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摘粹》~ 附錄 (6)
附錄 (6)
1. 營氣運行
水穀入胃,化生氣血。氣之慓悍者,行於脈外,命之曰衛。血之精專者,行於脈中,命之曰營。營衛運行,一日一夜,周身五十度。人一呼,脈再動,一吸脈再動,呼吸定息,脈五動,閏以太息。脈六動一息,六動人之常也。一動脈行一寸,六動脈行六寸。靈樞脈度:手之六陽,從手至頭,長五尺,五六三丈。
手之六陰,從手至胸,長三尺五寸,三六一丈八尺、五六三尺、合二丈一尺。足之六陽,從足至頭,長八尺,六八四丈八尺。足之六陰,從足至胸,長六尺五寸,六六三丈六尺、五六三尺、合三丈九尺。蹺脈從足至目,長七尺五寸,二七一丈四尺、二五一尺、合一丈五尺。督脈、任脈長四尺五寸,二四八尺,二五一尺,合九尺,凡督合一十六丈二尺。
平人一日一夜,一萬三千五百息。一息脈行六寸,十息脈行六尺,一日百刻,一刻一百三十五息。人氣半周於身,脈行八丈一尺,兩刻二百七十息。人氣一周於身,脈行十六丈二尺,百刻一萬三千五百息。人氣五十周於身,脈行八百一十丈。
營氣之行也,常於平旦寅時,從手太陰之寸口始,自手太陰,注手陽明,足陽明,注足太陰,手少陰,注手太陽,足太陽,注足少陰,手厥陰,注手少陽,足少陽,注足厥陰,終於兩蹺、督任,是謂一周也。二十八脈,周而復始,陰陽相貫,如環無端,五十周畢,明日寅時又會於寸口,此營氣之度也。
白話文:
當食物和水進入胃部後,它們會轉化生成氣與血。其中,性質較為強悍的氣在體脈之外運行,我們稱之為「衛氣」;而血液中精純的部分,在體脈之中運行,我們稱之為「營氣」。營氣與衛氣在身體中的運行,每天晝夜交替,會循環全身五十次。
人每次呼氣,脈搏跳動兩次;每次吸氣,脈搏同樣跳動兩次。在正常呼吸和偶爾的深呼吸下,脈搏每五次跳動為一個節奏單位。如果脈搏每六次跳動為一個呼吸節奏,這是人的正常脈搏頻率。每次脈搏跳動,血液前進一寸,六次脈搏跳動,血液就能前進六寸。
根據《靈樞·脈度》的記載,手臂的六條陽經,從手到頭部,全長有五尺,即三丈。手臂的六條陰經,從手到胸部,全長有三尺五寸,即一丈八尺加三尺,總共二丈一尺。腳部的六條陽經,從腳到頭部,全長有八尺,即四丈八尺。腳部的六條陰經,從腳到胸部,全長有六尺五寸,即三丈六尺加三尺,總共三丈九尺。蹺脈從腳到眼睛,全長有七尺五寸,即一丈五尺。督脈和任脈全長有四尺五寸,即九尺。所以,所有的經絡加起來,總長有十六丈二尺。
對於健康的人來說,一天一夜會呼吸約一萬三千五百次。每次呼吸,血液前進六寸,十次呼吸,血液能前進六尺。一天有百刻,每一刻有135次呼吸。當人體的氣血在身體中運行半圈,血液會前進八丈一尺,這需要兩刻或270次呼吸。當氣血在身體中運行一圈,血液會前進十六丈二尺,這需要百刻或13500次呼吸。當氣血在身體中運行五十圈,血液會前進八百一十丈。
營氣的運行,通常在清晨寅時開始,起點是手太陰肺經的寸口。營氣會順序流經手太陰肺經、手陽明大腸經、足陽明胃經、足太陰脾經、手少陰心經、手太陽小腸經、足太陽膀胱經、足少陰腎經、手厥陰心包經、手少陽三焦經、足少陽膽經、足厥陰肝經,最後到達蹺脈和督脈、任脈,這稱為一週。營氣在二十八條經脈中循環不息,陰陽互補,就像無始無終的環狀,經過五十週後,第二天的寅時,營氣又會回到手太陰肺經的寸口,這就是營氣的運行週期。
2. 衛氣出入
衛氣晝行陽經二十五周,夜行陰臟二十五周。衛氣之行也,常於平旦寅時,從足太陽之睛明始,睛明在目之內眥(足太陽之穴也)。平旦陽氣出於目,目張則氣上行於頭,循項下足太陽,至小指之端;則入目內眥,下手太陽至小指之端,別入目銳眥,下足少陽,至小指次指之端;上循手少陽之分側,下至名指之端;別入耳前,下足陽明,至中指之端;別入耳下,下手陽明,至次指之端;其至於足也,入足心,出內踝下,入足少陰經。陰蹺者,足少陰之別屬,於目內眥,自陰蹺而復合於目,交於足太陽之睛明,是謂一周。
如此者,二十五周,日入陽盡而陰受氣矣。於是內入於陰臟。其入於陰也,常從足少陰之經,而注於腎,腎注於心,心注於肺,肺注於肝,肝注於脾,脾復注於腎,是謂一周,如此者二十五周,平旦陰盡而陽受氣矣。於是外出於陽經,其出於陽也,常從腎至足少陰之經,而復合於目。
衛氣入於陰則寐,出於陽則寤,一日百刻,周身五十,此衛氣之度也。《難經》營衛相隨之義,言營行脈中,衛行脈外,相附而行,非謂其同行於一經也。
白話文:
衛氣在白天會沿著陽經行走二十五圈,夜晚則沿著陰臟行走二十五圈。衛氣的運行,通常是在清晨寅時開始,從腳部太陽經絡的睛明穴開始,睛明穴位於眼睛內角處,是足太陽經的一個穴位。清晨時,陽氣從眼睛開始向外發散,當眼睛睜開,氣便往上行到頭部,沿著頸項下行至腳部太陽經,直至小指末端;然後再進入眼睛內角,沿著手部太陽經至小指末端,再從眼睛尖角分岔,下行至腳部少陽經,直至小指旁邊的指頭末端;再沿著手部少陽經的側面下行至無名指末端;再從耳朵前方分岔,下行至腳部陽明經,直至中指末端;再從耳朵下方分岔,沿著手部陽明經至食指末端;當來到腳部時,進入腳心,從內踝下方出來,進入腳部少陰經。陰蹺是腳部少陰經的一個分支,連接眼睛內角,從陰蹺再回到眼睛,與腳部太陽經的睛明穴交會,這就是一圈。
這樣運行二十五圈後,當太陽落下,陽氣耗盡,陰氣開始接收氣息。然後,衛氣進入體內的陰臟。進入陰臟時,通常從腳部少陰經開始,注入腎臟,腎臟再注入心臟,心臟再注入肺部,肺部再注入肝臟,肝臟再注入脾臟,脾臟再注入腎臟,這又是一圈。這樣運行二十五圈後,當清晨時分,陰氣耗盡,陽氣開始接收氣息。然後,衛氣再從腎臟開始,沿著腳部少陰經,再回到眼睛。
當衛氣進入陰臟時,人就會進入睡眠狀態,當衛氣離開陰臟進入陽經時,人就會醒來。一天共有百刻,衛氣在身體內外各行走五十圈,這就是衛氣的運行節奏。《難經》中的營衛相隨理論,指的是營氣在脈絡中運行,衛氣在脈絡外運行,兩者相伴而行,但並不是說它們在同一條經絡中一起運行。