的溫暖,因此其味道甘辛而溫,無毒性。甘甜的味道可以緩和身體,辛辣可以收斂和滋潤,溫暖則可以疏通和暢通血液。它主要作用於手少陰、足厥陰經脈,同時也能影響足太陰經脈,是活血補血的重要藥物。使用時應去除蘆頭,切成片狀。若配合破血藥物,應選擇梢尾部位且生用。若配合養血和血藥物,可整株使用或生用,並用酒拌炒後再用。

當歸能治療跌打損傷引起的血液凝固腫脹,熱性腹瀉導致的肛門脫垂,以及寒熱交錯的溫熱型瘧疾。它還能舒展筋骨,潤滑腸道,對於女性懷孕期間和產後的各種問題,以及男性因過度勞累造成的健康問題都有幫助。它可以溫暖中焦,緩解心腹疼痛,養血治療四肢關節疼痛,對中風、抽搐、崩漏、帶下等症狀也有療效。在氣血兩方面都可發揮作用,對於眼睛疾病、牙齒疼痛、瘍瘡、金瘡、肌肉難以生長、各種乾燥、焦枯、風濕病都有幫助。其味道辛甘,氣溫而濃厚,甘甜可以調和中焦,辛辣可以散發滋潤,溫暖可以疏通暢通。

當歸主要進入肝、心、脾三條經脈。對於血液凝結、滯留有分散效果,對於血液不足可以補充,對於血液乾燥可以滋潤,對於血液散亂可以引導回歸正常,確實是處理血液問題的重要藥物。對於所有夜晚病情加重的血液相關疾病,都不可或缺。但是腸胃易滑瀉,以及心氣耗散、咳血、吐血的情況,應該避免使用。

當歸是處理血液問題的主要藥物。其性質辛溫而散發,是血液中的氣藥。當歸頭部可以止血且向上行,梢部可以破血向下流,主幹可以養血且保持在中焦,整株可以活血但作用不固定。對於氣血混亂的情況,服用後可以穩定,能夠引領血液回到各自該去的經脈,因此被稱為「當歸」。在治療吐血、鼻血、崩漏等情況的藥物中,必須先用醋炒過才能少量使用,過量可能會刺激血液,因為它的性質辛溫。對於有泄瀉問題的人,應該避免使用,因為當歸的性質滑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